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域境下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研究

2020-02-18 02:20
山東社會科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供需科普海洋

牟 杰 高 奇

(嶺南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山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海洋強國是新時代的重要發展戰略,“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22頁。。了解認識海洋是海洋強國的底層支撐,《提升海洋強國軟實力——全民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指出:“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是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的海洋戰略必須扎根在其國民對海洋的認知中”,這凸顯了海洋科普對海洋強國戰略實施的重要性,對此,學術界是有高度共識的。但是,就具體研究看,海洋科普的研究論著較少,且大多是寬泛而抽象的論述,缺乏對海洋科普新域境及新方式的系統研究;而就海洋科普實踐活動來看,粗放型的海洋科普模式所造成的海洋科普供需失衡問題影響了科普效果的提升?;诖?,本文從大數據這一海洋科普的新域境出發,以海洋科普供需關系為研究視角,運用大數據技術研究構建精準海洋科普可行有效的路徑,以持續提升海洋科普效果。

一、海洋科普的供需困境

海洋的廣闊復雜及分布特征給海洋科普造成了天然障礙,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據技術給海洋科普以強烈沖擊,既給海洋科普帶來新的挑戰,又成為海洋科普實現轉型、應對挑戰的重要手段。海洋科普新舊問題的癥結在于供需關系,海洋科普供需矛盾造成了海洋科普工作的現實困境。

(一)親臨性差

海洋以浩瀚著稱,海洋表面積約3.62億km2,占地球總表面積的71%左右,平均深度3795m,總水量約為14億km3,這些簡單的物理數據足以拉開與民眾的認知距離。海洋中棲息著大量的生物,據不完全統計,海洋生物有20多萬種,包括18萬種動物和2.5萬種植物,它們分布于廣闊而立體的海洋中,隱藏于海面之下,構成了天然的科普屏障。海洋的這些特點造成了民眾親身體驗了解海洋的巨大障礙,海洋的物理透明度限制了海洋的認知透明度。要親臨考察研究就必須借助科考船、潛水器等工具,但工具的局限性也很大。以能窺探海洋奧秘的深潛器為例,我國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至今實現最大下潛7062米,可乘坐3名潛水員,是探索海洋的利器。但能夠掌握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目前也只有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和中國,且載人深潛器的數量很少,算上全世界投入使用的所有載人潛水器也不到100艘,每艘潛水器能攜帶的人員基本上是個位數,下潛一次耗時數小時,甚至數十小時,這種效率相較于億級的海洋科普對象,差著幾個數量級,根本無法承擔科普親臨性的任務。大眾認知海洋的需求與探索工具的供給之間的矛盾,決定著海洋科普親臨性差的現實。

(二)地域限制

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和32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是一個陸海兼具的國家。生活在內陸和沿海的民眾對海洋的了解和認知有巨大差異,從小看海長大的民眾與從未見過大海的民眾,他們對海洋的理解是不易兼容的,甚至可以說存在著元認知層面的差別,“東部地區海洋意識水平最高,平均值為65.82,遠高于其他區域。東北海洋意識發展指數次之,為58.88。排在其后的依次是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為57.97和56.51”(2)《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報告(2016)》,海洋出版社2017版,第67頁。。這種差距是難以通過海洋科普圖書、展示及講座等來彌合的。海洋館是民眾了解海洋生物的重要科普場所,是緩解海洋科普親臨性差的折中方式,而規模較大的海洋館,如北京海洋館、天津極地海洋世界、大連海洋世界、青島極地海洋世界、上海海洋世界等,都集中于沿海大城市及省會級城市,難以讓全國的民眾方便經濟地接受其提供的海洋科普機會。海洋大學及設有海洋相關專業的綜合性大學是海洋科普的重要支撐力量和依托。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浙江海洋大學(舟山)、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大連海洋大學(大連)、臺灣海洋大學(基隆),這6所海洋大學無一例外地位于沿海城市,而以廈門大學為代表的十所擁有海洋學科專業的綜合性大學也都坐落于沿?;蚪3鞘?。大眾認知海洋的需求與海洋科普供給的區域之間的矛盾,造成了海洋科普地域限制的現狀。

