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2019-12-30 09:39員恒強王世忠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民族院校

員恒強,王世忠

(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拔尖人才是推動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核心的先鋒,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要求,也是我國鼎立于世界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2009年,教育部聯合中共中央組織部、財政部啟動“珠峰計劃”,旨在培養中國的學術大師,為國家發展助力。十年來,“珠峰計劃”在高校人才培養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學術氛圍形成等方面成效明顯?!爸榉逵媱潯钡摹邦I跑者”理念、“選”“鑒”結合的學生選拔方式、“一制三化”的實教模式和“拔尖計劃”的帶動效應,為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提供了有益經驗[1]。民族院校受民族地區生源和人才需求等特殊性的影響,拔尖人才培養能力亟待提高。因此,中南民族大學創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實踐,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以促進民族院校與民族地區協同發展。

一、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價值追求

(一)提高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能力

長期以來,民族院校人才培養受民族地區需求特殊性的影響,以培養地區層面和國家層面的人才為主。民族院校在培養人才時,關注人才對民族與國家的價值認同,注重人才知識與技能的專業性和區域性,在人才培養的培養目標定位和培養方案制定等方面較少關注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視野、國際化能力、國際化教材等。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探索,既是民族院校與民族地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追尋,也是院校發展與區域發展走向國際化的必然要求。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拔尖人才培養的探索,使民族院校人才培養在目標和方案上逐步走入國際視閾,在艱難的探索過程中重構民族院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定制拔尖人才的國際化標準,使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能力邁上新的臺階。

(二)探索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新機制

民族院校的人才選拔、人才成長、人才培育等方面充滿了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民族院校招生的弱篩選方式,在人才培養中注重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人才培養質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較為關注彌補差距而非提升高度。拔尖人才培養為民族院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民族院校在辦學理念、教學理念、科研理念、社會服務理念等方面進行革新,進一步推動民族院校制度革新與教育教學文化革新。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既是民族院校在人才選拔機制、人才成長機制、人才培育機制等方面的新探索,也是優化民族院校高質量人才培養機制的機遇,更是民族院校整合校內校外資源以促進院校發展的契機。

(三)探索民族地區與民族院校協同發展新路徑

自然環境復雜、經濟類型多樣、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致使民族地區缺乏發展動力且后勁不足。民族地區基礎薄弱、發展慢,容易陷入發展陷阱,長期滯后于國家平均水平,逐步拉大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違背共同繁榮、共享社會主義發展成果的初衷。拔尖人才培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效應,不僅能夠發揮人才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而且有益于形成良好的教育認同,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此外,民族院校的拔尖人才因其良好的民族認同,自愿投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之中,成為民族地區與民族院校協同發展的橋梁。

二、新時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新探索

新時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探索,是對民族院校發展的重審。它要求民族院校在面臨新的挑戰時,立足院校發展實際情況,重新思考院校定位,整合院校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在拔尖人才培養探索中砥礪前行。

(一)新時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在中國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轉型的背景下,民族院校面臨著生源結構變化、高等教育國際化與信息化、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等三方面的挑戰。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對人才旺盛需求、中國高等教育的轉型也為民族院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2]?!半p一流”建設對民族院校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帶一路”倡議為民族院校從邊緣走向中心提供了可能,想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就需要充分考量民族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當前,民族院校不僅存在“特”而不“強”和“強”而不“大”的情況,而且存在大量學科非差異化競爭的情況,加上生源質量不高,民族院校在面臨挑戰時尚不具備優勢。

(二)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實踐探索

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院校面對發展的問題,應該重新思考院校定位,重構人才培養目標,進而推動民族院校的快速發展。

民族院校從創立之初就承擔著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專業人才的重任。多年來,民族院校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針,擔負著“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民族工作服務”的使命。

進入21世紀,在中國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轉型的背景下,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民族院校應該著眼現實,面向未來,根據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社會需求,結合優勢與特色,合理定位[3]。民族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方面,除了培養民族地區和國家建設需要的人才之外,還需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拔尖人才。

