?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展翅計劃”與“三下鄉”的比較與探討

2016-12-17 16:35李江濱張苑珊盧燦婷許嘉欣
科技視界 2016年26期
關鍵詞: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學生

李江濱 張苑珊 盧燦婷 許嘉欣

【摘 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大學階段重要的實踐學習方式,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參與的兩種重要社會實踐活動“展翅計劃”和“三下鄉”進行分析比較,以了解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情況,同時就如何提高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提出建議和意見,旨在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展翅計劃;三下鄉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其中以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為主要形式。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從1997年開始實施,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顯著成績,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高校的持續擴招, “就業難”成為大學生最關注的焦點問題。傳統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已不能滿足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要求。因此,2013年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展翅計劃”(以下簡稱“展翅計劃”)應運而生?!罢钩嵊媱潯弊鳛榻陙硇麻_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其獨特的運行方式廣受大學生的歡迎,已成為大學生鍛煉自己,增強就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作為新時期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展翅計劃”和傳統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一樣有著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目標。但它又有著自身的獨特風格,本文通過對“展翅計劃”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分析比較,旨在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達到鍛煉自己,服務社會的目的。

1 項目概念的提出

“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和衛生下鄉。1996年,為了促進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和生活的需求,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農業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 ,并在1997年開始正式實施。如今,“三下鄉”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在全國高校范圍內蓬勃發展。在就業難的新形勢下,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工作內容,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等九家單位于2013年7月聯合主辦了廣東省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展翅計劃”。

從項目概念的提出來看,大學生暑期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著重于改善農村的環境,促進農村發展。大學生在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過程中深入了解基層,充分利用自己所知所學的知識為農村的發展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而“展翅計劃”則是為解決大學生擇業迷茫和就業困難的問題,著重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大學生通過參與“展翅計劃”所提供崗位的見實習,提前熟悉就業環境,明確工作性質,了解就業需求。從而調整并把握自己學習的方向。

2 項目開展目的

大學生參加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充分發揮知識和能力優勢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一方面大學生可以把先進的知識文化傳播到廣大農村和基層組織中去,另一方面,在參與的過程中,大學生又可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因此,無論對大學生來說還是對廣大農村和基層組織而言,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為了符合新時期大學生培養目標,所提出的“展翅計劃”旨在引導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和職場體驗活動,樹立正確就業觀念、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能力。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參與“展翅計劃”見實習的目的各不相同,其中以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專業技能和了解行業規則為主要目的[1]。

3 項目開展形式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是以學校為主導,以大學生為參與主體、以農村基層為服務地點的形式開展的[2]。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鄉”活動的開展方式主要有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科技文化衛生知識宣傳、公益活動(支教、義診、義捐、文藝演出)等。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有的以個人的形式進行,有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不論是以何種形式,大學生參加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一般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農村,傳播先進文化、科技和衛生的知識,體驗基層民眾生活,調研基層社會現狀。

而“展翅計劃”的開展形式主要包括實習、見習、就業創業宣講、心理健康輔導等多個方面。大學生參加“展翅計劃”見實習活動主要以個人的形式進行,其中實習崗位面向所有全日制在校大學生,實習活動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開展,時間為一至兩個月?!罢钩嵊媱潯遍_展的實習項目包括:大學生走進省直單位、走進優秀民企、走進基層、走進社會服務機構等,重點加強大學生對不同職業崗位的了解和認識,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罢钩嵊媱潯遍_展畢業生就業創業見習項目,旨在通過就業適應性訓練,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其次“展翅計劃”還舉辦就業創業宣講團進校園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心理素質提升項目等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因此“展翅計劃”對緩解就業壓力,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4 項目特點

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通過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有力的推進了新農村的建設,為廣大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提供幫助?!叭锣l”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和鍛煉大學生堅強的意志。還實現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服務社會、鍛煉成才”的目標,真正做到了學生社會“雙贏”的結果[3]。

“展翅計劃”則是國內首次由省級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大規模、多元化見實習的崗位,旨在引導大學生觀察思考和認識社會,同時正確的認識自己,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根據《關于全面開展2015年“展翅計劃”相關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展翅計劃”較傳統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展翅計劃”推出“公益實習”的理念 ,倡導用人單位拿出部分“不設實習生的性別、專業、學校等要求”的公益實習崗位,從而提升活動吸引力和擴大學生的參與面。(2)創新工作載體,“展翅計劃”打造了一個企業自由準入、大學生全年常態參與的‘無縫對接網絡平臺,并開發了手機客戶端平臺,對所有見實習崗位實行動態公布、網上選崗配崗,實現實習單位與學生雙向選擇,有效的降低了成本。(3)是著眼于學生發展,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可以參與“展翅計劃”,并通過多元化的社會實踐和職場體驗活動來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4)是“社會化”激活,“項目化”運作?!罢钩嵊媱潯甭撓等「鞯剜l鎮、社區農村,廣泛開發了一批基層社會服務實習崗位;爭取廣東百強民營企業、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和優秀中小企業支持,開發技術類、管理類、營銷類等實習崗位。另外,在此基礎上,實施分類項目化運作,開發十大實習項目,按照“統一管理、獨立運作”的模式,與相應的職能部門對接開展每個項目。

