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理論建構與解讀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2020-02-19 05:09李振剛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

李振剛

[摘要]高中政治課中的部分教學內容貼近日常生活,與學生已有的常識相差無幾,對生活常識類教學內容進行理論建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精神;部分教學內容意識形態色彩較重,學生在學習這類知識時往往有著較大的心理抵觸,對意識形態類教學內容進行理論解讀,有助于引領學生的政治認同。對高中政治教學內容進行理論建構或者理論解讀,有助于充分展現學科價值,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理論建構;理論解讀;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01-0053-02

雖然高中政治課中的部分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常識相差無幾,但是如果教師讓學生去解釋這類學科知識,那么學生的回答經常較為感性;如果教師持續追問,學生則往往以“就是如此”“本就如此”式的論斷作為最終回應。熟知非真知,對教學內容中的生活常識類知識進行理論建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精神。

同時,部分教學內容由于意識形態色彩較重,學生學習這類內容時的難點不在于知識闡述,而主要在于內心的理解和認同。再加上部分教師對我國國家制度的認識不到位,從而很難使學生對國家制度產生認同。對教學內容中的意識形態類知識進行理論解讀,有助于引領學生的政治認同。

下面筆者以“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系”及與其密切相關的分配制度為例予以說明。

一、在理論建構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精神

多數學生能夠感性地認識到人們收入差距過大會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降低,但問及理由時,他們普遍面露難色。在教學中,多數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如A地區少數家庭的月收入為10萬元,大多數家庭的月收入為l千元;B地區少數家庭的月收人為5萬元,大多數家庭的月收人為0.5萬元。提問:電腦銷售商一般會選擇在哪個地區開店?)加以說明,有些教師甚至一帶而過。對此,學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筆者在教學中以西方經濟學對該問題的探討為背景設置教學情境,以降低理論難度,提升學生對理論的學習興趣。筆者從馬爾薩斯說起。馬爾薩斯提出過“有效需求不足”的概念,他認為工人生產產品卻沒有足夠金錢去消費,而資本家雖有消費能力卻沒有足夠的消費需求,大多數消費者擁有消費需求卻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從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降低了社會總體消費水平。

有充足消費能力的資本家為什么沒有足夠的消費需求呢?馬爾薩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后來門格爾、龐巴維克等邊際主義經濟學者和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了影響消費者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消費傾向,這一問題才得以解決。消費傾向指的是人們的消費量總體上會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是隨著收入的持續增加,會出現邊際消費量快速遞減的現象,即消費增加量通常會遠遠低于收入增加量。如下圖所示。

在人們收入增長的不同時期,消費增加量(△消費)在收入增加量(△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同,尤其在收入增長后期,“△消費/△收入”的比值迅速變小。下面以家庭對家電產品的更新換代為例加以說明。當家庭收入處于低位時,雖有更新家電的消費需求,但由于收入不足而寧愿繼續使用本該被淘汰的家電;收入提高后,家庭會對家電及時更新;更新后,即使家庭收入出現大幅度提高,也不會在短期內對家電進行再次更新。在此,引出了“邊際效用遞減”的概念,即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個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在對家電更新完畢之后,由于既有消費需求已然得到有效滿足,再次購置家電產品在滿足家庭需求方面已經幾乎沒有意義,所以即使家庭收入再高也依然缺乏相應的消費需求。

收入差距過大,收入低的消費者沒有消費能力,收入高的消費者沒有消費需求;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收入高的消費者依舊缺乏消費需求,但由于初次消費某商品時對消費者的效用最大,所以伴隨著收入提高,低收入消費者具備了滿足其強烈需求的消費能力。因而,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系。

二、在理論解讀中引領學生的政治認同

教材在介紹我國的制度及相關政策時,往往有著較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會有程度不等的抵觸,使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面臨重大挑戰。對此,教師可將理論闡釋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對理論予以演繹性解讀,使學生感悟到我國制度及相關政策的正確性。

為了提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國家必須采取多種措施縮小人們的收入差距。與收入差距大小密切相關的制度是分配制度,筆者引用馬克思的相關論斷論證了我國實行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科學性。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矛盾有一個形象說法: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走向毀滅。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企業會千方百計地壓縮生產成本,支付給工人僅能滿足其基本溫飽的工資。商品價值的實現離不開消費者的購買,但工人固于收入過低而沒有足夠能力去消費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企業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一方面增加產品供給,另一方面卻又在消滅著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造成生產相對過剩,使社會總供給嚴重大于社會總需求,進而引發經濟危機。在教學中,學生對于生產相對過剩往往難以理解,教師在此須給學生指明:生產相對過剩是相對于消費者有消費能力的需求而言的,而不是基于消費者真實需求的絕對過剩。

人們收入差距過大,不僅降低了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程度嚴重時還會引發經濟危機。所以國家通過完善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既改善了社會總體消費水平,也使社會再生產得以順利進行。我國很多企業很早就開始拓展農村市場,但農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導致產品銷量不佳、難以盈利。大多企業依然在堅持的重要原因在于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政策的進一步傾斜,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民收入水平將逐步提高。隨著農村總體消費水平的提高,屆時企業在搶占農村市場份額的過程中將會實現盈利。通過對我國分配制度的理論解讀,使學生認識到放任收入差距擴大的危害性,進而實現學生對我國制度及相關政策的認同。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對于生活色彩和意識形態色彩較重的教學內容,教師更需要多加思考,對教材進行多次開發和必要拓展,在理論建構與理論解讀中進行深度教學,實現學生對學科內容所傳達的國家意志予以有效的理解和認同。對教學內容中的生活常識類知識進行理論建構和對意識形態類知識進行理論解讀,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教師既要有廣博的學識,又要有對國家發展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學科價值,使學生實現對學科的深度認同,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袁妮)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
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拓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拓展語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