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院校應該重審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腳踏實地,探索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新機制。人才培養目標的多重定位,是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機制的新探索。在民族地區和國家層面,民族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已經通過了歷史的檢驗,在人才輸出能力和人才質量等方面為民族地區和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層面,民族院校當前的貢獻尚不突出,但是民族院校已經開展國際拔尖人才培養,以期有所突破。

以中南民族大學為例。中南民族大學為積極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推進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與美國威斯康星州州立大學拉克羅斯校區開展了聯合培養各民族軟件工程拔尖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中南民族大學于2010年獲批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和湖北省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計劃,2011年獲批國家民委教改項目備案項目,經過六年共七屆學生的教育教學實驗試點探索,達到了預期目標。由此可知,民族院校在拔尖人才培養中重審自我,有益于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

三、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實踐困境

為提高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實現民族院校與民族地區協同發展,民族院校啟動了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經過數年實踐探索,造就了一批高質量的人才,取得了良好的輻射效應、示范效應、社會影響、國際影響。我們在實踐探索中發現,拔尖人才培養在國家層面、院校層面、社會層面、家庭層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民族院校的拔尖人才培養尚未形成合力。

(一)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國家層面的困境

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國家層面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拔尖人才選鑒的高質量要求與人才儲備質量的矛盾,另一方面是拔尖人才培養的持續性要求與人才儲備數量的矛盾。

從國家層面來看,民族院校拔尖人才質量受民族院校生源總量的影響。拔尖人才選拔采取選才、鑒才的方式,對現有學生進行選鑒。在選鑒過程中,除了考慮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學習努力程度、科研精神等個體因素外,還要對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進行科學評估。拔尖人才培養與一般人才培養的不同之處在于拔尖人才培養對學生的學科基礎、學科潛力、邏輯思維、創新能力、科研興趣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拔尖人才選拔在選鑒過程中,不僅要進行強篩選,而且必須要求大范圍篩選。如果不進行強篩選,即使著力培養也難以達到拔尖人才培養的高要求和高目標;如果不進行大范圍篩選,就難免影響強篩選的高度。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拔尖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需要本、碩、博三個層次連續培養,任何一個層次的缺失都會使拔尖人才培養難以實至名歸。

當前,民族院校的拔尖人才選鑒采取強篩選的方式,但是由于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生源數量變化的影響,強篩選的高度受到制約。這種制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占比較低;二是少數民族研究生數量增長速度慢。從比例上來看,2014年少數民族本科生占比為8.56%,超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占比。2014年至2017年,少數民族本科生比例持續增長,依次為8.20%、8.56%、8.90%和9.16%。少數民族研究生比例較低,而且開始出現下降趨勢。2014年至2017年,少數民族碩士研究生比例依次為5.71%、5.73%、5.70%、4.66%;博士研究生比例依次為5.47%、5.80%、6.36%、6.01%。從數量上來看,少數民族本科生數量持續增長,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數量增長幅度小。2014年至2017年,少數民族本科生數量依次為1263936人、1349239人、1436227人、1509452人;碩士研究生數量依次為87585人、90772人、93456人、106234人;博士研究生數量依次為17089人、18932人、21865人、21761人①。在少數民族本科生比例和數量均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數量增長速度較慢且占比下降,對民族院校拔尖人才選鑒和人才培養的高度造成了影響。

(二)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院校層面的困境

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院校層面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民族院校生源質量與拔尖人才的高質量要求的矛盾,另一方面是民族院校發展水平與拔尖人才培養能力的矛盾。

