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韋努蒂異化翻譯觀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福建旅游網站翻譯

2020-01-18 19:52朱淑芳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原語音譯歸化

朱淑芳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 350202)

“一帶一路”提出“旅游先行”的鮮明導向,強調“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民族自信。福建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毗鄰港澳,旅游資源豐富,是國家“一帶一路”規劃中確定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國家旅游局把2015、2016兩年確定為“絲綢之路旅游年”;2015年,福建牽頭沿海10省份和港澳旅游主管部門成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積極開展旅游國際營銷,首設海外旅游常態化推廣機構,在馬來西亞、印尼設立首批2個海外旅游推廣中心。

2016年,福建參加韓國首爾國際旅游展,英國倫敦國際旅游交易會,印度新德里“中國旅游年”開幕式,還將繼續探索在歐洲、澳大利亞、美國和日本等重點客源地設立福建旅游海外合作推廣中心。

福建旅游業走出國門進行推廣,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對福建文化的翻譯。在新形勢下,福建旅游翻譯研究需要結合“一帶一路”這一背景。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學者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得背景研究過福建旅游的相關翻譯。

陳欽[1]的期刊論文“‘一帶一路’背景下‘海絲旅游’品牌的創建——以福建為例”;林菲[2]學者的期刊論文“福建旅游網站翻譯現狀的生態翻譯學審視” 等。

以上學者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福建旅游英語翻譯研究的首批探索者??梢园l現,以上學者只是在其文章或論文中簡單地提到過福建旅游英語翻譯,并沒有進行系統的論述和深入的研究。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為了貫徹“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思想,福建旅游翻譯不能采用過去應用翻譯學者所倡導的“歸化”理念了,而應更加關注如何把我們國家自己的文化原汁原味地推送出去,讓目的語讀者“客從主使”,主動去適應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的文化,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旅游網站是地方部門向國內乃至國外游客展示當地旅游景點、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的窗口。在旅游網站中采取異化翻譯,抵制迎合英語國家的歸化翻譯,可以彰顯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關于這一點,努蒂異化翻譯觀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一、歸化和異化

歸化翻譯提倡譯文通順,最大限度地減少譯文的陌生感。強調源語言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的融合,盡可能地縮小原語讀者和譯語讀者的距離,使目的語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源語言文化。21世紀初期,眾學者對“應用翻譯”一直提倡的是多歸化、少異化,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賈文波[3]教授。

賈文波從應用翻譯的性質和特點出發,以紐馬克文本功能理論、翻譯目的論、語用學關聯論以及奈達的“功能對等” 理論為依據,大力提倡歸化翻譯。

賈文波[3]教授還認為,應用翻譯多為“信息型”和“誘導型”文本,主要作用是有效傳遞原語文本的信息并吸引譯語讀者采取原文作者所期待的某種行為。因此,應用翻譯應最大可能地縮小原語讀者和譯語讀者的文化距離,用歸化翻譯拉近原語讀者和譯語讀者的距離,讓譯語讀者能在短時間內充分理解原語信息,如果譯語讀者連理解原語信息都很吃力,何談采取原文作者所期待的行動?但是,“歸化”翻譯往往會為了讓譯文通俗易懂而省譯原文中的諸多文化因素,無法實現介紹中國特色文化的作用,更別說增加文化交流了,也就無法實現“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思想。

異化通過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中的一些異質文化元素來組織翻譯,強調源文化對目標文化的“文化輸入”。異化翻譯允許譯文中存在文化差異,有些譯者甚至以追求文化差異為目的。勞倫斯·韋努蒂,一位美國翻譯家,被公認為異化的倡導者。在郭建中[4]教授的《韋努蒂訪談錄》中,當郭建中教授談到他(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策略在世界翻譯界乃至中國翻譯界都引起了爭論時,韋努蒂指出,大家沒有準確理解他的理論概念,大家都把他的“異化翻譯”與特定的話語翻譯策略等同起來,其實異化不是一種策略,而是在譯文中對外語文本和外國文化翻譯中的一種道德態度。韋努蒂[5]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其他語言譯入英語的翻譯,從一開始,其異化翻譯觀就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和鮮明的后殖民批評色彩;他呼吁英美翻譯界采用異化抵抗翻譯方法翻譯弱勢文化文本,抵制目標語(英語)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八J為,抵抗式策略可以有助于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生成陌生的和陌生化的譯本,從而標示出目標語文化主流價值觀的邊界,并阻止這些價值觀對文化他者進行帝國主義的歸化”[6]。

二、福建旅游網站翻譯的異化現象

“一帶一路”對福建旅游翻譯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譯者在進行旅游翻譯時,應采取異化傾向還是歸化傾向呢? 在“一帶一路”新背景下,韋努蒂的異化觀給了人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在研究福建旅游翻譯時,為什么不提倡和堅持異化呢?異化可以突出英漢語言文化的差異,有助于輸出中國文化,抵抗西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異化使其他國家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從而促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瀏覽福建各旅游網站,不難發現,少數旅游網站中旅游景點的翻譯已經呈現了異化現象,其具體的翻譯方法可分為三種:“音譯+直譯”、音譯、“音譯+意譯”。

