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涯教育的聾?!皽贤ㄅc交往”課程的實踐思考

2020-02-14 05:52宋彌佳
課外語文·上 2020年1期
關鍵詞:生涯教育實踐思考聾校

【摘要】交往對于人的社會化進程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聾生由于聽力損傷導致語言能力喪失,使得他們在溝通與交往上出現了很大的障礙,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社會交往與生存發展,導致他們對自身認識不足,不能正確進行擇業,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了負面影響。本文通過對聾?!皽贤ㄅc交往”課程的具體實施,從而有效提升聾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生涯教育;聾校;溝通與交往;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G76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1-0125-02

【本文著錄格式】宋彌佳.基于生涯教育的聾?!皽贤ㄅc交往”課程的實踐思考[J].課外語文,2020,19(01):125-126.

近年來,筆者對于所在學校的畢業生做職業追蹤時發現,學生在工作之后,因為生理缺陷,不擅長與人溝通,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無法適應工作環境,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開設“溝通與交往”課程是有效實施生涯教育的途徑之一。聾??梢酝ㄟ^“溝通與交往”課程的具體實施,從而有效提升聾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明確提出“溝通與交往”課程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因此,著力于培養聾生的交往能力、溝通方法,掌握溝通的技巧是一項必要且長期的過程。

一、課程設置

根據《聾校義務教育溝通與交往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主要依據聾生的認知水平,對聾校低段學生進行良好生活習慣與交往習慣的培養。每個單元有兒歌,且基本以3個字的句式為主,韻律感強,非常適合聾生邊打節奏邊朗讀。而且在“實踐活動”環節也設計了豐富的體驗活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內容,通過角色扮演,發展溝通與交往能力。

對于中高段即將畢業的聾生來說,可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的需求自主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必須基于學生的工作生活,而教學目的就是要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因此,首先就要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喚醒學生的溝通意識。學校對于中高段聾生所設計的“溝通與交往”課通常是源于他們在實習或者找工作時遇到的真人真事,作為他們曾經的任課老師,我會繼續追蹤這些孩子,并把案例記錄下來,作為該課程的素材。這樣,學生學起來的確很感興趣,而且對日后的工作學習和自我的人生規劃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為了擴大聾生的知識面,也會在課堂上對全國各個地區的人文社科類的內容進行滲透,從而為日后適應社會、學會規劃未來奠定基礎。

二、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義務教育階段的“溝通與交往”課一周安排3節,每課大約需要3至4課時完成,因此一個單元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教學時間。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溝通與交往課每周安排2節,主要是對對話過程的分析與訓練,注重學生的自我生涯意識和規劃能力。

(二)目標分層

“溝通與交往”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幫助聾生掌握多元的溝通交往技巧,培養他們大膽和人溝通的意識,以適應正常生活,適應職業需要,融入社會。圍繞這個總目標,根據聾生的具體情況,給他們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

因聾生的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還是多重殘疾,不能對他們有統一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每位聾啞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教學。首先就是要分層設置教學目標,充分考慮聾生個體間的差異,要符合每位聾生的現狀并為生涯教育奠定基礎。

(三)實施過程

1.口語訓練

(1)聽力訓練

聽是說的基礎,開展聽覺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聾生利用自己的殘余聽力,并將殘余聽力發揮到最佳程度。結合生涯教育的教學主題,可以在教學中穿插進行關于“工作學習中常見的聲音”“實習工作中常見的詞語辨析”“在社會上常遇見的人際交往的句式辨聽”“常見對話辨聽”等的內容,最終能讓他們在工作學習中進行簡單的情景對話等。

(2)讀話訓練

聾生的讀話訓練,主要是對視覺能力的培養,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最佳的訓練地點是聾生熟悉的情境。最初進行讀話訓練時應為每個聾生配備一面小鏡子,通過鏡前訓練,引導聾生觀察老師示范、PPT演示等,模仿發音、熟悉口型,引導聾生通過觀察、學習、體驗和感悟,逐步形成看話技能。

(3)說話訓練

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在教學中應盡快幫助聾生建立聲音和事物的聯系。所以在教學時最好能選擇日常生活的場景,并以語文學科為基礎,在生涯教育主題下進行教學活動。

調查發現,已畢業的聾生會和健聽人出現一些溝通上的問題,交往禮儀方面的因素影響較大。聾人說話很直白,問人時會直接說“喂……”喜歡詢問隱私,表現得好像很沒有禮貌,這些感受是源于聾、聽文化的差異。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訓練學生使用一些禮貌用語,也要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傾聽。

2.手語

在對聾生進行手語教學時,應該和口語教學的內容相一致,以聾生的生涯教育為教育主題,做到手語表達自然、準確、文明。

3.筆談

筆談顧名思義就是書面語表達,教師在日常指導中應提醒學生,隨身攜帶小筆記本養成隨時和健聽人進行筆談的習慣。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多去圖書館、書店等地,查閱關于生涯規劃或殘疾朋友自強不息的真人真事的書籍。通過閱讀,培養理解力,不斷提高語言文字能力,從而為高質量的筆談奠定基礎。

4.其他溝通方式

其他溝通方式包括體態語、符號、多媒體技術等。教學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標志,如公共場合、各行各業的常用標志的含義,這將為聾生的日常生活及日后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體態語和符號的教學,應為學生情景再現,在較為真實的社會環境下用心觀察、認真分析、耐心揣摩和反復訓練,使他們學會處處留心、適時學習。

三、教學實踐與思考

首先,“溝通與交往”課是近年來在特殊教育領域興起的一門新課程,雖然《課程標準》已出臺,但是對于課程具體內容的把控還不夠完善。在教學中使用的教材也僅限于義務教育階段,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與生涯教育直接相關的)還處在摸索探究中,絕大多數需要任課老師對已畢業的學生進行案例追蹤并整理和編寫,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缺乏系統性。

其次,聾生在自我認識上還是不夠全面,他們并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接觸面太狹窄,對職業認識也不完整,而且大多數聾生還是不能將自己從小學習的“溝通與交往”的技巧與日后的生涯規劃結合起來,所以在職業選擇上僅憑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就因如此,半途而廢的現象仍是頻頻發生。

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特殊教育學校主陣地的作用,加強學校與家庭及社會各界的密切協作和共同努力,擴大聾生的接觸面,并加大課程設置中關于生涯教育的內容。同時,增加投入力度,加強師資培養,以專業的生涯教師團隊來帶領聾生深入到各行各業中,進行職業實踐,從而培養職業意識和創業精神。

參考文獻

[1]陳建軍.試論聾校溝通與交往課程的實施原則[J].綏化學院學報,2011(6).

[2]丁山燕.聾校課堂教學中交往情境模式的創設[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6(5).

[3]陳青云.“溝通與交往”課程區域性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3(9).

[4]張燕琴.初中聾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以杭州聾人學校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6(2).

[5]尤敬黨,吳大同.青少年生涯規劃指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宋彌佳,女,1988年生,浙江金華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特殊教育。

猜你喜歡
生涯教育實踐思考聾校
校園心理劇在中學生涯教育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
強機制 重課堂 多踐行
且行且思考
聾校語言教學中的
立足聾校語文課堂,探尋高效教學之路
統籌財政支農政策培訓教材編寫的實踐與思考
對高校傳統音樂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的思考
國有企業落實中紀委“三轉”要求的實踐與思考
微課教學在成人教育中的實踐與思考
生涯中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