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院?;A日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2019-12-30 09:39白政文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日語語法基礎

白政文

(內蒙古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內蒙古通遼028043)

一、問題的提出

最新的《高等學校日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際標準》將學生能力培養要求明確定義為“日語專業學生應具備日語運用能力、文學鑒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保?]教學改革對民族院?;A日語教學能否完成日語專業應用型日語人才的培養目標起著關鍵的作用。

目前,我國民族院校日語專業一、二年級階段都開設的基礎日語課程,既是日語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全面語言能力的關鍵。由于日語專業一些學生是零基礎學習日語的,所以對基礎日語的教學目標、教學安排、教學手段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也為民族院?;A日語教學改革提供了動力。

傳統民族院?;A日語教學重視知識技能,忽視學生日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例如,日語課堂存在師生互動性不強、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等問題;日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精講詞匯和語法,安排大量的練習;日語教師偏重講解語法知識,忽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重視考試合格率,忽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學生在全國高校日語專業四級(NSS-4)考試以及國際能力測試中,文字、詞匯、閱讀、語法科目的成績比較高,聽力成績往往比較低,說、寫、譯能力較低,“啞巴日語”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教師重視單詞和語法的講解而忽視學生聽說等綜合技能的結果。如果教師極其強調語法,就會導致學生總是鉆研語法而較少開口講日語。2010年,日本語能力測試進行了改革,文字詞匯、閱讀語法、聽力這三個科目都達到合格線水平的成績才能被視為合格。另外,日語專業四級考試中的完成句子、作文、完形填空等題目,都在考核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不盡如人意。這些情況,對民族院?;A日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本文通過分析民族院?;A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一些對策,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日語能力,需要教師靈活運用新型教學模式。民族院?;A日語教學不僅要注重詞匯和語法的講授,而且要培養學生實際運用日語的能力。

二、民族院?;A日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

“地方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目前很多民族院校的基礎日語教學模式仍然是講解單詞、語法、課文、習題。受師資、教材、教學進度等方面的限制,教師往往注重對日語詞匯和語法的講解,而且多采用漢語進行解釋,能夠很容易地讓學生掌握日語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由于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容易陷入單方面的講解而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

(二)日語網絡資源不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

學生要在大學四年內學好日語,壓力很大,有些學生出現了不良情緒,還有些學生高考填報的第一志愿不是日語,而是接受學校調劑才學習日語專業,所以他們的學習熱情不是很高。民族院?;A日語課程的教師不僅要講授日語語言基本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而,受學時的限制,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

(三)學生缺少課外實踐機會

熟練運用一門語言是學習外語的最高目標。日語專業初級階段的學生掌握了一些單詞和基礎語法知識之后,教師就要鼓勵他們大膽地去運用。民族院校語言基礎日語課堂的實踐學時有限,每個學生課內實踐的機會很少。很多民族院校的所在地沒有日資企業,所以學生實習基地不足,這些情況都限制了學生日語實踐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考試是教學評價的形式之一?;A日語為考試課,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這種期末一次性考試,往往決定著學生本學期的最終成績。有的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考試前臨時突擊,也可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平時一直認真學習的學生考試成績不一定很好。因此,這樣的評價方式無法完全反映民族院校學生的真實情況,不利于學生實際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三、解決民族院?;A日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建設

教師的教學模式如何創新,學生如何自主學習,是兩項尤為重要的內容。民族院?;A日語進行教學改革,可以提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日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日語應用能力。

民族院校的傳統教學法忽略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生缺乏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對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導入新元素,積極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互動環節。這種互動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材的互動。課堂教學互動可采用討論式、啟發式等多種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采用PPT、教材、網絡、多媒體等形式,通過圖片、音頻、電影、電視劇等內容進行場景模擬互動式教學,通過學生角色扮演、開展辯論等活動加強聽說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語言交流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日本文化。

基礎階段的語音學習可以利用網絡開展趣味性的語音教學。傳統的語音教學模式是教師教授假名發音和書寫,然后對學生進行檢查和糾正,最后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詞語練習,整個過程枯燥乏味[3]。如果教師能夠適當運用網絡來輔助教學,會比單純的板書講解更有效果?;A日語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情境有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角色扮演、生活場景展現等。教師精講多練,學生多說多練,直觀地感受敬語的用法、男女表達的差異、表達方式隱藏的深層含義。教師講完每課課文,要求學生模仿會話范文進行應用,以小組發言、個人發言等多種形式進行練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

“詞匯是語言產出的驅動力”,詞匯量直接影響學習者聽說讀寫譯能力的發展。學生學習單詞,不僅需要多讀、多看、多聽、多寫,也需要語境配合。合理利用圖片案例法是學習單詞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師使用PPT等展示與單詞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如何用日語表達圖片展示的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鍛煉學生實際應用日語的能力。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提供視覺圖像,通過圖片展示與互動來創建生動有趣的語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有助于學生建立語法概念體系。