(三)時代挑戰

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呈指數級增長,壓縮了海洋科普數據資源空間,致使海洋科普數據空間相對縮小,存在著被沖出信息流之外的風險。海洋科普數據信息淹沒于數據洪流中,大大增加了公眾尋找和接觸海洋科普信息的難度,阻礙了海洋科普的推廣。而基于數據的網絡娛樂形式擠占了公眾接受海洋科普的時間,網絡娛樂的生活化、豐富性、即時性、互動性,易于滿足公眾多元的需求,這與海洋科普的形式單一、吸引力匱乏、互動不強的現狀形成鮮明的對比。雖然海洋科普也開始嘗試與新技術及“互聯網+”融合,但這種互動往往是簡單的、有限的、無差別的互動,仍然沒有脫離粗放型科普的范疇。也有不少海洋科普知識接入網絡平臺,但漫灌式模式沒有真正改變,也影響著網絡科普潛力的發揮。在推送算法的驅動下,不被關注的信息會被逐漸排擠出推送之列。大數據時代,大眾對海洋認知的多元化及精細性需求與傳統海洋科普的單一及粗放供給之間的矛盾,構成了海洋科普的新挑戰。

二、大數據與海洋科普供需鏈的精準建構

無論是海洋科普的固有問題,還是海洋科普面臨的新挑戰,都可歸因于海洋科普需求與供給的失衡問題。海洋科普需求與供給精準匹配是解決海洋科普困境的根本途徑。大數據技術既給海洋科普帶來了新挑戰,又為海洋科普營造了新域境,也為海洋科普突破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及技術支撐。

(一)海洋科普受眾需求的精準區分

海洋科普受眾是海洋科普的對象,也是海洋科普的重心。目前的海洋科普大都是受眾無區分的粗放模式。事實上,海洋科普受眾的組成復雜,需求多元,他們的年齡段、學歷、學科背景、職業、思維水平、科學素養及文化素質等存在顯著差異,批量、同質的海洋科普內容和方式方法難以收到理想的科普效果,因而,海洋科普要精準區分定位受眾的需求特征。一是區分受眾的年齡需求、知識需求、能力需求等特征。幼兒階段的受眾需求偏向能夠提升海洋基本感知的內容,小學階段的受眾需求偏向簡單的、有趣的并帶有些許拓展性的海洋知識,中學階段的受眾需求側重系統的海洋知識及相關的海洋文化,大學階段的受眾需求傾向于蘊含海洋意識、海洋精神、海洋思維的內容。二是追蹤受眾的需求變化。隨著受眾年齡、知識及能力的提升,他們對海洋科普的需求也將相應發生變化,受眾需求持續變化是必須關注的特征向度,要在變化中精準把握受眾的需求。如何準確而便捷地獲知受眾的需求特征向量呢?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是最佳方法。網絡已然成為公眾的日常信息來源,“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3)《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公眾在使用網絡時留下巨量的數據信息,包括網頁瀏覽內容、購物記錄、實體書和電子書的購書信息、常用的社交軟件、下載使用APP數量和類型、觀看影音的品類和頻率等行為數據信息。運用跨界數據分析法對收集的分散、多源、海量的受眾行為數據進行細致分析,可以根據特點、偏好、思維水平等標準對受眾的海洋科普需求進行精細分類。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受眾海洋科普知識學習接受狀況的數據進行跟蹤分析,可以依據數據反饋情況持續追蹤受眾需求的變化,實時掌握受眾的需求。精準區分受眾需求是做好精準海洋科普工作的關鍵。