5 項目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盡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至今“三下鄉”實踐活動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體現在參加“三下鄉”的主體即大學生存在著認知范圍窄、知識儲備不足、思想不夠成熟、對社會認識不足等問題。大學生參與“三下鄉”實踐活動具有隨意性、盲目性,學生自發組織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多參照以往的經驗,主題陳舊、活動內容缺乏創新[4]。其次有一部分大學生違背自身意愿的參與暑期“三下鄉”活動,由于社會實踐活動是高等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學校要求學生必須至少一次的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活動是為了完成學校的硬性要求,而并非自愿的以鍛煉自己,服務社會的目的去參與社會實踐,甚至還存在著抵觸和反抗的心理。因此產生的結果是部分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不高,實踐過程弄虛作假。另外大學生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過程與結果也不盡相同,大學生在組織社會實踐時,沒有統一標準,實踐活動受到服務地點,活動經費和組織人員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中也缺乏監督,活動存在隨意變動主題和實踐方式、隨意更改服務地點和人員、實踐質量參差不齊,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等問題。

“展翅計劃”作為近幾年才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還存在發展制度不完善、活動形式單一、宣傳力度不夠、參與人數少和組織部門不協調等問題。據省團委調查顯示 , 2013年參加 “展翅計劃”的學生僅有七成學生順利實現了崗位的對接,存在部分匹配成功的學生遭到用人單位退信的情況,有的學生和單位聯系不上或被企業告知崗位人員已滿額了。還有部分大學生在網絡平臺報名參加“展翅計劃”卻因為組織部門與企業之間溝通上不協調,沒有及時聯系大學生,導致大學生在等待中白白浪費了近半個暑假。在2014的“展翅計劃”中,大學生參與“展翅計劃”的見實習崗位出現崗位對接不順利的情況明顯增加。省團委負責人表示,對接過程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有些企業在提供崗位給“展翅計劃”的同時也在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實習生,導致到崗人數超出了實際需求人數,因此學生被告知滿額而不能參與“展翅計劃”。另外有部分學生對展翅計劃的對接流程不清楚,沒有按要求通過基層團委取得用人單位聯系方式,而是自己在網站搜索用人單位信息后直接打電話過去,所問非人,因而對接不上。其次也存在一些企業為了應付省團委而隨便提交的一些虛假崗位,而這些崗位其實是不存在的(但提供崗位的企業是存在的)或者這些企業實際上不需要實習生卻提交了相應的崗位,導致在學生對接過程中被企業以各種理由拒收。再者,存在著一些大學生即使順利到企業單位進行見實習活動,但沒有得到企業的重視,因此部分大學生到企業見實習并沒有接受實質培訓和安排在專業對口的崗位上,導致學生無所適從,學不到東西并浪費了時間。這些問題都將引發學生對“展翅計劃”的不滿,降低學生參與的活動的熱情,為“展翅計劃”的廣泛普及帶來了阻力。

6 對項目開展的建議

總而言之,無論是“展翅計劃”還是“三下鄉”,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根據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和“展翅計劃”的不同以及它們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議:

6.1 周密籌劃,合理安排

根據大學生所處的年級不同,要設計有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安排,高校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進行分層次管理。低年級的學生,無論在專業知識還是實踐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適合團隊合作,著重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認識社會。高年級的學生多數已進行至少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經驗比較豐富,專業知識基礎也比較扎實。此時應注重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有計劃的參與企業的見實習活動。從而加強對社會的了解和提高就業能力,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思想、知識、能力等多方面的準備。

6.2 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

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資金的支持是順利開展活動的保障,沒有資金的支持,再好的活動策劃也相當于無水之源,無米之炊。就“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而言,大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到農村進行志愿服務,無論是路費、餐費、住宿費等日常開銷,還是服務過程所用的器材費用等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持。這就需要得到高校團組織的充分的重視,并開發專項固定的資金用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以保障大學生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6.3 建立和完善社會實踐監督機制

社會實踐活動一般由上級團組織倡導、由高校團組織具體組織開展,在實踐活動實施期間,上級團組織單位要做到加強監督,跟進管理的機制。就“展翅計劃”而言,在學生與企業進行對接時,省團委要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對接情況,加強對企業接受大學生進單位進行見實習工作進程的監督。同時高校團組織要積極跟進,幫助并解決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保障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6.4 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專業知識

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根據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并鍛煉自身的過程。要想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取得滿意的成果,就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專業情況,開展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要爭取每個院系、每個專業都有固定的實踐項目。這就要求上級團組織開發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對于大學生而言,要結合自身實際與服務需求,有選擇性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達到既能鍛煉提高自己又能更好地服務奉獻社會的目的。

6.5 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長效機制

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開展高水平社會實踐活動的前提。無論是“三下鄉”還是“展翅計劃”,參與的學生每年更替,這就要求組織社會實踐的部門與基層組織、見實習企業、創業工作區、志愿服務機構等單位加強溝通與合作,在人數多、成效好的單位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同時大學生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為當地居民、組織、企業帶來切實的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楊瓊.高校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析——基于“展翅計劃”行動的調查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14,35(4):57-58.

[2]胡小進.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1,30(26):255.

[3]韓金鳳.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面面觀[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2,20(6):8-10.

[4]常彪.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層次與保障因素[J].科教導刊,2013(26):230-231.

[責任編輯:朱麗娜]

猜你喜歡
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家電使用及維修現狀調研分析
論學生黨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持續性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建立探析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