1.音譯+直譯

“音譯+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即譯文的前半部分采取音譯,后半部分采取直譯。這種翻譯方法有很多優點,能夠傳達原文的意思和反映原文的風格?!耙糇g+直譯”保留了原語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文中蘊含的文化特色,既完全保留原語的語言結構和詞序,又避免了譯語讀者對原語文化的誤解。

在語言表達上,譯文和原文的句子順序完全一致,語言形式具有明顯的共同特征,譯語不需要過多的歸化語言表達形式也可以將原文的信息翻譯出來。對于譯語讀者來說,雖然原文中的文化信息比較陌生,但經過后面的直譯后,譯文被讀者理解起來也不是很難,這也正是異化翻譯的最終目標。因為,異化翻譯的最終目標就是在不阻礙譯文讀者理解原語信息的前提下,盡可能將原語文本中的特色文化傳遞給譯文讀者,以此來滿足譯文讀者求新求異的心理期待。

如“牛姆林”,譯者往往會翻譯成 “Niumu Forest”;“天后宮”翻譯成“Tianhou Temple”;“洛陽橋”翻譯成“Luoyang Bridge”;“開元寺”翻譯成“Kaiyuan Temple”。 在廈門旅游網站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把 “惠和石文化園”翻譯成 “Huihe Stone Cultural Park”;把 “青礁慈濟祖宮”翻譯成 “Qingjiao Ciji Palace”;“仙岳山”翻譯成 “Xianyue Mountain” 等等。一方面,譯文保留了原語的語序、語言結構和部分語音,擴大了譯語讀者的視野,加深外國游客對我國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譯文避免了目的讀者對文化景點的誤解,不至于一頭霧水,有利于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

2.音譯

音譯就是用一種語言的聲音來傳達另一種語言的聲音。音譯是一種跨語言的重命名,主要用于翻譯其他民族或國家的人名、地名和術語。

過去,具有豐富文化特色的漢語詞匯被翻譯成英語時,由于過多地考慮西方人的閱讀習慣和聽覺體驗,譯者往往采用省略和靈活改寫的翻譯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文化在譯文中被完全覆蓋。當時,很多譯者認為,翻譯的目的是為了減輕西方人在閱讀和聽力理解上的負擔,因為西方人不了解中國文化。但是,時代不同了,中國在世界上逐漸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這意味著中國文化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目前,世界已經見證了一場“漢語熱”和“中國文化熱”。當源語言的文化變得強大時,必然會改變翻譯的標準和目的。

韋努蒂[5]指出,采用異化的翻譯方法,譯者不僅可以打破目標文本的限制,而且還可以采用不流利的語言風格將采用的語言風格,在適當的時候,故意保留源語言的文化,從而為讀者提供一次不同的閱讀體驗。音譯作為一種主要的異化手段,在向外國讀者介紹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詞語時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是一種新的翻譯語境。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新的語境將改變翻譯的標準和目的。翻譯的目的不是為了適應西方讀者,而是吸引西方讀者更多地了解中國。因此,在福建的一些旅游網站上,當一些地名被翻譯成英語時,會保留原語言的發音。比如,在廈門旅游網站上,“鼓浪嶼”被音譯成“Gulangyu”,“曾厝埯”被音譯成“Zengcuo’an”;“沙坡尾”被音譯成“Sha Po Wei”,等等。在這些例子中,譯文保留了原文的聲音,這將幫助目標語讀者適應中國獨特的語言環境。他們也將借此機會補充他們對福建,乃至全國的文化知識。

3.音譯+意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翻譯不是簡單的文字轉換。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一方面,譯者應盡量體現原文的風格,傳播文化內涵;另一方面,譯者應該清楚地向目標讀者解釋其意思,以確保成功的交流。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下,交際者可以跳過共同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對方的語義。但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缺乏對對方文化的了解,傳播者不能將語篇內的信息與語篇外的知識和經驗聯系起來。王佐良[7]認為:“翻譯的最大困難在于兩種文化的差異,在一種文化中不言自明的東西在另一種文化中需要大量的解釋”。

因此,為了使譯文忠實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和風格,同時又讓目標讀者易于理解,有時候除了音譯之外,還需要增加意譯來避免目標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誤解。中國文化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在某些情況下,譯者會采用“音譯加意譯”的方法來加強譯文的可讀性。譯文先用音譯翻譯原文,然后再增加原文的意譯。一方面,譯文保留了原文的語音,忠實了原文;另一方面,又使譯文更容易理解。