(二)海洋科普內容的精細化供給

需求和供給是一對矛盾,二者的適配度決定著海洋科普的實際效果,要適配海洋科普受眾需求的精準化態勢就要對海洋科普內容進行供給側精細化改革。受眾的多元需求決定了在海洋科普工作中要竭力提高海洋科普內容供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海洋科普內容針對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運用大數據技術搭建模塊化和組合式內容供給模式。首先運用大數據技術精確搭建海洋物理環境模塊化立體場景。這一步的關鍵是高效地獲取海洋大數據,例如,使用已有的專業海洋數據庫,可接入中國“數字海洋”數據庫、各海洋研究機構及設有海洋專業的大學相關數據庫、國外專業的海洋數據庫等。在獲取海洋大數據的基礎上,運用可視化技術精準搭建海洋地理地貌的基礎數據模型,通過渲染呈現出海洋地理地貌高度真實的立體場景,這樣就搭建好了海洋環境模塊;接著創建具體的海洋生物立體影像及數據信息模塊。根據海洋生物的物理信息數據創建立體動態模型,并將名稱、種類、習性、食物鏈關系等具體的信息集成到模型中,構成小型的單元數據庫,形成生物數據模塊。模塊化和組合式內容供給模式既能降低模塊搭建難度,又能增加應用的靈活度和針對性,根據受眾不同的需求選取對應的環境模塊、生物數據模塊及模塊組合,以恰當的方式精準滿足受眾的多元需求。

(三)海洋科普供需精準匹配的方法

受眾需求和內容供給是海洋科普供需鏈的核心環節,精準海洋科普的過程就是運用恰當方法聯通供給與需求,實現供需精確匹配的過程。方法的豐富性及恰當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海洋科普能否突破傳統困境及現實沖擊,直接影響海洋科普實際效果。海洋科普方法的精準選擇與應用是至關重要的,精準海洋科普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能夠增強真實體驗及打破時空限制的方法。例如,根據海洋基礎數據構建三維虛擬海洋,運用虛擬現實技術(VR),以VR眼鏡為介質,使受眾進入逼真的虛擬海洋世界,感受海底溝壑縱橫、魚蝦環繞、珊瑚絢麗的境界,再配合水體溫度、鹽度、流速、密度、聲音等數據營造全方位全要素多維感知的沉浸式體驗。根據受眾的喜好和需求,可以方便地切換虛擬海洋模塊,調整海洋數據參數,細致地了解海洋。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使受眾“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受眾可以在每個感興趣的節點上停留,了解當時當地的地理人文狀況,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與價值。虛擬現實技術與海洋數據的結合,使受眾不管何時、身在何處都可以感受海洋、認知海洋,這種虛擬沉浸式體驗方法能夠打破海洋科普親臨性差及地域局限的困境。網絡直播也是一種突破困局的好方法,如“雪龍”號科考船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時可以在直播平臺全程直播,受眾可以隨時隨地使用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接入直播平臺,與科考人員一同探索海洋;二是能夠增加海洋科普內容吸引力的方法。海洋知識游戲化是增強受眾學習海洋知識興趣的方法,將海洋知識融入到精心設計的游戲環節中,受眾在過關斬將的滿足中學到了豐富的海洋知識,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海洋科普圖書“內數字化”能夠煥發海洋科普圖書的新生,在不改變圖書物理面貌的情況下,植入數字化信息,讀者通過智能眼鏡等增強現實工具(AR)或手機APP掃描書中特定圖象,就會在設備上顯示有關的音頻、三維影像等數字信息,獲得沉浸式閱讀體驗,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智能語音技術能夠提升海洋數據檢索效率,是消除數據密集恐懼癥的利器,只要說出問題,智能語音技術就能快速而準確地給你想要的答案,十分便捷,且數據庫越豐富,答案越精準。將海洋知識、海洋文化等融入影視作品的創造,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公眾喜歡的方式推送與海洋科普有關的內容,也能提升海洋科普吸引力?;跀祿讓舆壿嫷默F代信息科技手段有助于打造沉浸式體驗、智能化互動、便捷性獲取、個性化服務、多樣性需求的海洋科普方法樣態,促進需求和供給的精準匹配和有效對接,切實解決海洋科普面臨的傳統與現實問題。

