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模式

2020-01-25 16:17李迪黃福高
銷售與管理 2020年17期
關鍵詞:江西省電子商務電商

李迪 黃福高

本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大背景,以江西省頒布的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為支撐,從深入分析目前江西省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模式的實際現狀出發,指出目前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剖析,最后提出針對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模式的幾點優化探索。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戰略,對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匯聚脫貧攻堅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在電子商務迅猛的發展浪潮下,農村電商正成為促進鄉村區域經濟發展和扶貧助困的新引擎。

而在發展過程中,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薄弱、復合型電商人才與知識型農民整體匱乏的問題日益顯現,與農村電子商務日益增長的人才需要的矛盾亟需解決,培養具有專業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勢在必行。

本文針對江西省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的發展現狀和深度需求,整合資源,探究滿足各層次人才需求的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模式,以期助力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一、江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背景分析

(一)農村電子商務成為助力鄉村振興重大戰略的重要引擎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全面脫貧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而農村電子商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使用者可通過自行創建或靈活應用各類互聯網絡平臺,整合農村各類優質資源,并對資源進行信息化和數字化的處理和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從而推動鄉村各類產業振興,有效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美稱的江西省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之一,每年各類農產品產量在全國占有重大比例。而豐碩的生態資源、優質的生態環境,成為了江西省發展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同時,江西省一直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以科學的產業理念規劃并推動農業發展,走具有江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而電商平臺是農村產業對外開放的門戶,有利于推動江西省各類農業產業“走出去”,實現產業振興,帶動鄉村發展。

早在2014年,江西省就被確定為全國八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省之一,在2015年,江西省的22個縣被列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名單。2018年,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江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發展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和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

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冷鏈倉儲快遞物流體系,發展連鎖經營、產銷對接等新型流通業態,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

(二)江西省有關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的政策支持

從2015年開始,國家頒布多項涉及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大力支持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

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實施農村電子商務百萬英才計劃。

江西省在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助力農村精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工作方面也發布了多項政策。

《江西省2017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實施方案》中提出,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培訓。

該方案指出支持各類電商企業或教育培訓主體,從農村實際發展的各類人才需求出發,全面開展有關于電子商務的教學培訓,有針對性的進行實操培訓,完善教學培訓的服務機制。

二、江西省農村電商教學培訓模式現狀分析

(一)培訓機制不成體系,資源整合匱乏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目前教育市場上有關于農村電商教學培訓的系統整體性不強,缺乏資源的整合和規范性資源,現有資源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配套關系不夠緊密,缺少專業的全面的教學培訓軟件系統。

另一方面,目前農村電商教學培訓的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實驗課程不連續,有的僅僅教授某個電商平臺的操作方法,而缺乏對電商運營、售后服務、電商意識等各方面的系統性知識點的涉及,缺乏知識遷移的深度和廣度。

(二)教學培訓形式單一,交互性不足

目前,教育市場上有關農村電商的教學培訓很多都是通過線下或線上宣講式、報告式等大面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缺乏學員主動創造和參與的機會。

而且類似的教學系統也存在的形式單一、與農業農村工作環境脫節等問題,教學在情境性、探索性和交互性等方面有待加強。

(三)教學培訓實效性低,缺乏有效跟蹤

經調查研究發現,部分農村電商的教學培訓與實際需求脫節,僅僅停留在銷售的初級階段,不符合當地農民實際需求,未能結合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授課內容大部分是偏理論性強的知識,培訓的效果不明顯。

同時,在培訓前后缺乏有效的跟蹤與反饋,有的學員自身不重視,約束力不強,而培訓未采取相關考核激勵措施鼓勵學員。

三、江西省農村電商教學培訓模式優化探索

(一)構建實訓、實戰、創業、就業一站式服務模式

為了滿足電子商務教學的全面需求,解決培訓機制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可通過構建一個以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實驗為核心,涵蓋認知、驗證、應用、創新等四個層次的實驗實訓的穩定的實訓和創業就業教學平臺。

結合各個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圍繞重點和特色農村產業,以各地產業園區、專業市場為依托,引入企業實戰型的工作項目。

一方面,讓學員有針對性的服務于區域經濟,促進優勢產業與電子商務更加深入的發展融合。

另一方面,讓學員在實踐中掌握農村電商的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學員電子商務職業素養和能力,從而培養出一批能夠迅速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復合型、技能型和創新型的專業人才。

(二)實現“校中企”“園中?!毙韧鈨蓚€實訓基地并行

通過將產教深度融合的理念貫徹到以市場的需求為出發點的校企合作方式中,可有效解決教學培訓形式單一的問題,有利于幫助學員在教學過程中更有效的了解市場導向,融入市場真實環境。

一方面,通過引入的農村企業項目深度整合人才培養資源,不僅給校方帶來了現代企業精良的技術、優質師資和先進理念,還可以大力促進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發展、培養對接企業人才需求的高質量學生,提高學生就業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帶來優質對口的人力資源,節約企業人才招聘、培養的經濟成本,提高人才培養的適配性,從而最終達到學校和企業的“雙贏”,起到示范性作用。

(三)做到“真崗位、真任務、真要求”的“三真”技能訓練

通過引進農村電子商務企業項目進入教學培訓課程,將課堂的理論教育與實訓教學相結合,從而更精準地實現促進項目發展的教學效果。

讓學員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進行技能鍛煉,并委以分工任務,同時嚴格按照企業的工作要求落實工作標準,這樣不僅能夠更迅速的讓學員深入電子商務一線,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形勢、專業發展趨勢,明確自身水平能力和未來的提升方向。

總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在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體系的構建和模式的不斷優化過程中,要加快形成由政府主導、各行各業通力合作構建的農村電商教學培訓體系。

并通過充分利用地方經濟的優勢,剖析產業特色,整合和優化各方資源,拓展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的多元化實踐路徑,從而培養出能夠滿足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層次的優質農村電商人才。

(本文作者單位: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研究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農村電子商務教學培訓系統開發與實踐——以江西省為例。)

猜你喜歡
江西省電子商務電商
電商助力“種得好”也“賣得火”
模擬成真
《江西省志?審計志》順利通過驗收
考了個大的
電商贏了,經濟輸了
《電子商務法》如何助力直銷
電商鄙視鏈中的拼多多
電子商務
關于加快制定電子商務法的議案
跨境電子商務中的跨文化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