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專業融合角度探索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

2019-12-27 11:02李玲玲
關鍵詞:大學語文專業教師

李玲玲

(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大學語文作為高校面向非中文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從1978年恢復開設以來,已經歷時40余年。其間風風雨雨,從20世紀80年代初徐中玉教授《大學語文》教材出版時,各個高校紛紛響應,廣泛開設這門課程;至90年代初“應用型”人才觀念號召下,高校紛紛改弦更張,或停課或改課,悄悄換下大學語文。到了21世紀,一邊是高舉“文化復興”大旗,一邊是“功利主義”迎風招展,高校的大學語文課夾在中間,風雨飄搖,處境尷尬。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高等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又發函督促各級高校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因此許多高校當時立刻把大學語文列為公共課,除中文系外,全校必修,然而到了2013年,情形反轉,大學語文又陸續被改為選修課。這之后不少學校干脆取消了這門課程,保留大學語文的學校的處境也變得進退維谷。

一、教學困境

筆者所在的學校,屬于少數幾個開課至今未曾間斷,一直在全校范圍內推行“大學語文”教育的高校之一。然而學校的強力推行,也不能避免大學語文的生存困境。與同為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英語、計算機設計和思政課相比,大學語文不像大學英語有四、六級考試的壓力,不像計算機設計,有經濟實用的實踐技巧和高校競賽的綁定支撐,更不像思政課程,有學工部教師的督促跟進。加之大部分學生對大學語文的認識還停留在高中階段,大量的文言背誦,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留下了強烈的心理印記,許多學生在學習之前就給大學語文打上了“死記硬背”的標簽。

目前除了上述問題之外,就大學語文本身的教學工作而言,盡管許多教師兢兢業業,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都盡心竭力,認真負責,但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卻與教師的期待相去甚遠,教學付出與教育效果不成比例,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大學語文教師教學缺乏成就感。大學語文面向非中文專業的學生開課,學生的學業背景和專業情況總是變化,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經常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課程規劃,重新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與學生水平劃一的專業課相比,大學語文的教師經常需要付出大量額外的時間去完成教學任務。但由于學生來源于外系、外學院,付出大量的勞動之后,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得到對等的尊重和理解,教學考評上的得分也往往低于專業課程。這就造成一種付出遠多于專業課,考評遠低于專業課的效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員工感受到組織的壓力和期待,而自己在時間和資源缺乏的情況下無法順利完成工作,就容易產生巨大的角色壓力。任課教師們付出了“996”的工作時間,卻無法體驗到該有的尊重和理解,長此以往,備感壓力,容易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第二,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缺乏積極性。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學習和獲取知識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總體而言,獲得知識和能力、就業壓力、自我完善是促進大學生主動學習的最主要的三項動機。如果進一步調查,就會發現學生希望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往往是符合自己興趣又能促進就業的一些業務能力,自我完善也基本圍繞提升個人社會就業競爭力來展開,其實還是社會壓力下個人希望提升自身素質的一種展現。大學語文在大部分學生看來屬于務虛的學科,大學語文的學習無法帶來直接的個人能力提升,無法直接提升就業競爭力,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往往流于表面,虛與委蛇的時候為多。

面對以上的困境,自怨自艾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在困境中找到符合學生期待的教學方式,化被動為主動,引導學生找到學習大學語文的積極性,是相對比較直接的方法?!兑捉洝は缔o下》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惫糯ト艘呀浉嬖V我們面對困境要學會改變,找到合適的方法,才有價值。

二、教學對策

本文將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與面對學生的具體專業情況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探索,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發掘人文素質與個人能力的共通點,幫助學生找到主動學習大學語文課程的動機。

首先,教學宗旨的融合。各類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這些素質與能力和具體專業的學習其實并不矛盾。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所說:“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能素質的高質量人才?!蹦鞘裁词侨宋男院凸ぞ咝阅??人文的拆解是“人”與“文”?!叭恕弊匀恢溉祟惐旧?,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一項重要作用便是指引大家認識自我,尋找自我;而“文”是個多義詞,放在此處則主要有文學與文字雙重意義,大學語文的課程內容正是通過文學作品與文字分析而展現出來的。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就是學習和運用漢語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其實是大學教育體系中任何專業都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消除學生的學科偏見,提高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科認同感,將大學語文與各個專業的具體特點相互融合,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主觀積極性。

其次,教學內容的融合。每個專業有每個專業的特點,學生選擇專業,表達的是對專業的喜歡和熱愛;專業塑造學生,影響的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觀察事物的視角和方向。理解大學生與所學專業之間的相互影響滲透,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通過對專業特點的分析,找到大學語文與學生對應專業之間的共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大學語文課程的熱情。例如對法學專業的學生,將具體的大案要案與推理偵探小說進行對比,將語言文字的鍛煉與偵查破案結合起來;對藝術專業的學生,將文學事件與藝術歷史融合起來探索,把詩文內容放置于藝術環境下進行解析;對數學專業的學生,將文本的敘事邏輯與數學邏輯相結合,以推理的方式去探索文學,以文學的方式去表達理性。當學生發現大學語文與專業密切相關的時候,當學生發現大學語文的學習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專業課水平的時候,大學語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就沒有那么遙遠了。

再次,思維方式上的頭腦風暴。理解大學生在之前長期應試教育過程中對語文學科累積的偏見和不滿。筆者通過10年來對1000余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課堂觀察,發現學生對大學語文的不滿主要源于長期應試教育過程中對語文形成的刻板印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隔閡感。而要消除這種隔閡,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破中學教育模式,將學生從簡單的作品講解與文本背誦中解放出來。而且如果教師能夠進一步理解學生的具體專業特性,從專業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文字背后的表達。無論是對具體字詞的深入解析,還是對作品內涵的分析探討,跳出思維的熟悉區域,對教師和學生而言,其實不僅是教學內容上的變遷,實際上也是思維方式上的碰撞。這樣的交流,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每一次上課都可以變成一次思維啟發和頭腦風暴,在求同存異的碰撞過程中,容易形成新的研究視角和思路,從而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較大的科研成長空間,也有助于探索精神的培養。

最后,互聯網媒體的融合。隨著互聯網教學時代的到來,大學的師生交流已經不再局限于狹窄的教室之中,教學的場所已經從教室延伸到微信、釘釘、微博等網絡空間。與此同時,隨著彼此在網絡空間的接觸,師生關系也逐漸地從單純的知識教授轉化成朋友、熟人模式。教師既可以在線上與學生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也可以借助網絡手段,輕松地實現作業共享、實時調研,利用互聯網,創造一個課堂教學之外的平行溝通平臺。教師與學生在社交媒體平臺的溝通,不光是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有意識聯結,也包括教師通過媒體平臺的展現,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大學語文的理解,教師通過自己的推薦與分享,軟性傳達大學語文所要求的文學素養與人文素質。大學語文傳達的是人生的學問,每一部文學作品背后其實都是作者生命經驗的凝結。讀懂其中凝結的內涵需要時間和閱歷,這樣的跨度要求在教室授課這種狹窄的時空里難以實現,多媒體空間的存在則為這種人生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

三、結 語

重視學生的專業背景,結合學生的專業去引導學生了解大學語文,理解人文的含義,發掘語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從文學與專業課的對立情緒中解放出來,就目前大學語文面臨的困境而言,這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探索。

然而,與對方專業的融合教學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用學生熟悉的模式解讀文學,消除大學語文與學生隔閡的好處,也有語文自身文學性與獨立性如何在專業融合過程中保持的困惑。在探究新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一邊進行改革嘗試,一邊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專業教師
最美教師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教師如何說課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一)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大學語文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