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選修專題 激活課堂生命

2020-01-08 21:39蕭健暉
科學咨詢 2020年41期
關鍵詞:傳記辯論詩歌

蕭健暉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二中 廣東廣州 528000)

整合選修課文并以專題形式進行教學。

例如:選修1“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選修2“唐宋散文選讀”;選修4“中國現代散文選讀”;選修5“短篇小說欣賞”;選修8“新聞閱讀與寫作欣賞”;選修9“傳記選讀”;選修13“論語選讀”。

一、以專題形式整合課文

語文專題的設計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按文本類型劃分,分為詩歌、散文、小說、傳記等專題;第二類按話題劃分,如魯教版、蘇教版等教材,課文編排以文學人文話題為專題標題,指引學生閱讀相關課文。

我在進行高二選修專題教學時,吸取了兩者所長,取兩者的平衡點,克服前者大量相同文體閱讀重復性的問題,也借鑒了后者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七篇選修課文的文本特征,我大致進行了以下的歸類:1.小說中看人性;2.詩歌中看人情;3.散文中看人品;4.論語中看智慧;5.傳記中看滄桑;6.新聞中看世態。我嘗試以此把選修課文勾勒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一以貫之”的學習任務,再把零散的文本用一個整體的思維進行歸納,使學生在學習這些選修課文前就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也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方向。

在有了總體思路之后,我就對7篇選修的課文內容進行歸類調整,并突出學習主題。

楚漢驕雄:《項羽本紀》《高祖本紀》《鴻門宴》

人性本惡:《促織》《狂人日記》《一個文官的死》《面對苦難》

人性本善:《哦,香雪》《熱愛生命》《論語-情操篇》

忍辱負重與瀟灑豁達:《定風波》《報任安書》《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

以上專題圍繞核心話題進行課文重編,引導學生跨文體閱讀,跨古今閱讀,跨中外閱讀。有一定跨度的閱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以話題為紐帶的閱讀則可以使學生的閱讀向縱深發展。學生的思維不再局限于某一個獨立的文本,他們是在比較中閱讀,從而達到了觸類旁通的效果。這樣不但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通過專題的形式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使學生的“淺閱讀”向“深閱讀”轉變。

例如,專題1“楚漢驕雄”中的《鴻門宴》,傳統的教學會把此篇獨立地進行翻譯梳理,對文言知識進行積累,最后歸納項羽和劉邦的性格差異等。在進行專題化的課文整合后,我聯系了選修9“傳記選讀”中的《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兩篇傳記系統地講述了兩人的生平大事,勾勒了兩人的人物形象,為《鴻門宴》的學習提供了廣泛的史料。三篇課文的整合教學,固然增加了教學的容量,也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更延長了教學時長。然而,從課堂的氣氛,課后學生的作業,甚至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來分析,整合的閱讀量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于專題的閱讀興趣很濃,課后寫作作業見解深刻,成績略有上升。

由此可見,專題的設計可以大膽地對教材進行組合,不要拘泥于文體,不要局限于傳統的單元設定。教師完全可以以話題為紐帶,串聯必修與選修課本,貫穿不同的文體單元。整合專題需要找到一個“整合點”,整合點的設計越是到位,課堂的氣氛和效果就能更好地被激活。

二、系列化的專題教學設計

除了設計專題,以話題形式開展閱讀、課文教學以外,每個專題都必須輔以對應的思考題、寫作題和辯論題。

語文的四大基本技能是“聽、說、讀、寫”。這不僅是四大技能,也是促使學生能力和語感不斷提升的實踐途徑。傳統的教學把這四個基本技能進行單獨的教學,割裂了它們之間的聯系。傳統的課文閱讀教學就僅僅以一篇課文為對象在課堂進行分析閱讀,解決幾個閱讀問題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寫作教學又另起爐灶,另找寫作題目和話題,進行脫離于課文的寫作訓練。演講、辯論或朗讀,或許跟課文相關,但相關性并不強。久而久之,由于課文與實際語言運用的分離,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就會越來越輕視,大大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其實,對課文進行單篇教學的模式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浪費。孤立地進行多篇非整合的課文教學,學生所形成的知識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而這些知識碎片由于缺乏專題的引導,很快就會被遺忘,難以構成知識的系統。因此,專題教學要達到學生能力和語感的提升,就不能進行傳統的單篇文本教學,應當充分利用專題閱讀的深度,進行后續練習,強化訓練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

名稱:寫作題/辯論題

楚漢驕雄:寫作題:誰是真英雄?

人性本惡:辯論題: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忍辱負重與瀟灑豁達:辯論題:遇到困境時,該忍辱負重還是瀟灑豁達?

以上是四個專題對應的語言應用題,雖然每個題目的切口都比較小,但每個題目都是為專題閱讀教學量身定做的。學生在進行專題的前期閱讀活動后,思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這些練習題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的契機,讓他們能“學以致用”。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啟發點。面對這些問題,學生“有話可說”;面對激烈的辯論氣氛,學生的求勝心理促使了他們努力求知。這樣能促使學生更進一步擴大閱讀面,啟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三、高考專題知識的滲透

高二的教學任務不能自成一格,完全脫離高考要求。高二的教學任務應該把高考的專題知識細化,落實到專題的教學環節中。選修1“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按照詩歌類型進行分類學習,但課本中對于詩歌的藝術手法并沒有充分說明。因此,在對詩歌類型橫向分類的基礎上,我還進行了手法的縱向分類,按照抒情主體、抒情方式、寫景方式、表達方式等縱線進行第二次分類,把詩歌的手法類型落實到各首詩歌中去。雖然這個方法對詩歌的課時有所延長,但通過縱橫兩線的交匯,詩歌的情感和詩歌的手法,這兩個高考詩歌命題方向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對于高二選修課文的專題整合,我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實驗和研究,從單篇的課文教學到專題系列化的教學,教學思維從“被動的教書”轉變為“主動的編書”。這樣不僅為教學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也為教學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參考依據。

猜你喜歡
傳記辯論詩歌
詩歌不除外
央行行長們就應對氣候變化展開辯論 精讀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詞典引發的政治辯論由來已久 精讀
如何贏得每一場辯論
IBM推出可與人類“辯論”的計算機系統
傳記書坊
讀失敗者的傳記
詩歌島·八面來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