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吉林師范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為例

2020-02-15 09:02滕洪輝趙雪松任百祥
山東化工 2020年3期
關鍵詞:環境工程應用型課程體系

任 新,滕洪輝,湯 茜,桑 磊,趙雪松,任百祥

(吉林師范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黨的十九大以來,尤其是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之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走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新格局[1-2]。這就對環境類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環境類行業的人才能力提出了要求,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要求。教育部于2002年提出了地方高校應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理念[3]。2015年教育部正式頒布了《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轉型發展[4-5]。隨后,吉林省教育廳出臺了《關于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中開展轉型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吉林師范大學積極響應并執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政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組織了一批非師范類工科專業開展專業轉型,環境工程專業為轉型試點專業之一。

環境工程專業于2002年設立,經過多年的發展,專業被相繼評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專業、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試點專業等。結合現在環保行業的需求和轉型工作的要求,專業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教學資源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綜合改革,以達到適應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更好地培養出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信得過和離不開”的環境工程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目的。

1 環境工程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

環境工程專業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人才培養經驗,通過與行業領域內相關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座談與咨詢,逐漸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理念。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以地方需求和行業需求為立足點,以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實訓為重點、以校企合作為依托,培養在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和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等環境工程專業領域內能夠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相關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在課程體系設置匯中融入了環保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案;建立了“2+0.5+1+0.5”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基礎學習-認知實習-專業學習-生產實習-技能學習-工程訓練-企業實習-畢業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了“工學結合、校企互動”的實踐教學運行機制,加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比例,增設了工程實踐、案例分析、頂崗實習等工程實踐教學環節。

2 教學改革實踐措施

在多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對人才培養目標、課堂教學體系和教學方式等進行了深入思考和認真規劃,形成了自身的改革思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為依托,積極利用校內、校外教學資源,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一體化的創新型課程體系,大膽變革傳統教學模式,著力打造適合地方院校應用工程型技術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

2.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專業在培養方案制定時與行業和企業密切合作,著力培養學生工程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以強化培養人才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相融合、綜合運用與創新意識相促進為目標,創建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校內基本素質培養、專業學習和校外實踐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新體系。在2016版培養方案中,增設了創新創業實踐、工程案例分析等課程。

2.2 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

專業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本著“厚基礎、強能力、重素質”的原則,進一步優化了核心專業課的教學內容,構建了“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完善專業主干課程群的建設,形成了“理論學習-實驗操作-技能訓練-工程實踐”等多環節聯動的課程體系。著重優化提升了實踐類課程的數量與比例,在2016版培養方案中,實踐課門數分別為37門,學時數占比分別為44.9%。

2.3 實踐教學改革

專業群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設置實踐教學體系。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行業的實際需求“嵌入”教學過程,使學生受到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由認知到探索、由理論到實際的訓練。2016年至今,共選派198名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其中20%的學生在實習單位就業,并迅速成為技術骨干。

3 教學資源建設

(1)環境工程專業著力打造雙型教學團隊,具備一流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學型團隊和具備體驗式教學、工程化教學能力的實踐型團隊。由教學團隊組織課程建設,團隊成員定期進行交流、學習、討論,制定課程群的教學方法、課程建設的學期、年度及中長期發展規劃,開發教學資源,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及研究。近3年,共建設了校級精品課、育人示范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共7門,出版教材1部。獲批省級教改項目7項,發表教改論文41篇,出版專業教材1部。

(2)專業著重推進實踐教學體系,完善實驗教學條件。在實踐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逐漸培養了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愛崗敬業、開拓進取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為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保障;在實踐教學軟件建設方面,以《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三維仿真技術,與北京歐倍爾軟件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有機固廢厭氧發酵3D仿真實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軟件,建設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發揮虛擬仿真教學直觀、生動以及身臨其境的優勢,為學生展示有機固廢厭氧發酵的設備及處理工藝流程;學院設立了電子閱覽室和圖書資料室,購買了大量專業書籍和工程設計手冊,便于學生了解專業,懂得專業,深入專業,彌補與拓展知識;在實踐教學硬件建設方面,學院為了支持專業群的教學發展,投入專項資金1600余萬元,購置大量的實驗儀器設備,建設了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實驗室和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實驗室,成立了創新創業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活動實踐平臺。

(3)專業積極引入外部資源服務教學,重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目前,在長春、四平、大連、北京、深圳等地共建設43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16個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基地,涉及到環境檢測、環境影響評價、垃圾處理、環保工程、市政工程設計等多家企業以及相關事業單位,保證了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從企業聘任經驗豐富的專家、技術骨干26人作為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進校園、進課堂,參與實踐教學、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引入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導論》等國家級精品課程,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4 校企合作及企業參與度

專業以校企合作為契機,提高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企業參與度。校企合作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將學生培養與學生就業相對接,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在實踐課程體系中,充分發揮企業實踐基地的作用,建立指導教師責任制,由各專業和企業各自選派指導老師共同進行指導。專業指導教師定期到實踐基地考查,了解學生實習工作情況,指導學生,并向院系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根據檢查及反饋情況及時向實踐基地溝通協調,調整教學方法,充分滿足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企業配有校外指導教師,負責實習學生的日常工作安排、工作內容指導和聯系學校等工作。校企聯合人才培養融合度明顯增強,近4 年,專業與企業聯合開展合作研究11 項,為地方環境保護工程提供技術支持13 項,為地方政府環境管理提供咨詢25 項,獲得了橫向課題經費560余萬元。

5 教學質量保障措施

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和培養方案,通過教學管理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本專業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使人才培養的各項要求能在教學過程中具體落實。要求各任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進行備課,課件制作精良,針對本專業特點重視實際案例分析,強化實踐教學,同時構建課程設計、認知實習、畢業實習與設計等多種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從業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主要措施有:

(1)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主要有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教學督導制度、聽課制度、導師制度、考核制度等多項教學質量監控舉措,措施開展扎實有效。

(2)成立教學督導組,由專業負責人、系主任以及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制定詳細的聽課計劃,充分發揮督導組的職責,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促進教師教學改革工作。近幾年,督導組成員每學期平均聽課次數20次以上,及時有效的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效果進行評估,對教師的授課提出意見,教師的教學水平顯著提高。

(3)實施每周一次的教學管理團隊例會制度,及時總結上一周的教學管理工作和制定下一周的教學管理計劃,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評估和指導,推進教學管理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6 結語

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專業培養計劃的重構、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與環保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培養出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與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達到切實通過轉型發展為區域、吉林省乃至全國環境保護產業服務的目的,人才培養質量有了顯著提升,得到了社會企業的贊譽。

猜你喜歡
環境工程應用型課程體系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裝備環境工程
探討環境工程工業污水治理中常見問題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的處理措施分析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園林生態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環境工程的項目管理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