現代化教學的興起并不意味著可以拋棄傳統的教學手段。精美的教學課件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接受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學課件如果被過度使用,也會出現一些弊端:有些課件會分散學生對知識點注意力,信息量大而讓學生抓不住重點;課件播放一閃即逝,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因此,教師在適當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也不要拋棄傳統的板書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既獲得信息量,又掌握學習重點,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二)加強日語網絡資源建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利用好日語網絡資源,是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熱情、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之一。日語網絡資源是學生課下學習的幫手。加強課程網站、音視頻資料、慕課資源、教學課件、日語實踐專項平臺等的建設,讓學生可以隨時登錄網站,下載相關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布置課外作業,將民族院?;A日語教學不斷延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最大程度補充民族院校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學生可以觀看教學視頻,在網絡上或者圖書館查閱資料,完成老師課前布置的教學任務,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過程。

建立基礎日語學習網站,網站可以包含授課錄像、授課教案、網絡學習、實踐教學等項目,要求學生每周進入學習網站,自主進行學習。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基礎日語教學也能夠起到補充的作用。

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新聞、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等上傳至網絡,介紹相關的文章鏈接、相關的習題等,實現網絡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授課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指導,讓學生總結歸納基礎日語學習中容易混淆的問題,教師布置相應的習題對知識點進行鞏固,課下進行課程總結,適當補充教學內容。

(三)加強課外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是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保?]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有計劃地開展日語競賽,增加基礎日語實踐學時的比例,為學生搭建日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平臺,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舉辦日語假名書寫大賽、百詞競賽、日語朗讀大賽、背誦課文大賽、日語演講比賽、日語配音大賽、日語知識大賽、日語單詞接龍活動、日語角、日語話劇大賽等,在反復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譯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提高學生日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二,多與日資企業接觸,為學生建立實習基地,了解日資企業對學生的需求和要求,讓學生在暑假或者平時到企業見習參觀,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日語水平。加強與日本院校的聯系,為學生去日本學習或者就業提供方便。內蒙古民族大學與日本上越教育大學、作新學院大學、滋賀縣立大學、名古屋大學、茨城大學均簽訂友好合作協議,每年送往日本學習的學生可達十名左右,定期邀請上述學校的教師舉辦講座,了解學生在日本讀研、實習、就業等方面的信息。另外,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為民族院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實習單位,強化與企業的這種培養模式,體現民族院校教育的特色。我校2013級日語專業,有九名學生赴日本留學,十名學生到野村信息技術(大連)有限公司、大連中軟國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實習,并且與企業簽訂就業合同,實現了提前就業。

第三,加強晨讀練習。語言學習離不開張口朗讀,朗讀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增強日語語感,理解語言文化內涵,而且還可以增長見聞,拓寬視野。學生有必要每天進行晨讀。在晨讀訓練中,學生可以采取齊讀、領讀、跟讀、自讀等多種形式來加強效果。

(四)注重培養學生積累日本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為學生講解中日兩國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分析相關背景知識,課堂上要兼顧日本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注重教材知識與實時信息相結合。教師要了解日本人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文化、歷史、生活方式等,通過教材內容,參與模擬情景對話,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防止在和日本人交往中出現文化誤用現象。在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每天一組,讓學生表演會話,會話內容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前布置,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練習會話獲得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5],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講解單詞或者語法時,可以適當地講解詞匯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句型時,讓學生用句型來發表自己對身邊的人或事的觀點,這樣既練習了語法,又鞏固了單詞,還加深了記憶。

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習得?;A日語課文教學注重語法項目教學,課文自身的價值往往被忽略。課文中的語言表達習慣、思維習慣等,都是教師在講解時需要突出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每課主題,課下選擇輔助性的原聲教學音像資料,有針對性地在情景中開展交際訓練。民族院?;A日語教學要樹立在活動中運用語言充分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意識,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這將是民族院?;A日語教師面臨的新挑戰。

(五)改變考核評價方式

改變原有的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辦法,學生的課堂任務表現、網絡習題、課堂發言、作文、口試考核等,都可作為學生的學業成績。教師可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將單詞、語法、閱讀、寫作、日漢互譯、聽說等項目進行分階段、分項目測試,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監督作用。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并改進不足,教師也可以根據分階段測試來調整教學目標,更準確地體現教學成果和學習效果。民族院校日語專業的學生大都是零基礎,中學沒有學過日語,教師要從五十音圖開始對學生嚴格訓練,詳盡解釋單詞和語法,反復講練;還要針對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個體化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語學習習慣。這些都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專業水平。建設高水平的基礎日語教學團隊,能夠使日語綜合能力的培養貫穿基礎日語教學的始終。教學團隊在講授基礎日語詞匯和語法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語音面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課堂上多進行師生交流,教師回答學生在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消化知識,或者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發言,考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例如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的運用、發言的完整性等進行點評。

學生的日語應用能力通過這些評價方式的改革而得到了提高。在近幾年的日語國際能力考試和日語專業四級、八級考試中,我校學生的聽力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在中華全國日語演講比賽華北區的比賽中,我校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民族院?;A日語通過教學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符合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變換課堂教學模式的構思、學生自主學習環節的設計、課件的制作等。民族院校學生入學時,個體學習語言的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如何讓所有的民族院校的學生提高日語水平,我們今后仍然需要繼續探討。

猜你喜歡
日語語法基礎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明朝日語學習研究
跟蹤導練(二)4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參考答案
日常日語
“五抓五促”夯基礎
看漫畫,學日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