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改革回顧
——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

2020-02-25 02:54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20期
關鍵詞:契約產權國有企業

孫 杰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國有企業改革回顧

改革開發以來國企改革經歷了4個時期,即1978~1992年的“放權讓利”時期、1993~2002年的“產權改革”時期、2003~2012年的“國資監管”時期以及從2013年至今的“全面深化”改革時期。

在“放權讓利”時期之前,國家認識到國有企業的管理存在“吃大鍋飯”、“權利過于集中”等現象,國有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沒有自主權,一切要聽從上級主管的安排,定期上繳利潤,薪水按照資歷分配,員工多干少干沒有別,多數群眾缺乏熱情,只是把國企的工作當成生老病死的依托。國家認識到要想更好的促進國有企業發展,促進經濟體質建設,必須要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效仿農村發展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行放權讓利,“放權讓利”調整了職工、企業和國家三者的關系,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也逐漸提升。

但是“放權讓利”所產生的激勵作用,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其劣勢也逐漸凸顯出來,企業會想盡辦法增加留存利潤而減少上繳的利潤,產生“逆向激勵”的問題,企業不能保持可持續性發展,后勁不足。于是國企改革進入了第二個時期“產權改革”。產權理論一直是國內外學者討論的問題,科斯等人認為明確的產權能更好的推動企業的進步與發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1992年鄧小平“南巡演講”為這一時期的國企改革奠定了基礎,十四屆三中全會將現代企業制度特征概況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1995年國家針對國有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要實現“抓大放小”戰略,即重點扶持大型的、效率高的企業,發展效率低的企業破產,不再關注,明確企業的產權,使企業得到了快速的進步發展。

在2003年以前,國有資產的出資人是國務院,國務院的職能分散在各國家計委、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等各個機構下,權利分散,信息不對稱,已發利益沖突,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從而進入“國資監管”時期,建立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行使出資人所有權,權利集中,解決了之前權利分散,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使國有企業的規模逐漸擴大,經濟效益越來越高。但是反對的聲音也逐漸響起,反對者認為國資委存在越權問題,對企業的監管過于嚴格寬泛,降低了企業的自主性,國家應適當對國資委進行監管,弱化其一部分權力。

2013年至今,國有企業進入了“深化改革”階段,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方面要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管,即“管資本”。另一方面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這一階段,許多國有企業完成了公司制改革,據國資委相關數據統計,至2017年底,接近97%的由各省級國資委監管的一級制企業完成了公司制改革,遼寧、福建等地相關的公司制改革已經全面完成。在政策支持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數量也不斷增多,至2016年底,中央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了68%,且上市公司的資產總額在中央企業整體中占比到達了61.3%,營業收入占比達到62.8%,利潤總額的占比高達76.2%,在深化改革階段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果,產出效率明顯提升。

二、不完全契約理論介紹

2016年諾比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奧利弗.哈特,其是不完全契約理論的領軍人物,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路程符合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思想,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將詳細介紹,該部分先介紹一下不完全契約理論。不完全契約理論可詳細分為交易費用經濟學、企業的產權理論和關系契約理論。哈特對不完全契約理論的貢獻主要在與,他明確了所有權的成本與收益,通過建立模型分析了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理論,并明確了產權與企業性質之間的關系,提出合同是一個有效的參照點,簽訂合同雙方會根據合同的完成情況,采取下一步行動。全面正確的了解不完成契約理論對分析國有企業的改革路程十分重要。當然也有國內的學者對契約理論進行了批判,認為其模型假設完全脫離了現實中的人的正常行為,余斌、許敏等學者從代理模型、勞動契約、不完全契約三個角度對該觀點進行了說明。

三、國有企業改革原因分析——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

國有企業的改革路程其實是產權逐漸明確的過程,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逐漸統一,其許多經濟轉型改革方案的原理可以用不完全契約理論解釋。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內部按資歷排輩分,員工多干少干沒有區別,員工一般只是把國有企業的工作當成一份養老的保障,這個時期提出了“放權讓利”,員工多干有相應的工資激勵,國企的生產效率有所提高。但是該部分的激勵是有限的,因為并沒有明確剩余控制權。于是國企改革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產權改革”,參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者將固定的收益交給國家后可以獲得剩余收益,國有企業的產權擴大,掌握了剩余控制權,企業管理效率得以進一步提出,經濟增長突出,但是在良好運行一段時間后,也出現了相應的問題,企業會盡可能的采取措施少向國家繳納金額,保留大部分的收益,國有企業的邊際效益逐漸降低,用不完全契約理論解釋,及國有企業產權明晰,但缺少監管,對剩余控制權的掌握力度過大,不顧國家的整體利益,而完全采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措施。國家逐漸意識到提高監管力度,加強監管效率的重要性,國企改革逐漸過渡到“國資監管”時期,逐漸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教育,國家掌握企業的剩余控制權,讓國有企業的經營者真正的以人們利益為重,發展經濟,促進社會發展,但是由于監管力度過大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國有企業的經營者認為國資監管過于嚴格,使其缺少自主權,并不利于企業的長期高效率發展進步。2013年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國家繼續采取“抓大放小”的措施,規模小的、效率低的企業進行非國有話,大型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公司制企業,產權進一步明確,國家既提升了監管力度,企業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環境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縱觀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國有企業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不完全契約理論在其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國有企業發展效率低,歸根結底是由于產權關系沒有明確。在國企改革中,國家要把握好放權的力度,如果放權過度,企業經營者完全以自身的利益為第一原則,不考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監管力度過大,企業的經營就會束手束腳,從而錯過良好的發展機遇,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效果都會下降。雖然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我們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但國企改革一直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仍要不斷完善,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持續進入,更好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猜你喜歡
契約產權國有企業
一紙契約保權益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新疆發現契約文書與中古西域的契約實踐
惡意與敲詐:產權濫用的司法原則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解放醫生與契約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