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矛盾視角下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

2019-12-30 09:39胡亞軍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結構性供給辦學

胡亞軍

(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特別是民族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我國民族高等教育正處于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期,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和各族群眾的需求層次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的矛盾已經凸顯。如何在新的背景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塑造和強化我國民族高等教育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是新時代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民族高等教育之矛盾困境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的科學論斷。民族高等教育居于我國民族教育的最高層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社會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領域。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只有準確把握民族高等教育的新矛盾,才能更精準地瞄準目標,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更有效地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和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017年,我國高等教育占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比例達到2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正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邁進?!保?]雖然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能上學的問題總體上已經解決,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和優質教育供給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城鄉、區域、校際、群體之間的教育差距仍然存在?!保?]在新時代、新矛盾背景下,這種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為:“教育資源投入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學生發展要求不平衡、不充分、高校辦學質量不平衡、不充分”。[3]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至今,先后召開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研究推動民族教育事業發展,我國民族高等教育也實現了數量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質量也不斷提高、逐步發展壯大的可喜變化?!敖刂?016年末,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37所,在校本??粕?03.6萬人,增長5.5%?!保?]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現階段民族高等教育也存在布局不合理、結構不規范等的問題,《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就提出要優化民族高等教育布局和結構,從側面說明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這與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變化是一致的。此外,民族高等教育的辦學水平與社會期待、辦學結構與實際需求、辦學特色與其同質化傾向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在我國民族高等教育領域,只有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使教育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更能滿足各族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更加契合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民族高等教育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理論邏輯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關鍵場合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依據、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重要論述,提出總體要求。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供給能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性、個性化需要。民族高等教育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順應時代變革的應有之義,是破解民族高等教育新矛盾的有效途徑。

(一)何為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是相對于需求側而言的,是從西方經濟學領域引入的一個新概念,來源于19世紀初法國經濟學家薩伊的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理論,即薩伊定理。它是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也是后來“里根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有學者認為,“相對于傳統投資、消費、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勞動力、土地、資源、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有效供給和利用?!保?]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種新形式,已經深刻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在十三五時期甚至更長的時間將處在一個突出位置上,將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行穩致遠發揮重要作用”。[7]

什么是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呢?有學者認為,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適時推動民族類普通高等學校的內部改革,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供給”,是要“建立與民族地區實際需求銜接得更加緊密的教育服務系統,以提高民族類普通高等學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效率的過程?!保?]這一界定認為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是民族高等院校,方式是通過民族高等院校的內部改革來擴大有效供給。我們認為,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主體除了民族高等院校之外,還應當包括各級政府;改革的方式不僅僅是高校的內部改革,還應包括外部的改革。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供給側改革為突破口,由政府和民族高等院校通過調整與優化要素配置,在觀念、機制、資源、技術等層面全面推動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以提高民族高等教育水平的過程。

(二)民族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的主體及內容

1.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體包括政府和民族高等院校。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政府承擔著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的供給,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支持和規范改革,確保供給的有效性。比如,2010年,國家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其有關民族高等教育的內容,是民族高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依據。另外,國家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政策均是新時期民族高等教育應當遵循的行動指南。民族高等院校是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另一主體。民族高等院校是面向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為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服務的教育實體。雖然我國普通高等學校也都承擔著培養少數民族人才、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但其在辦學宗旨、辦學特色、服務區域、服務對象等方面,與民族高等院校具有明顯不同,民族高等院校在這方面承擔著更多的責任。民族高等院校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根據國家的政策和市場需求適時制定、調整校內政策的供給,并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能力,培養對接需求側的人才。

2.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是改結構。我國民族高等教育辦學長期偏重需求側,致使民族高等教育的供給與實際需求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脫節”現象,特別是在新時代新矛盾下,這種“脫節”現象更為普遍。一方面是民族高等教育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學科布局越來越全面,但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就業率、學科競爭力等與其他高校相比普遍偏弱。在教育部公布的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除了中央民族大學外,其他民族高校無一入選。同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中央民族大學,其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低于其他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特別是在本科生高質量就業(升學與出國)方面差距較大?!?017年,中央民族大學高質量就業率為39.68%,而北京大學則為75.16%,清華大學則達到81.5%?!保?]供給側改革改什么,就是改結構。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就是要聚焦改結構,主動優化學科專業機構,科學設置課程,增加有效供給、精準供給,避免無效供給、盲目供給,形成結構合理的學科專業體系、課程建設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最終實現人才培養能力的倍增效應和良性發展。同時,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非是只要供給而不顧需求,而是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充分發揮政府和民族高等院校的作用,進而增強民族高等教育的供需適應度,破解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不斷讓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給,讓新的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動中實現民族高等教育有效發展。

三、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實踐路徑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也為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當立足新時代、聚焦新矛盾,從政府供給側和民族高等院校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實現供給與需求的雙向平衡,推動民族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一)政府供給側

