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的現實困境及路徑探討

2020-01-14 04:14彭彩紅
職業·中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教育困境

彭彩紅

摘 要:高職院校在推進產教融合過程中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臨一些困境,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產教融合的深度廣度有待拓展。為此需要政府、企業、學校、行業和社會多方共同參與,探索創新產教融合的新路徑。

關鍵詞: 高職教育? ? 產教融合? ? 困境? ? 路徑

一、產教融合的內涵

產教融合是指產業和職業教育融為一體,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共同協作,發揮雙主體作用。產教融合可以是產業和教育產業的融合發展,也可以是產業與教育的融合發展。產業的范圍很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產業泛指一切從事物質生產的相關部門,即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狹義的產業即工業部門。教育(包括職業教育)也是國民經濟的一部分,產教融合中的產教關系是職業教育與除了教育部門以外的其他產業之間的關系。

二、推進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實困境

(一)政府管理缺失,政策落實不到位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構建教育和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校企協同育人,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模式。但是,目前大多高職院校在與企業搭建合作平臺時仍面臨許多矛盾和障礙,政府部門監管不到位,沒有為產教深入融合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國家下發的相關政策文件流于形式,政府沒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產教融合難以得到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一方面,政府過度依賴市場宏觀調節,缺少了政策方面的疏導,監管不到位。另一方面,政府權力運用不當,容易“越權”。

(二)產教融合主體利益界定不明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合作雙方各主體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是合作可持續進行的橋梁和紐帶。產教融合實質上是探求雙方共同利益的契合。學校和企業在深度融合過程中,各自的利益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雙方利益訴求出現不相匹配的情況,這是當前形勢。高職院校希望通過產教融合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服務學生將來就業,企業能夠為學生提供與之匹配的就業崗位;企業屬于營利性機構,更關注的是與職業院校合作能否給企業帶來整體的收益,技能型人才是否能為企業所用。校企雙方利益訴求難以達成一致。

(三)產教融合各參與方合力不足

產教融合的主體除了學校和企業以外,還包含政府、行業和社會,政府發揮政策引導和支持作用,同時行業也必須發揮協調指導作用,企業承擔主體作用,三者相互協調配合,才能構筑產教融合合力,推動產教融合深入進行。目前,國家出臺的產教融合的相應政策措施,對企業或行業造成利益失衡,企業或行業相互缺乏有效溝通,行業協會缺少權利保障機制,難以發揮指導作用,而企業發展內部的協調運作,校企之間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行業協會的參與指揮,它既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也是學校與企業的紐帶。行業不能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政府監管不到位,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只能出現學?!耙活^熱”的現象。

(四)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機制不完善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并不是單一的實訓場所合作,而是要根據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全方面、多領域的融合。當前,產教融合只是停留在機械的實習合作層面,產教融合的深度遠遠不夠,這就成為目前產教融合的重要困境。一方面,由于校企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高職院校和企業在協同合作中難以實現互利共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質量評價機制,企業和高職院校在進行統籌規劃時,由于缺少行業協會的參與,加之沒有第三方進行評估,企業很難深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科研活動,產教融合無法深入展開。

三、深化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路徑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政策調控支持體系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順利開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法律法規,完善內部體制機制,為雙方合作提供保障機制,才能調動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同時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做出明確規定,利用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約束和指導。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在宏觀調控的基礎上賦予學校和企業更多的自主權,擴展合作空間,引領行業或社會共同參與,讓行業充分發揮協調指導作用。深化產教融合必須依靠多方力量聯合構建。政府、企業、學校、行業“四位一體”協同布局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健全評價機制。

(二)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尋求利益契合點

《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企業主體作用,構建校企長效合作機制。企業是營利性組織,校企合作想要長期發展,必須為企業未來帶來更大收益,因此,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就是探索職業院校與企業利益共通點,最大程度上調動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同時,高職院校與企業要站在戰略發展高度共定人才培養方案,雙方簽訂“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同時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場所,為優秀人才提供就業服務,校企雙方立足長期發展。

(三)搭建“四位一體”協同育人平臺

高職教育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辦學目的,深化高職教育產教融合,通過政府的介入,引導學校、企業、行業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制定重點合作項目,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校方提供時間平臺。政府提供經費保障、政策支持,完善協調監督體系。建立可實施的操作機制,使學校、企業、政府和行業四方達成合作理念。健全產教融合運行機制和質量評估體系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順利開展必須有運行機制順利開展作保障。職業院校和企業想要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格局,除了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調控,還必須建立科學、高效的產教融合質量評估監督體系,共同搭建產教融合監督評價機構,對產教融合目標定位、利益分界、過程評析、結果測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評價。首先,理清問責主體,制定責任清單。為保證雙方責任得到明確的落實,政府應建立專門的問責機構,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其次,校企雙方建立評價組織小組。校企合作需要多元主體參與,職業學校和企業必須根據利益相關主體建立綜合性的考核評價機制,確保評價的客觀、公開、公正和有效,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產教融合向更深層次發展,促進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協作。

參考文獻:

[1]陳志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涵、本質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8(5).

[2]方緒軍.政策語境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邏輯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2).

[3]孫善學.產教融合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

[5]羅汝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價值判斷、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17(36).

[6]祝成林,柳小芳.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困境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5(27).

[7]盧美圓.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動力機制研究[J]. 教育與職業,2016(20).

[8]邱暉,樊千.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動力機制及策略[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2).

[9]楊進,劉立新,李進.治理理論視域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治理結構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6).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高職教育困境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微商思維在高職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