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理形象,起伏跌宕

2020-01-22 14:38
作文評點報·高中版 2020年44期
關鍵詞:江州白居易詩人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偽何人辨, 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圣, 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 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憐光彩亦何殊。

【賞析】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組政治抒情詩。據詩前的序文(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可知,這是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所作。當年六月,詩人因上疏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權者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此詩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偽──略同于近世所謂識別“兩面派”的問題。

首聯單刀直入地發問:“早晨還裝得儼乎其然,到晚上卻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來,什么樣的怪事沒出現過?可有誰預先識破呢?”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偽的事。詩人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頷聯兩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時的臧武仲,當時人稱他為圣人,孔子卻一針見血地斥之為憑勢力要挾君主的奸詐之徒。寧子,即寧武子,孔子十分稱道他在亂世中大智若愚的韜晦本領。臧生奸而詐圣,寧子智而佯愚,性質不同,作為則異。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愛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曉得世間還有寧武子這樣的高賢?

頸聯兩句都是比喻。草叢間的螢火蟲,雖有光亮,可它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難道那就是珍珠嗎?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炫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

尾聯緊承頸聯螢火露珠之喻,明示辨偽之法。燔柴,語出《禮記》:“燔柴于泰壇?!边@里用作名詞,意為大火。照乘即明珠。這兩句是說:倘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從何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詩人提出對比是辨偽的重要方法。當然,如果昏暗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所以,最后詩人乃有“不取”“可憐”的感嘆。

詩人借助形象,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把抽象的議論表現為具體的藝術形象,所以雖然通篇議論說理,卻不使人感到乏味。而且八句四聯之中,五次出現反問語氣,似疑實斷,以問為答,不僅具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咄咄怪事的感嘆。連珠式的運用疑問、反詰、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全詩跳動著不可遏制的激情,給人以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聯系詩人直言取禍的冤案,讀者自會領悟到辨偽之說并非泛泛而發的宏論,而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內心憂憤而做的《離騷》式的吶喊。

猜你喜歡
江州白居易詩人
“詩人”老爸
憤怒
崇左市江州區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男孩,男孩
夜雪
淺談古代江州以“樊籬”為城垣的可能性
賊人劉洪為何能玩轉官場?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詩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