1.抓好頂層設計,優化法律政策供給。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加快,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時代,這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市場化’轉型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行為準則”。[10]但是,“盡管市場力量不斷重塑著政府資源配置的權力和過程,政府管制的影響力使之依然穩坐掌舵者的位置”。[11]在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政府管制的影響力無疑奠定了其作為改革主體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國民族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既有總體性的問題,也有結構性的問題,但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結構性的問題已經成為主要矛盾。在結構性這一主要矛盾中,需求側、供給側是影響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而供給側已經成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經濟層面來看,化解民族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民族高等教育供需結構調節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供更為精準、科學、有效的教育供給。從體制層面來看,結構性問題的根本在于權力結構的失序和制度的失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供給權力機構,破除不合時宜的供給制度約束,從而建立新的供給結構與制度。簡政放權就是破除結構性問題的重大舉措。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從完善高校內部治理、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等八個方面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給高校松綁減負、簡除煩苛,讓學校擁有更大的辦學自主權。2017年9月,國家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健全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體制機制。這些都是政府從政策供給層面推進高等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具體到民族高等教育而言,政府要抓好頂層設計,要“通過制定《少數民族教育法》《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法》等民族領域基本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保?2]要對民族類普通高等學校布局和學校類型進行結構性調整,即“制定實施民族地區高校布局規劃,支持有條件的民族地區設置工科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引導一批民族地區普通本科高校和民族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保?3]

2.用好有形之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在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各主體要通力合作,對于供給不足的領域,要分析原因,不斷創新供給方式,有針對性的增加供給數量,提高供給質量;對于供給過剩的領域,應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引導過剩產能結構調整,釋放有效資源,實現供需相適應。政府要解決宏觀層面的布局問題,把握資源的總體調配;民族高等院校則要抓好微觀層面的改革事項,準確分析社會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課程設計,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自主辦學與市場需求同頻共振;市場則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民族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活動之中,通過對人才的需求,促使民族高等院校以需求為導向進行供給側改革,從而推動民族高等院校形成多元高質的供給結構。具體而言,政府要通過資源配置的方式,進一步優化民族高等院校布局,引導民族高等院校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重點加強理工科建設。民族高等院校要以就業為導向,對學校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結構性調整,使之與我國民族地區的產業結構、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實現民族高等院校的人才輸出與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有效結合。市場則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實習實踐合作等方式主動參與民族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教育供給。

(二)民族高等院校供給側

1.堅持辦學定位,把握供給的方向。民族院校是黨和國家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而專門設立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大學,是民族高等院校辦學的根本定位、根本方向、根本遵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民族高等院校要“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保?4]具體而言,民族高等院校要始終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供給,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作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貫穿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全過程,著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影響力,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要始終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供給,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文化、民族文化的教育,規劃建設一批育人基地,挖掘育人資源,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在校園內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堅持不懈培育和供給優良校風、學風,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按照大學章程辦事、按照校規校紀辦事,確保供給的合法性、合規性。

2.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供給的根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基本需求,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因此,在民族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根本,充分關注、關切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精準供給、有效供給,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造潛力。當前,我國民族高等教育存在著與普通高等教育同質化、趨同化的傾向,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趨同直接壓抑了學生對于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這樣既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也不利于釋放社會的教育消費需求,間接阻礙了民族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基于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供給機制,一方面基于學生而言,要賦予學生更多的教育選擇權,打破校內學科與學科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的選擇壁壘,進一步在課程教材、學院專業等方面釋放有效供給。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民族高等院校要完善教育多樣化服務體系,在教材課程、教師指導等方面進行供給側改革,在教育投資和消費上給予更多空間。同時,民族高等院校要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等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著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式育人體系,健全“三全育人”機制,充分彰顯民族院校育人特色,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新穎性、實效性和吸引力,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合格人才。

3.堅持特色發展,豐富供給的內容。長期以來,由于高校舉辦、管理、評價一體化,管辦評沒有理清邊界,導致現實中千校一面。這種格局與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不符,與學生對接受更公平、更個性化的教育需求不符。面對需求側的多樣化,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應當堅持特色發展,增加供給的多樣性和選擇性?!懊褡甯叩仍盒5奶厣k學,是民族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保?5]因此,民族高等院校要堅持“面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面向地方,面向全國,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黨和國家的民族工作服務,為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特色,緊密結合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的需要,突出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構建以提高就業和改善民生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此外,民族高等院校還應突出基本國情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反分裂、反極端宗教主義等特色教育內容,引導學生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思想,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立志為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堅持以本為本,扭住供給的關鍵。教學與科研是現代大學的重要職能。從應然角度講,二者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于高校的發展之中。但從實然上來看,二者卻經常相互干擾、甚至對立,特別是在科研外溢效應觀念的影響下,教學特別是本科教學的質量問題更是令人擔憂,加強本科教育、強化本科教學越來越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2018年6月,在成都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這無疑是回應社會關切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提出的“以本為本”的理念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民族高等院校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扭住的關鍵。由于民族院校的特殊性,的確需要進一步發展研究生教育,但必須以本科教育為立校根本。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民族高等院校更應堅持“以本為本”的理念,確立、鞏固、強化和發揮本科教學在學校中的基礎性地位,從黨和國家、社會與企業、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及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需求出發,增加對本科教學政策、人才、資金的供給,以供給滿足需求,推動學校的發展。

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改革也正如火如荼,民族高等教育要緊跟新時代新矛盾下的改革趨勢,從政府側和民族高等院校側發力,加快構建民族高等教育供需契合體系,推動民族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應有之力。

猜你喜歡
結構性供給辦學
結構性土非線性壓縮特征本構模型
資產結構性盈利能力分析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新時代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財政政策轉型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三字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