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工商大學一流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2019-12-27 11:02厲小軍陳宜治王歆玫
關鍵詞:一流專業課程

厲小軍 陳宜治 裴 蓓 王歆玫 伍 蓓

(浙江工商大學教務處)

一、一流專業建設的背景

辦好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越來越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共識?!靶聲r代高教40條”提出:經過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立德樹人標桿學校,建設一批一流本科專業點。2019年至2021年,教育部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全面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一流基地;掀起一場“質量革命”,全面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019年,教育部發布通知,決定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通知稱,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面向各類高校,在不同類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設一流本科專業,鼓勵分類發展、特色發展。同時面向全部專業,覆蓋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分年度開展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

一流專業是反映學校本科人才培養水平和社會認可度的重要標志,直接影響專業的生源質量、師資隊伍、條件建設、社會評價。浙江工商大學以一流專業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實《一流本科教育建設行動計劃》(即“2541”行動計劃,其內涵概括為:兩大發展計劃——學生多元發展計劃、教師教學發展計劃;五大提升計劃——思想教育提升計劃、文體教育提升計劃、專業教育提升計劃、通識教育提升計劃、創新創業教育提升計劃;四大建設計劃——“互聯網+教學”建設計劃、協同育人平臺建設計劃、人工智能學院建設計劃、質量文化建設計劃;一大保障計劃——一流本科教育建設行動保障計劃)。學校集聚學校資源優先支持優勢特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通過優化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實施分類分層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協同育人機制和推進“互聯網+教學”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扎實推進一流專業建設。

二、一流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潮流的過程中,國家基于“一流本科教育”的概念,啟動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雙萬計劃”,符合當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潮流。但是,各類高校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體系有待完善

專業總量總體偏大,有些專業的設置缺乏學科的支撐。部分專業培養方向設置過細,與本科教育實施通識教育、大類培養的理念存在差距。專業一般都按統一的培養模式、統一的規格標準來培養學生,導致“千校一面、萬生一格”,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個性,難以滿足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

(二)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優化

現階段高校某些課程設置,不能很好地激發大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很難培養出自學能力強、思維活躍的人才。這需要高校改變目前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觀念,在課程設置的規劃上更加注重科學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培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還需要研究出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階段增強課堂的互動性,提高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同時,應當更加重視產教融合和協同育人的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實踐機會,通過聯合辦學來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養師資有待提高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保障?,F階段人才隊伍的水平還極其不適應一流專業建設和發展的要求,大多數高校重科研輕教學,忽視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升。這對于一流專業建設中,人才引領作用的發揮、師資隊伍的發展環境、高校的人才隊伍建設及高校間的人才競爭都帶來了不良影響。

三、浙江工商大學特色一流專業建設的實踐

浙江工商大學以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和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以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為核心,聚焦補齊短板,全面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現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學校通過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配置,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以建設國家、省一流專業為契機,以專業評估與專業認證為抓手,落實OBE理念,強化各類專業建設;加強新文科、新工科、新農科等建設,建立跨學院、跨學科人才培養機制,打造“大商科”特色鮮明的一流本科專業。

(一)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

學校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科學制訂學校專業動態調整的制度,建立健全專業的有效退出機制。在現有專業建設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制訂了《本科專業動態調整實施細則》,對已有三屆以上畢業生的專業,根據專業的生源質量、師資情況、專業情況、教學情況、人才培養產出情況五個一級指標進行專業末位動態調整。實施四年一輪的本科專業評估工作,重點考察專業定位、特色內涵、師資力量、基本教學條件、專業教學、教學管理、教學效果等內容,專業評估結果為“不通過”的專業將暫停招生。通過專業動態調整,學校從69個本科招生專業調整為現在的56個招生專業,專業結構更趨合理。

(二)實施分類分層培養,注重學生個性化成長

學校實施分類分層培養,相同專業制訂不同的培養方案,如會計學專業分普通會計學班、會計學創新班、ACCA班;金融學專業有金融學創新班、CFA班、小微金融班等;思政理論課、體育課進入全面掛牌選課;外語類、計算機類、數學類公共課程實現模塊化設計,開設了外語基礎類、第二外語類、外語提升類、外語拓展類課程等41門外語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類、計算機語言類、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等10門計算機課程,基礎數學類和應用數學類課程等20門公共數學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學業規劃選修相應課程。同時,相同課程實行不同難易程度的教學,以適應不同知識水平學生的學習。

學校修訂了《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轉專業管理辦法》,不再設置優秀學生優先轉專業的條款限制、專業轉出門檻,學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學有所長,自主申請轉專業,每位學生均可填報兩個轉專業志愿,按志愿優先原則進行錄??;學校強化了對轉專業計劃數的調控,嚴格轉專業的筆試和面試考核機制,進一步保障了轉專業的公平公正性。