(四)海洋科普供需的精確評估反饋機制

海洋科普的供需匹配程度必須精確評估才能據此制定準確的改進方法,提高供需匹配度。海洋科普傳統的評估方式是建立在有限信息之上的,大概只能統計參與人數、年齡結構等粗略信息,通過現場詢問或問卷形式了解科普情況,評估的精確度不足。要提高評估的準確度就必須收集多方面的要素信息進行綜合評價,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數據技術為多要素評價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線下海洋科普活動可以通過門禁系統準確獲取參加活動的人數、年齡、進入及離開的準確時間等詳細數據,通過視覺軌跡跟蹤技術精確獲取觀眾在每個展示空間停留的時間、觀看時與展示物之間的距離、行走路線軌跡等數據,通過臉部識別技術精確收集觀眾的面部表情數據,等等。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從收集到的海量數據中篩選相關性高的數據進行提煉、分類和整合,以此為基礎準確評估效果是評價方式的重大變革。例如,通過面部表情數據分析可以判斷哪些內容是觀眾感興趣的,哪些讓觀眾感覺輕松愉悅,哪些讓觀眾難以理解,哪些讓觀眾真正接受了,等等,根據評估情況對展示內容、形式、布局、方式等進行調整、規范和完善。線上海洋科普的評估反饋更為即時準確,能夠便捷地獲取受眾學習情況的精確數據,觀看哪些內容、觀看時間段及時長、哪些重復觀看等數據。不僅如此,還能夠采集到同一時間段內受眾觀看的其他內容的類型、時長、關注度等數據,這些跨界數據對于評估海洋科普真實效果非常重要。還可以比對歷史數據,做到橫向縱向數據比照分析,評估效果,制定相應的改進方法,形成評估反饋機制?;诖髷祿夹g的評估反饋機制是一個評估、反饋、調整、再評估、再反饋、再調整的循環向上的機制,它不僅是評價機制,也是提升機制。評估反饋機制作用于供需鏈各環節,以協調提升海洋科普供需的匹配度,是海洋科普供需鏈不斷升級的推動力。

(五)海洋科普管理服務平臺的精細搭建

海洋科普的管理服務水平是海洋科普順利展開的重要保障,大數據相關技術為海洋科普管理服務工作的精細化注入了新動力,以大數據技術為基底搭建精細化的海洋科普服務大平臺為海洋科普供需鏈有效運作提供了保障,它主要包括兩個管理服務平臺:一是海洋科普工作者大數據服務平臺。例如,建立海洋科普工作者信息主數據庫,收錄個人基本信息及專長、從業經歷等數據,特別是收集海洋專家數據信息,這些信息既要通過大數據抓取技術從網絡信息中收集,也要鼓勵專家主動申報,兩種數據收集方式要結合起來。再者,秉承動態數據庫理念,要將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錄入數據庫,保持數據持續更新。此外,還應建立擴展數據庫,海洋科普包括的范圍很廣,除了海洋知識,還包括海洋歷史、海洋文化、海洋意識、海洋精神等,相關的文化學者、歷史專家、哲學家、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專家等數據信息也需集中收集。主數據庫和擴展數據庫各有側重,二者獨立建庫既可以有效保護數據庫的數據安全,又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據匹配時打通兩個數據庫的數據流,提高匹配的精度。海洋科普工作者大數據服務平臺能夠根據海洋科普供需鏈運作情況篩選匹配度高的科普工作者或團隊提供服務支持;二是海洋科普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一方面可實現中心化管理,海洋科普活動過程產生的數據不再由各單位或組織分別存儲,而是要將所有數據實時上傳管理平臺,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大量而多元的數據進行細致分析,以把握海洋科普發展的趨勢,發現存在的不足,以頂層設計方式系統科學地制定海洋科普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另一方面,可實現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指令傳遞的層數相較于垂直化管理模式減少很多,甚至是指令可以直接下達到具體實施的環節,從而減少了指令傳遞過程中的信息扭曲,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細度。同樣,海洋科普各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實時無障礙反傳回管理平臺,通過云計算技術進行分析,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形成動態精細化管理方式。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管理決策消除了憑直覺、憑經驗決策的弊端,使得海洋科普中的數據管理、活動管理、人員管理、反饋管理等更為直接、精細和高效,從而優化海洋科普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圖1 海洋科普供需鏈精準調控升級方式