福州三坊七巷的旅游網站上有很多這樣的翻譯實例。如“衣錦坊”被翻譯成“Yi Jin Fang (Silk Robes Lane)”;“光祿坊”被翻譯成 “Guang Lu Fang (Emperor Attendant Lane)”;“文儒坊”被翻譯成“ Wen Ru Fang ( Scholar Confucians Lane) ”;“宮巷”被翻譯成 “Gong Xiang (Official Street)”;“安民巷”被翻譯成“ An Min Xiang (Reassuring the Public Street)” 等等。由于缺乏相關的文化背景,西方讀者作為目的語讀者,如果譯文不增加意譯的話,必然會產生困惑,從而影響信息的接收。這些譯文不僅保留了中國特色,而且避免了讀者的混淆和誤解。

三、福建旅游網站翻譯存在的問題

目前,福建少數旅游網站中的異化翻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閩南文化的傳播,提高了福建省的文化軟實力。但縱觀福建省各旅游網站,其異化翻譯還遠未形成趨勢,旅游網站的翻譯還在一味地為迎合外國游客的認知習慣而采取歸化翻譯,在譯文中把閩南文化原汁原味的東西屏蔽掉了,剝奪了國外游客了解閩南文化獨特魅力的機會。如“三坊七巷官網”中對“水榭戲臺”的翻譯。

該故居于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作為福州地方戲劇演藝場。位于衣錦坊東口北側4號,創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原是鄭姓住宅;清道光年間(1821—1851)為孫翼謀家族所有,以后長期都有孫氏子孫居住。經過多次重修,成為三座毗連、全坊最大的宅院。

Built in the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Wan Li (1573—1620) of the Ming Dynasty, it was originally the residence of the Zheng Family but was later in the possession of Sun Yimou in the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of the Qing Dynasty.

為了迎合英語旅游文本簡潔精煉的文體特點和外國游客的閱讀習慣,譯文進行了歸化處理,采用了縮譯的翻譯方法。但譯文卻忽略了外國游客求新求異的心理期待,在譯文中繞開了一些文化因素的翻譯,比如,這里面的“衣錦坊”“福州地方戲劇演藝場”譯文中就沒有翻譯出來。實際上,這些在譯文中被忽略不計的文化因素,往往就是游客想了解的異域風情,也是原語讀者想向其他語言讀者展示的地方特色。因此,這段翻譯建議改譯為:

Located at No. 4 of Eastern Yi Jin Fang(Silk Robes Lane), built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Wan Li (1573-1620) in Ming Dynasty, it was originally the residence of the Zheng Family but was owned by Sun Yimou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Dao Guang in Qing Dynasty. It was announced as one of the Key Cultural Sites Under State Protection in 2006 and now functions as Fuzhou local theater performance stage.

又如湄洲島旅游官網對“媽祖祖廟”的翻譯,譯文也進行了歸化處理,而一些涉及媽祖文化的因素并沒有在譯文中得到體現。

湄洲島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轄島,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東南42公里,距大陸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島,是媽祖的誕生地。

Meizhou Island is located at 42 km southeast to the central of Putian, Fujian, thus the northern Meizhou Bay Port, one of the four largest international intermediate ports of China.

在充分考慮漢英語言結構差異的基礎上,譯文采用了省譯的翻譯方法,唯一的不足就是沒有將湄洲島蘊含的文化因素傳遞給譯文讀者。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湄洲島之所以世界聞名也正因為其是世界媽祖文化的故鄉。所以,譯文中一定要將原文中的“媽祖的誕生地”翻譯出來。建議改譯為:

Meizhou Island is located at 42 km southeast to the central of Putian, Fujian, thus the northern Meizhou Bay Port, one of the four largest international intermediate ports of China and the cradle of world-wide Mazu Culture.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的必要性首先來自于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和文化陌生感,也來自于人類對自我認知的需要,通過認識“他人”來探索新的知識。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并極大地吸引著外國人。外國游客瀏覽譯文,從中尋找異國文化,品嘗異國情調。他們想了解中國;他們對新奇的文化充滿好奇和期待。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不在翻譯中采用異化呢?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福建旅游網站翻譯的異化趨勢變得越來越有必要,因為福建是“一帶一路”的起點,福建文化應該率先走向世界。

因此,異化翻譯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福建旅游網站翻譯的更好選擇。目前,福建各旅游網站的翻譯還存在歸化多異化少的現象,而作為向世界宣傳閩都文化的窗口,福建各旅游網站的翻譯應逐漸用異化取代歸化,以向世界展示福建文化的獨特魅力。

猜你喜歡
原語音譯歸化
音譯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顧與反思
清末民初音譯元素名規范方案用字探析
測大角歸化法歸化值的兩種計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歸化(雙語加油站)
歸化已成國際籃壇普遍現象
歸化,切勿只盯著一時之需
談談我國傳統文化中一些詞語的翻譯(三)
基于字形與語音的音譯單元對齊方法
淺談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
基于ZigBee協議棧的PHY服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