受自然環境、經濟、社會、歷史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不高且學生偏科情況嚴重,民族學生生源質量普遍不高。民族地區多處偏遠山區、牧區、邊疆地區,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教育規模效益低下。小微學校和復式教學普遍存在,鄉村教育水平較低。除了在城鎮上學的少數民族學生之外,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接受漢語教育比較晚,語言學習難度較大,語言理解與應用能力不高。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的專有名詞數量多而且在民族語言中普遍沒有對應詞組,少數民族學生難以構建知識圖譜,致使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偏科。拔尖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國家化視域與專業能力的人才,其高質量要求與民族院校生源的質量形成了較大落差,給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能力和管理能力帶來較大的挑戰。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生源質量,是民族院校發展的掣肘。從院??傮w發展水平來看,中央民族大學發展速度較快,排名靠前,其他民族院校的發展速度有待提升。從學科發展來看,民族院??傮w在民族學、語言學、藝術學等學科與理工學科相比發展較好,唯有大連民族大學專注于理工學科發展。從地域分布來看,民族院校分布于各方,距離較遠,難以形成發展合力。因此,在民族院校開展拔尖人才培養,對院校發展水平、學科發展水平、院校合作發展能力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此外,當前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主要通過整合院校資源、優化學科與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管理能力等方式來增強教育供給能力,盡力使拔尖人才培養達到預期目標,但是民族院校對拔尖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學生自愿退出拔尖人才培養序列和學生在本科畢業后自愿中斷深造等情況難以把控。

(三)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社會層面的困境

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社會層面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民族地區社會對拔尖人才吸引力有限與迫切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是民族地區社會對拔尖人才接納能力有限和協同發展要求的矛盾。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絕對速度慢,急需拔尖人才發揮引領作用,實現快速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經濟類型多樣,生產力水平低,商品附加值低,利潤小。大多數民族地區城鎮化水平不高,企業數量較少,社會扁平化嚴重,人口就業機會少。商品交易以農副產品等低附加值商品為主,商品交易參與能力低。在勞務交易中,由于缺少人力資本,人們以體力勞動為主,收入不高,致使經濟社會發展的絕對速度慢,積貧積弱現象嚴重。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超常規發展,迫切需要拔尖人才的引領。這是因為拔尖人才在專業領域具有話語權、具有整合社會資本的基礎,能夠以高新技術引領社會發展,實現以點帶面,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尤其是具有少數民族身份的拔尖人才,不僅具有高精專業技術能力,而且對民族懷有的深厚感情,能夠投入并且愿意投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建設,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然而,當前民族地區對拔尖人才的吸引力欠佳,難以吸引拔尖人才自愿投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建設。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相對速度慢,急需拔尖人才發揮先鋒作用,帶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走出發展陷阱。與其他地區相比,民族地區發展能力較低,發展速度慢,容易陷入發展陷阱?!鞍l展陷阱”借鑒了“中等收入發展陷阱”的概念,是指發展能力有限而導致發展速度低于平均發展速度,致使區域長期陷入發展緩慢的境地。民族地區自然環境較差,教育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發展能力較低,科學技術不具備優勢,總體發展能力有限。民族地區基礎薄弱,發展能力有限,導致總體發展速度低于全國平均發展速度,逐年累計,差距逐步拉大,容易陷入發展緩慢的境地難以改變。我們應該采取非均衡發展策略改變這種狀況,以點破面、以點帶面。這就需要頂尖人才團隊,拔尖人才正是首選,因為拔尖人才在專業技術領域具有話語權,利于組建專業團隊,以高精尖的技術突破民族地區發展模式,帶動行業發展,以面帶體,增強發展能力,加快發展速度,使民族地區走出發展陷阱。然而,當前民族地區社會對拔尖人才的接納能力有限,尚未為拔尖人才與地區協同發展創造制度優勢。

(四)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家庭層面的困境

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在家庭層面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拔尖人才的收益滯后性與家庭收益迫切性的矛盾,另一方面是拔尖人才培養的長期性與家庭期望的矛盾。