由圖1可見,精準海洋科普就是基于大數據技術,以精細化的海洋科普內容,運用精準的方法滿足受眾多元化需求的科普實踐過程,是海洋科普需求與供給匹配和提質增效的過程。海洋科普需求與供給以海洋科普方法和評估反饋為中介來實現互動,需求、供給、方法和評估反饋構成了一個供需環,在運行中不斷實現需求與供給的匹配。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海洋科普供需匹配度進行多要素綜合評估,根據評估反饋數據對供給內容和科普方法進行精準調校,以更精準地滿足受眾不斷提升的需求,經過調整的供給、方法及提升的需求形成新的供需環。評估反饋機制將供需環提升到一個新階段,新的供需環包含前一個供需環的數據信息,并以評估反饋機制為紐帶形成上升的鏈條,即供需鏈?;诖髷祿腿斯ぶ悄芗夹g的管理服務平臺為海洋科普需求、供給、方法及評估反饋提供支持并實現互動,它是海洋科普供需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海洋科普供需鏈順暢運轉的保障。海洋科普供需鏈螺旋上升的過程就是海洋科普不斷精準化的過程。

三、大數據域境下推進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順暢運轉的措施

如前所述,精準海洋科普能有效提高科普效果,而海洋科普供需鏈的精準構建和暢順運轉是精準海洋科普的重中之重,不過,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各環節構成復雜、組織難度大、涉及多種新技術、人員素養要求高,因而,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保障海洋科普供需鏈順利、有效、安全地運轉,以營造好海洋科普供需鏈,充分發揮供需鏈在精準海洋科普中的作用。

(一)充分認知數據思維的特征和價值

人們不斷生產、收集、運用數據,而數據又反向塑造著人的思維方式。大數據時代,數據思維是決定性的思維方式,海洋科普供需鏈運轉的順暢度及海洋科普的精準化程度都取決于對數據價值的認可度及數據思維的應用度。數據思維并非簡單地套用“數據+”模式,這無法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數據思維是沖擊原有思維模式重新塑造的新思維范式。建構和運營海洋科普供需鏈須掌握數據思維不同于傳統的特征,一是相關性思維。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建構過程中不能僅收集分析與海洋科普有關的數據,而要放開眼界,將與海洋科普泛相關的其他領域及平臺的數據一起收集,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二是全樣本思維。抽樣分析是小數據時代的無奈選擇,從抽樣數據中得出的結論準確度低,而大數據時代,海量數據能夠支撐全樣本分析,從中得到的結論準確度較高,在評估海洋科普的供需滿足度時就要摒棄抽樣思維,運用全樣本思維來分析,以更精確地評估和反饋;三是定制化思維。海洋科普通常的模式是大規模地、集中地、無差別地向受眾提供科普內容,大數據能夠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受眾對海洋科普的具體需求,可以個性化定制海洋科普內容及方式,針對性強,效果好;四是理性決策思維。數學算法應用到海量數據分析上可以預測事情發生的概率大小,能提升海洋科普決策的準確度。數據思維是運營好海洋科普供需鏈的思維保障,是精準海洋科普的底層邏輯,是一切問題思考的邏輯起點,從具體海洋科普活動的組織到海洋科普方針政策的制定都應以數據為思維起點。只有充分認識數據思維的特征和價值,才能保證海洋科普供需鏈順暢運行,保障海洋科普精準化進程有效推進。

