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

2020-01-18 19:52張春艷韋子平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面貌改革開放中華民族

張春艷 韋子平

(1.皖江工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31;2.安徽工業大學,安徽 馬鞍山 243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盵1]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之一,這是對改革開放作出的重要歷史定位,是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研判得出的重要結論。

一、從歷史維度看,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傳統而古老的中國由獨立的封建主權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后的109年時間里,法國、俄國、美國、日本等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向我國伸出魔爪,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等侵略戰爭,使中華民族陷入了血與火的災難之中。然而,勤勞而勇敢的中國人民并沒有在災難中沉淪,始終進行著不屈不撓的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從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社會各階級對近代中國的出路都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均以失敗而告終。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便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不畏強敵、迎難而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偉大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政治前提和保障。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黨和人民完成了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也出現了嚴重的曲折,人民生活水平極為低下。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為中國帶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1.改革開放使社會主義中國找到了正確的發展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就會有與之對應的前途命運。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思想僵化,經濟發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物資極度匱乏。中國向何處去、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的問題,再一次歷史性地擺在中國人民面前。鄧小平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1978年,全國掀起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開啟中國思想解放的序幕,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偉大覺醒及其發展道路的選擇作了一定的思想理論準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了實事求是的黨的思想路線,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改革開放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推進,改變我國貧窮落后的面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向前發展。

2.改革開放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誕生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村民冒著生命危險,在一張不滿百字的契約上按下血紅指印,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制度的出臺。1982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明確指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適合我國實際的農村土地改革模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糾正了我國長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經營方式單一的弊端,使農民在集體經濟中由單純的勞動者變成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從而大大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較好地發揮了勞動和土地的潛力,廣大農民迅速從貧窮走向富裕,中國因此創造了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2%人口的奇跡。

3.改革開放開啟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

1978年3月,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4月,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系統闡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分子也是勞動者”“培養合格人才,關鍵在教師”的著名論斷,開啟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這一年,恢復高考,推動了公平公開選拔人才制度的出臺;1978年,出國留學出現熱潮,釋放出中國走向世界的強烈信號,中國教育開啟了對外開放的新征途;自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時代和國家的最強音?!白鹬刂R、尊重人才”相關方針政策的出臺和鄧小平的知識分子思想,極大地調動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知識分子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4.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起點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一直以“戰爭與革命”作為時代主題,對外政策是以進行革命斗爭和建立國際統一戰線為指導思想。改革開放之后,鄧小平同志改變了關于世界戰爭不可避免的提法,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伴隨著對時代主題認識的變化,中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思想從“支持世界革命”變成“為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外交也從結盟對抗轉變為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這種外交理念指導下,中美兩國于1978年底發表建交聯合公報,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起點。之后,中蘇兩國關系正?;?,中國與英國和葡萄牙在香港、澳門問題上先后達成了協議,推進祖國的統一大業。因此,從歷史維度看,改革開放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

二、從現實維度看,改革開放是“面貌變化”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用四個“面貌變化”精確概括了改革開放的成就,并指出,改革開放為“面貌變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1.改革開放使黨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使黨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以新氣象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盵1]改革開放造就了黨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的鮮明品格,更加開闊的胸襟和眼光,更加高超的執政能力和領導藝術。改革開放使我黨堅持從世情、國情、黨情出發,準確把握黨的歷史方位,深刻吸取東歐、蘇聯等國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堅定不移地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不斷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

2.改革開放使國家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改革開放使國家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開始大踏步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改革開放使我國實現了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一個社會主義中國正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3.改革開放使人民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改革開放使人民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走進了強起來的新時代。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 645億元增長到82萬多億元,我國經濟總量由世界第11位上升為世界第2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與此同時,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城鎮新增就業一直保持在每年1 300萬人以上;農村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8 249萬人減少到目前的3 046萬人[2]。城鄉居民收入較大增加,家庭財產普遍增多,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明顯增強,政治權利得到有效保障,人民政治生活更加民主自由,基層民主活力增強;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民選擇消費的文化產品和樣式日漸增多,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人際關系融洽和睦,黨群、干群、不同群體和民族關系更加和諧,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更加緊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貫徹落實,道德文明普遍提升,新的良好社會風尚正在形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中國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四個自信”,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迎來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斗爭。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1956年,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1978年,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40年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的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

三、從未來維度看,改革開放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盵3]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的這段講話不僅肯定了改革開放對改變人民貧窮落后狀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強調國家從富裕到強大同樣需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不是對原有制度的細枝末節的調整,亦不是完全改變原有的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新的社會問題會接踵而來,只有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才能破除阻礙社會進步的各種障礙,解決新問題,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歷史維度看,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從現實維度看,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不竭動力;從未來維度看,改革開放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大支撐。因此,改革開放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

猜你喜歡
面貌改革開放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新·面貌
咬定目標抓“創建”全鎮面貌別樣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