學校積極探索教學管理機制改革,推進彈性學分制,鼓勵學生在規定學習年限內,根據自身學習興趣,自主規劃學業,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教師,自主規劃學習時間。同時通過修訂2019版培養方案、相關教學管理制度和學生工作管理制度,全方位推進個性化人才培養。

(三)強化學科交叉,培養復合型人才

學校著眼于全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分階段穩步推進“大商科”特色的跨學院、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學校鼓勵各學院積極探索“大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管理工程與電子商務學院為例,學院牽頭整合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多學科資源,提出并實施基于“分層組合、工管融合、多元結合”的三創型智慧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將“工科”技術與“管理”方法的相關要素互相滲透,融合創新,構建了多學科交叉、多模式融合、多層次培養的“工管融合”立體式人才培養方案,并榮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統計與數學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聯合建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具有厚實的數學和計算機基礎、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掌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能;培養學生知數學、懂建模、會編程,成為能勝任數據分析和大數據系統開發的研究型或技術型人才。

學校面向非經管類學生開設“商科微”專業,培養學生的商業思維能力和運營能力。開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開設“大數據商業人才班”和“管理型工程師班”兩個創新班,構建了“專業課程+跨學科疊加課程+強化性公共課程+創新課題(項目)”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框架和“三能”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四)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積極探索“政企?!眳f同育人模式,與浙江泰隆商業銀行合作成立“泰隆金融學院”,成為國內首家培養小微、普惠金融高端人才的混合所有制學院。學院的小微、普惠金融人才培養具有八大特色,即“方向+”“課程+”“師資+”“實踐+”“創新+”“國際+”“學術+”“活動+”。

學校與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試辦、杭州錢塘新區、阿里巴巴、網易考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創辦集政府、企業、高校、研究院為一體的培養高端跨境電商人才的學院,為eWTP全球通路和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提供高端商務人才支持。

學校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合作成立“浙江工商大學薩塞克斯人工智能學院”,其是我省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落實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一大成果。學院充分融合中英雙方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在優質人才供給、創新產業驅動、數字科研賦能、智庫智慧參謀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品牌、辦出特色,構筑人工智能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高地。

(五)推進“互聯網+教學”,做好一流課程建設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平臺,是建設一流本科、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而課程是專業的核心要素,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

學校高度重視一流課程建設,做好頂層設計,出臺教學、科研等效評價辦法,引導教師積極參與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等各類一流課程建設。強化課程思政建設,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每年設立30項左右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建設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堂和培育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扎實推進“互聯網+教學”工作,積極引進愛課程、泛雅、智慧樹、省共享平臺、學堂在線等大型慕課平臺;以各級各類教學改革項目為基礎,推廣“翻轉課堂”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加強“互聯網+教學”設計,變革教師單一授課方式,重構學生學習流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延伸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空間,提升了課堂和課程質量。舉辦“互聯網+教學”研習營等各類“互聯網+教學”培訓,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全面提升教師“互聯網+教學”能力。

學校擁有12門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資源共享課,50門省級立項并認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群)、55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群);1門慕課入選中宣部的學習強國,1門慕課獲評首屆“最美慕課”。

(六)完善和優化教學激勵制度,引導教師投入專業建設

學校構建“學院—基層教學組織—教師”三個層面的激勵體系,實現教學、科研等效評價。學校修訂了《學科性學院教學工作與業績考核管理辦法》,引導學院更加注重課程資源建設、通識教育、教師教學培訓、實踐教學、教學管理、教改成果等工作;設立90萬的平臺激勵經費和60萬的基層教學組織激勵經費,以激發一線教學組織注重教學平臺建設和積極開展系(室)活動;修訂了《高層次教學、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學生科技競賽管理辦法》,實現教學科研成果的等效評價;設立150萬的優課優酬激勵經費,獎勵一線潛心教學的老師。

學校設立“教學卓越、青年教師、實干教師”三大教學獎項,激勵教師潛心教學。學校從2017年開始設立“教學卓越獎”(每屆70萬)、“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每屆20萬)和“實干教師”(每屆10萬)三大教學獎項,選拔一批在教學上突出的教師,從物質和精神層面給予重獎,引導教師更好地投入教學,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深化教師職務聘任制度改革,評選教學型教授。學校還不斷深化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改革。一方面,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學校明確規定,要把師德和育人工作表現作為教師專業技術崗位評聘、年度考核、評優獎勵等的首要標準,優先考慮教學業績突出、學生評價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得到師生公認的教師。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教師的分類評價、分類評聘。圍繞突出教學工作業績進一步優化了教學型教授、副教授評聘條件,對教學型申報人員在學科組中單列評議。

四、結 論

2019年教育部啟動了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學校共有1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校省級及以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達到28個,占59個招生專業的47%,這是對我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一流專業課程
當活動走向課程 少年已走向未來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關注一流學科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