(二)提高海洋科普相關人員的數據素養并培育正確海洋觀

運營好海洋科普供需鏈,推進精準海洋科普,人才是關鍵。海洋科普人員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有兩方面的能力需要著重培養,一是數據素養。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數據,相關人員不能僅懂得使用數據,而應懂得從數據底層邏輯出發思考問題;二是正確海洋觀?!拔覀円塾谥袊厣鐣髁x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陸海統籌,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4)習近平:《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人民日報》2013年8月1日,第1 版。,這是新時代科學的海洋觀。樹立正確的海洋觀才能保證海洋科普供需鏈及精準海洋科普的正確方向,才能更好地推動海洋強國和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海洋科普管理機構和服務平臺要對海洋專家、海洋科普專職人員、海洋科普志愿者等不同類型的人員制定針對性的培訓策略,對于海洋專家來說,著重提升他們對數據重要性和數據思維的認知,對于海洋科普專職人員來說,要依托海洋大學及設有海洋專業的綜合大學的資源優勢進行綜合性提升培訓,而對于海洋科普志愿者來說,主要進行有關海洋科普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定期培訓。但不管是針對什么層次的人,也不論是什么類型的培訓,正確海洋觀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講,海洋科普人員的數據思維水平直接決定著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各環節能否順暢運行,而海洋科普人員的海洋觀將決定著精準海洋科普的方向正確與否。

(三)著力建設海洋科普數據庫系統

海洋科普數據庫系統是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建構和運營的基礎,它涵蓋海洋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三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都非常復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投入。海洋數據采集是數據庫建設的基礎工作,是海洋科普供需鏈的底層支撐,是投入大,且艱苦的工作。海洋的特殊性決定了海洋數據采集的高成本,需要專業人士使用專業設備進行專業操作以獲取數據。海洋數據采集設備多樣,如遙感衛星、科考船、深潛器、深?;铏C、深淵著陸器、水下機器人、浮標以及各種傳感器等等,它們的建造成本、使用和維護費用高昂。海洋科普數據全靠海洋科普機構采集是不現實的,應積極有償利用已有的海洋數據庫資源,與海洋專業數據庫對接,付費使用所需要的數據資源。海洋科普內容不限于國內海域,還包括公海及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和領海,這些數據的獲取就不僅僅是成本費用的問題,還涉及到主權問題,因而,要與相關國家的海洋數據庫協商,付費使用非敏感的數據資源。此外,還應與各類社交平臺、視頻平臺等進行數據合作,打造數聯網,豐富數據的多元性,為數據分析打好基礎。

海洋科普數據庫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存儲能力,有足夠的數據存儲能力才能支撐起海量、多維的信息檢索,滿足受眾多元的需求。海洋科普數據存儲形式需合理搭配,兼顧性能與成本。云存儲是海洋科普數據存儲的首選存儲介質,云存儲即海量分布式存儲技術,“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5)黃冬梅、鄒國良:《海洋大數據》,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6年版,第38頁。。云存儲的擴展性強,適應不斷增長的數據存儲要求,云存儲的使用費用相較于自建存儲設備低很多。不過,像海洋資源分布、近海島嶼詳細地理信息、水文狀況等涉及國家安全的海洋數據則需存儲在自建數據庫中。因此,海洋科普數據應采取混合存儲的模式,一般性數據存儲在商業云上,有成本和擴展性上的優勢;敏感的、涉密的數據存儲于自建數據庫中,混合存儲模式既能兼顧經濟性,又能體現安全性,可以充分發揮兩種存儲方式的比較優勢。

數據分析是發揮數據庫作用的關鍵步驟,面對獲取的海量的、不同類型的數據信息,如何充分挖掘數據的內在價值,實施精準海洋科普,核心在于對數據的分析能力。提升數據分析力,一方面要創新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大對數據分析軟件的開發和使用投入,并做好維護和升級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數據分析人員的持續專業培訓。數據分析人員運用數據分析軟件對大數據進行發掘和分析,并承擔著數據分析系統的開發、運營、維護等復雜工作。要定期對數據分析人員進行數據分析軟件更新功能的使用培訓,以及與數據分析相關的數學、統計學、行為心理學、計量經濟學等學科知識培訓,綜合提升數據分析人員的能力,以提升管理服務平臺的專業性及評估反饋的精度與效率,為海洋科普供需鏈的運作提供高效的支持及上升的動力。