家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家庭收入不高。尤其對于急需振興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而言,一份勞動力收入對家庭很重要。教育的收益是一種先投入后獲益的方式,教育收益的獲取需要先渡過投入期。在這個過程中,家庭缺少一份收入,不僅加重了經濟負擔,而且可能陷入貧困境地,“許多村落家庭的債務主要是孩子們的上學費用”[4]。對于一般家庭而言,教育收益對家庭收入的U型影響,很可能使家庭從機會成本角度考慮教育問題而不得不讓學生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

家庭對教育的期望和地方教育信念受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家庭對教育的期望和地方教育信念普遍不高。這是因為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較小,從終端限制了地區教育的發展。從教育層次上看,教育對地區發展的貢獻呈現指數函數的趨勢,教育層次越低,經濟價值越??;教育層次越高,經濟價值越大。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欠佳,教育效益不高,家庭對教育的期望和信念受此影響,對高層次的教育信心不足。拔尖人才培養是從本科開始的,屬于高等教育階段,持續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家庭對高等教育的認同。這對于民族地區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家庭而言,堅定信心支持教育的長期投入是比較有難度的。

四、新時代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對策

單純依靠教育供給改革來解決人才“選、培、用”的問題,是難以奏效的。我們需要將國家、民族院校、民族地區、家庭等納入一個系統來進行綜合考慮,以形成良好的制度環境和輿論環境,促進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效用。

(一)頒布少數民族拔尖人才專項計劃,提高人才儲備質量

頒布少數民族拔尖人才專項培養計劃,給予高校專項培養名額。依據高校人才培養能力,每年給予一般高校和民族院校少數民族拔尖人才培養名額,納入招生計劃。

制定少數民族拔尖人才評估標準,定期考核拔尖人才發展水平。依據拔尖人才的國際標準和民族地區實情,制定符合民族學生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標準。定期考核院校拔尖人才發展水平,評估院校拔尖人才培養能力,以此作為依據,增減專項培養名額。

頒布少數民族拔尖人才專項資助計劃,保障民族學生學業可持續發展。以拔尖人才專項獎勵與專項助學貸款等形式對少數民族拔尖人才進行適當資源補助,保障少數民族拔尖人才在學業上持續發展,避免他們因貧退出拔尖人才培養序列。

(二)制定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專項計劃,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制定少數民族優秀人才招錄計劃和人才發展規劃。每年由各院校依據拔尖人才培養能力提交人才招錄計劃,并且對人才發展方向與規格給出明確說明。

制定民族院校拔尖人才培養方案,保障拔尖人才培養過程的有效性?!懊褡甯叩冉逃氻槕獣r代發展的要求,遵循普適性和特殊性,開放性和定向性相結合的原則”[5],每年由各院校提交拔尖人才培養方案、制度保障、教育質量保障等,加強拔尖人才培養過程的有效性保障。

(三)創新拔尖人才選培用新機制,促進人才持續發展

制定少數民族優秀人才遴選計劃,建立人才資料庫。每年由地方教育局收錄優秀人才資料,建立優秀人才發展資料庫,從優秀人才發展資料庫中遴選具有持續發展優勢的人才并重點關注,為遴選拔尖人才提供依據。

創新拔尖人才選培用系統工作新機制,形成拔尖人才培養合力。將民族地區教育局、民族院校、民族地區人力資源中心納入系統工作,制定拔尖人才“選、培、用”系統工作計劃。建立地方教育局舉薦、民族院校選拔、民族地區聘用新機制,形成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促成拔尖人才培養合力形成。

(四)開展民族地區拔尖人才宣傳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宣傳少數民族拔尖人才培養政策,增強拔尖人才計劃的地區吸引力。由地方教育局定期主持制定拔尖人才宣傳計劃,宣傳拔尖人才培養政策,公布拔尖人才儲備名單,增強拔尖人才計劃吸引力。

由地方教育局定期開展拔尖人才宣傳活動,宣傳本地區與本民族拔尖人才發展狀況,促進拔尖人才示范效應形成,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注 釋]

①見中國民族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教育統計數據,網址為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7/qg/201808/t20180808_344692.html.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民族院校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們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數民族的服裝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