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城鎮居民保險意識現狀

2020-02-25 02:54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20期
關鍵詞:城鎮居民保險公司居民

羅 吉

(貴州商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14)

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解風險的有效手段,是金融體系的關鍵支柱,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雖然近年我國保險業發展迅速,由于發展起步較晚,保險在一些地區和群體上的發展受到限制,總體上在居民保險普及度上還需加強,本文從城鎮居民保險意識現狀上嘗試展開探討和分析。

一、我國城鎮居民居民保險意識現狀

(一)家庭保險配置占比不足。根據《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我國城市家庭資產規??傮w保持快速增長,但資產配置不均衡,近七成的家庭財富管理整體處于“亞健康”或者“不健康”狀況,家庭住房資產占比接近80%,只有11%的金融資產。在金融資產配置中,銀行存款占首位,超過40%,其次才是保險,占到17%左右。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家庭資產配置不均衡,投資品缺乏多樣性,金融配置資產占比低。

在這種資產配置結構下可以看出,我國家庭商業保險參保率偏低,普遍缺乏保險意識,認為商業保險投入產出較低,不重視保險的保障功能,忽略了家庭對保險配置的有效需求。

(二)不同地區的保險認知差距大。在銀保監會2019年全國各地區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統計中,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年保費收入占了總額的一半以上,其中廣東省和江蘇省各占將近10%,而西部幾省的保費收入均不超過全國的2%。根據相關調查表明,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居民對保險、保險公司、保險產品的認知度較低,普遍只停留在社會保險層面,缺乏對商業保險的認知。即使是一些已經購買保險的城鎮居民,只有極少數真正了解產品的具體內容和條款,對于新產品和保險公司發展情況也缺少關注度。與發達國家相比,即便是一線城市,人均保單量也少了幾倍??梢钥闯鑫覈擎偩用窨傮w保險意識薄弱,也造成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困境。

二、保險意識薄弱的不利影響

(一)不利于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安定。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可以起到對正常經濟生活的保障作用。前幾年自媒體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揭露了中產家庭對于老人突發疾病的治療難題和經濟困境,生活中更是屢屢發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不幸事件,沒有保險使受災人和家庭難以恢復原有的物質生活條件,缺少危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因為缺乏保險意識,忽略保險需求,沒有購置保險保障自身的生命和財產,當個人或家庭成員遭遇生老病死殘或意外事件的威脅時,缺少經濟保障,不利于生活的穩定。

(二)不利于社會穩定。保險可以在意外事故和自然災害來臨時,對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發揮經濟補償的作用。我國居民偏好投資回報型保險,意外險和農業保險等購買相對較少,在我國由于各種災害而遭到損失的人口就超過了2億,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2 000多億元,然而保險賠款占到災害損失的比例還不足1%??梢钥闯?,因為居民保險意識薄弱不利于發揮保險“社會穩定器”的功能。

(三)不利于企業生產經營。保險可以在企業遭受保險事故導致的損失時及時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企業抵御不了風險而中斷生產被迫倒閉。因為保險意識淡薄,企業沒有分散風險,在長時間沒有得到經濟補償,擴大了生產中斷造成的損失,不利于穩定企業的生產經營。

三、影響保險意識薄弱的因素

(一)經濟發展和市場分布不均衡。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城鎮居民保險意識的最重要因素。經濟發達地區居民普遍思想開放,保險意識較強。而經濟較落后地區居民缺乏市場經濟觀念,保險意識較薄弱。從保險市場分布上,各地區資源和投入的失衡,保險市場兩極分化狀態嚴重。我國保險公司總部都設立在一線城市,其他設立分支機構的區域也都普遍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主要業務和人才都集中在總部,而經濟發展滯后的地區保險經營業務單一,缺少專業人才致力于當地行業發展。因此,中西部地區保險相關政策執行和發展滯后,城鎮居民難以認知自身保險需求,真正接受、認同保險。

(二)了解渠道單一。我國居民對保險的認知信息主要是通過銷售人員的介紹以及保險廣告,缺少了解途徑,在已購買保險的人群中,多數是因為親朋好友是保險銷售人員而購買的,只有不到三成的是通過自行了解并購買的方式進行投保的。這說明我國居民對保險的了解普遍是通過周邊人群,自身投保意識和投保行為相對較低。雖然現在一些保險公司通過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介紹保險產品,但其主要目的還是推銷,主流媒體缺少對大眾保險知識及重要性的普及度。

(三)保險代理人缺乏專業性。保險代理人員門檻低,部分為了提高業績,在推銷中刻意美化和夸大產品,部分居民配置了不合理、不符合自身的保險產品,再加上保險代理人流動性大,從而引起后續糾紛變多,造成了大眾對代理人員有抵觸心理,從而不信任保險公司,對保險產品懷有偏見。

(四)文化僥幸心理。由于我國傳統文化影響,對于不幸事件多是不愿談及,買保險就會面臨這些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所以人們保險意識薄弱還有逃避心理的原因。此外,保險承保的都是偶發事件,很多居民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小概率的風險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更不會購買未來不確定的保障,從而忽視保險需求。

四、提升保險意識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普及宣傳。由于我國保險業發展起步較晚,提升居民保險意識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政府、社會和各方支持并加大力度普及和滲透。一方面可以從教育入手,培養中小學和高校學生的保險理念,采用融入課堂、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從學生時期樹立其保險意識;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社區、街道辦、居委會等單位聯合開展保險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居民加強其保險保障觀念,還可以針對政府的一些保險政策進行解讀,了解相關保險利益惠及更多居民;最后從保險公司自身,可以通過電視、網絡、手機軟件等一些媒體渠道宣傳保險知識,積極樹立保險業的正面形象,使大眾對保險行業消除以往偏見,對自身保險需求有正確清晰的認識。

(二)提升保險從業人員專業度。居民獲取保險信息大部分來自保險代理人,一些保險代理人只是經過短時間的銷售培訓就上崗,缺乏保險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加之常年的保險糾紛新聞造成大眾對保險代理人的誤解,使得部分居民對保險會有排斥情緒。保險公司必須優化保險服務并加強保險從業人員的培訓,提升銷售人員的綜合素質,注重服務觀念,讓更多居民真正的買保險、懂保險、用保險。

(三)加強監管

加強保險市場的監管力度,給居民營造一個較為安全投保環境,獲得安心的保障。相關監管機構建立更完善的市場管理機制,公開保險公司信息,采取相互監督等模式,通過不斷改革更新信用評級等機制促進保險市場更快、更好的發展。

猜你喜歡
城鎮居民保險公司居民
城鎮居民住房分布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擴散風險模型下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之間的最優再保險策略選擇博弈
石器時代的居民
不慎撞死親生兒 保險公司也應賠
保險公司中報持股統計
保險公司預算控制分析
天津城鎮居民增收再上新臺階
滇遼兩省城鎮居民體育鍛煉行為的比較研究
高臺居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