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教學育德模式初探

2020-01-10 09:35余國平
科學咨詢 2020年25期
關鍵詞:愛祖國事物生物

余國平

(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 重慶 401120)

中學階段是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也是逐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傳授生物學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用辯證唯物觀看待事物,并進行愛祖國、愛勞動、愛學習的“三愛”教育,提升學生人文、審美等綜合素養,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

以往,各個學校都在開展教書育人工作,但落實得不到位,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略了德育教育,不重視德體美勞的教育,也就丟掉了教育的本質,這種做法明顯是錯誤的。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在深入研究學科本質的基礎上,用對立統一、普遍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觀去分析生命本質直至分析事物;充分挖掘和發揮教材中的愛祖國、愛勞動、愛學習的教育點,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健康意識、審美素養。

一、培養學生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之一:對立統一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推動著事物的發展。比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兩者是相互對立的;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釋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貯藏在有機物里的能量;光合作用對原料的吸收和產物的輸導所需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再如,在物種的繁衍過程中,遺傳是相對的、大量的;變異是絕對的、少量的,兩者是相互對立的;遺傳的動搖表現為變異,變異的鞏固表現為遺傳,二者又是統一的[3]。

教師應如此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看問題,對立統一分析問題、分析事物。

二、培養學生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事物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之二: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比如,動物是由八大系統構成(現增加免疫系統),各系統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有機整體,動物要完成某個動作,除了需要運動系統的參與,還需要呼吸、循環、神經等系統的參與。再如,動物與所生存的環境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這樣培養學生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事物,既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又要看到事物內部諸多要素的聯系。

三、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世界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之三: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要經歷分裂、分化、衰老、死亡的過程,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體也有一個出生、生長、成熟、衰老和死亡的過程,細胞、生物體在各個過程中都有著不同的生理變化,因此要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看它們。由不同種生物及其環境構成了生態系統,生物與外界環境之間時刻進行著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這就決定了生態系統也時刻都處于動態變化中[4]。

所以培養學生要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事物、看世界。

四、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情感并育人

在生物教學中,充分發揮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點,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教育。比如我國是世界上種植和飲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最早利用中草藥治病的書籍,讓學生為自己祖國的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用數據和實證來介紹祖國和家鄉的生物多樣性(豐饒的自然信息,遼闊的人文資源),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同時告訴學生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在介紹生物多樣性的同時,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色澤、運動等外在自然美、生物細胞內部協作穩定的和諧美,以及學生實踐活動中親手制作的標本、模型的科學美和色調美,甚至在課堂教學中以科學史為主線,科學家表現出的人格美(堅韌不拔、潛心鉆研等)、精神美(求實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等)和方法美,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1],能使學生深刻領悟“耐得住寂寞吃得苦,我的人生我做主”的人生真諦。

五、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情感并育人

恩格斯提出勞動創造人。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比如,在“人類的起源”教學中,人類的祖先森林古猿逐漸使用樹枝、石塊等物體來取食和防御敵害,逐步由四肢行走轉變為兩足直立行走(手腳分工),由利用現成工具發展到學會制造工具,由本能的動作演化為真正的勞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養成愛勞動的習慣。讓學生親自參加生物實踐活動如發豆芽、種蔬菜、采集制作標本、制作酸奶、制作泡菜和釀制葡萄酒等,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勞動意識,同時強身健體,提高生存能力。

六、培養學生愛學習的情感并育人

法國作家左拉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比如,在“合理用腦、高效學習”的教學中,講到大腦時,大腦在受孕后4周以內開始發育,胎兒已有聽和記憶的能力,童年時大腦更具有活力和可變化性,驚人的速度形成和打破神經連接[2],青春期大腦皮層的溝回增多、加深,腦神經纖維變粗、增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記憶力大大增強,容易接受新事物,分析、理解和判斷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所以青春期是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黃金時期”。因此,同學們要在青春期好好學習,學好各科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樹立遠大志向,為自己的理想和祖國的未來作出貢獻。

綜上所述,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只是開始,還需不斷地挖掘和充分發揮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育人因素,喚醒學生所有的潛能,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這就要求教師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道德素質、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

猜你喜歡
愛祖國事物生物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美好的事物
另一種事物(組詩)
第12話 完美生物
愛祖國 愛國旗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愛學習 愛勞動 愛祖國
春天來啦(2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