(四)保障海洋科普數據準確和信息安全

以數據思維來審視,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就是數據信息流,要推進供需鏈的順暢運作就必須保障數據信息的準確和安全,確保海洋科普數據在傳播過程中不被歪曲。特別是自媒體和流媒體,它們在傳播過程中容易“稀釋”海洋科普本應包含的海洋意識和海洋文化精神,甚至“曲解”海洋知識,使海洋科普的準確性受到威脅。海洋科普過程中可以采用區塊鏈技術作為精準海洋科普底層安全技術支撐,“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個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數據庫系統……它是由一串按照密碼學方法產生的數據塊或數據包組成,即區塊(block)”(6)[加]唐塔普斯科特、[加]亞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區塊鏈革命》,凱爾、孫銘、周沁園譯,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頁。,每一個區塊都有一個數據加密值,且之后產生的區塊都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加密值,根據加密值可以追溯到數據信息的來源,方便確認信息的可信度,減少傳播過程中被歪曲的幾率。并且,區塊鏈的節點信任機制幾乎可以杜絕數據信息被篡改,任何節點都暴露于網絡中,對所有參與者可見,無論是新創立節點,還是修改已有節點,都需超過51%的節點通過,當區塊鏈上的節點足夠多時,篡改數據近乎不可能。所以,以區塊鏈技術作為海洋科普數據庫建設的底層技術,可以確保海洋科普信息在供需鏈中準確傳達,保障科普效果。

海洋科普過程中要注重保障數據信息安全,一是海洋數據本身的安全。海洋數據采集難度大、成本高,數據存儲安全問題十分重要,要建立數據備份機制,防止意外事件造成數據損失,安裝防病毒系統,防止木馬等網絡惡意攻擊,進行訪問認證和控制等。海洋大數據構成多元復雜,也涉及機密敏感的數據信息,對于這些數據要根據安全密級選擇不同的存儲服務器及網絡安全措施,在與國外海洋數據庫合作時要特別注意機密敏感數據信息的安全,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二是受眾隱私安全。精準海洋科普供需鏈運行過程中會獲取受眾多方位數據信息,海洋科普機構應高度重視這些信息的安全,一旦泄露,不但會給受眾生活工作造成困擾,增加遭受廣告、推銷、保險等信息轟炸,甚至是精準詐騙的風險,而且也會損害受眾對海洋科普機構的信任度,不利于海洋科普工作的開展。要強化保護受眾隱私的意識,采取周密措施保護受眾隱私信息,并加強工作人員的隱私教育培訓。

大數據既給海洋科普帶來了新挑戰,又為海洋科普突破困局營造了新域境,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新思維以及新平臺。大數據正在重塑海洋科普模式,促使海洋科普模式從傳統的單向、單一、刻板、被動、局部、無區分、粗放轉向雙向互動、多樣、多彩、自主、全覆蓋、個性化、精準。在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海洋科普各環節能夠實現精準而高效地互動,形成循環向上的發展態勢,不斷推進海洋科普的轉型升級,完成海洋科普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模式進化。以數據作為底層邏輯的科技手段正持續涌現,海洋科普工作者要順勢而為,積極適應持續更新的技術條件,努力探索海洋科普精準化的新方式、新路徑,促進公眾更好地感受海洋、了解海洋、認知海洋,不斷提高海洋的透明度,增強海洋意識、體悟海洋文化精神,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共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猜你喜歡
供需科普海洋
消費低迷供需博弈 全國豬價大致穩定
供需略微寬松 價格波動縮窄
2020年3月 27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況
科普達人養成記
油價上漲的供需驅動力能否持續
科普漫畫
愛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