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雙創”語境下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研究①

2020-02-25 04:44張中波叢曙光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 2020年0期
關鍵詞:民俗藝術設計藝術

張中波 叢曙光

(濟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山東濟南,250022;濟南大學文化和旅游學院,山東濟南,25002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我們要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基本準則和必由之路,在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中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與現代社會相適應、與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推動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1)夏建文:《新知新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轉型》,《人民日報》2018年7月20日,第7版?!懊耖g藝術是一種‘母性’藝術,是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2)張道一:《張道一論民藝》,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頁。民俗藝術作為民俗文化的藝術載體,具有“母體藝術”的特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3)民俗藝術“指依存于民俗生活的各種藝術形態,作為傳承性的下層藝術現象,它又指民間藝術中能融入傳統風俗的部分……從藝術形態來看,民俗藝術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造型類民俗藝術、表演類民俗藝術和口承類民俗藝術三類”。參考陶思炎:《民俗藝術學》,南京出版社2013年版,第1頁、第88頁。全球化、現代化進程中,隨著賴以生發的農耕社會土壤的逐漸流失,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困境日益嚴峻。民俗藝術唯有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當今民眾生產生活相適應,民俗藝術傳承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在新時代的生存土壤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民俗藝術傳承人是推動民俗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根本。高校作為人才培養重地,肩負著民俗藝術傳承人培養的重任,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對此則是責無旁貸,大有可為。筆者旨在通過對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價值、路徑及保障機制的系統探討,豐富民俗藝術教育傳承、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方面的理論成果,為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促進民俗藝術傳承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協同發展。

一、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價值

把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民俗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有助于促進民俗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師徒傳承、家庭傳承是民俗藝術最主要的傳統傳承方式。當前,由于學習時間長、學習難度大、工作環境差、比較收益低等諸多原因,民俗藝術傳統傳承方式受阻,以致民俗藝術后繼乏人,不少民俗藝術傳承面臨“人亡藝絕”的困境。此外,民俗藝術傳承人雖技藝精湛,但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市場意識不強,在“原汁原味”地傳承民俗藝術的同時,缺乏對當代民眾需求的敏銳感知,導致民俗藝術產品在題材、功能、工藝、材料等方面因循守舊、缺乏創新,以致供需脫節,民俗藝術在現代替代品的沖擊下,生存空間變得愈加狹小??傊?,在自身及外部不利因素的雙重擠壓下,民俗藝術的傳承危機日益凸顯,迫切需要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這一新鮮血液加入民俗藝術的現代傳承人群,而這有賴于民俗藝術學校傳承工作的大力開展。

高校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大學生是傳承和弘揚民俗藝術的生力軍。從專業教育角度而言,將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助于培養“懂民藝,善設計”的高層次、專業化的民俗藝術傳承人。學生將所學民俗藝術知識與技能運用于藝術設計實踐,可以使民俗藝術借助現代藝術設計手段得以傳承與創新。一方面,通過對民俗藝術題材、功能、工藝、材料等要素的改良設計,設計生產出符合當代民眾需求的民俗藝術產品,有助于促進民俗藝術的創新性發展。另一方面,民俗藝術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文化創意資源。學生汲取民俗藝術的造型、圖案、色彩等元素符號,運用現代藝術設計手法,對其進行解構、重組與再創造,設計出既有民俗藝術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設計作品,有助于促進民俗藝術的創造性轉化。此外,從非專業教育角度而言,將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引導和教育學生學習民俗藝術,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發其對民俗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傳承民俗藝術的文化自覺意識,為民俗藝術培養龐大的認同者與傳播者群體,從而為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空間。

(二)有助于提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質量

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從專業建設角度而言,有助于促進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本土化、民族化、特色化發展;從人才培養角度而言,有助于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提高其創新設計能力。

1.促進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本土化、民族化、特色化發展

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受西方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深刻,長期以來以西方藝術設計教育模式為主導,課程設置多模仿乃至照搬西方藝術設計教育課程體系,對我國傳統藝術教育資源的重視和利用不足,導致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培養模式趨同,課程體系雷同,專業特色不鮮明,制約了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良性發展。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鮮明的民俗藝術,為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提供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掘、利用區域特色民俗藝術資源,將其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助于完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形成辦學特色,促進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特色化發展,助推中國特色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建立。

2.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提高其創新設計能力

長期以來,受西方文化的沖擊、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各學段的傳統文化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學生普遍存在傳統文化知識掌握不足、傳統文化意識淡薄、傳統文化認同感弱等問題。體現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領域,在教學內容上偏重對西方藝術設計理論與技法知識的傳授與學習,對以民俗藝術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設置或知識傳授缺乏足夠重視,導致學生對民俗藝術無知、漠視或者茫然。學生設計實踐對民俗藝術的應用因之表現出兩種傾向:要么因無知而不用,以致設計作品缺乏民族文化底蘊;要么因缺乏專業認知,囫圇吞棗,對民俗藝術元素進行生搬硬套、貼標簽式的濫用?,F代藝術設計對民俗藝術的創意應用不是對民俗藝術元素的簡單復制與符號拼貼,而是基于設計人員對民俗藝術的深刻理解,汲取民俗藝術的精髓,運用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與表現手法對民俗藝術元素的提煉、加工與再創造。因此,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亟須在以民俗藝術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培養具有較高傳統文化素養與美學修養的創新型、復合型藝術設計人才,促進我國藝術設計的民族化發展。

民俗藝術的造型、色彩、圖案等有著自身獨特的形式語言和文化內涵。形式語言方面,民俗藝術有著自身獨特的造型體系、色彩觀念、圖案形象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鮮明,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從中可以提煉出現代藝術設計所需要的造型、色彩、圖案等方面的創意素材。文化內涵方面,民俗藝術作為吉祥文化的藝術載體,顯示出獨特的文化意蘊,可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民俗藝術常用諧音、喻義等象征手法,將吉祥觀念與現實物象有機結合,創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吉祥紋樣,如松鼠葡萄、連(蓮)年有余(魚)、五福(蝠)捧壽、喜上眉(梅)梢、馬上封(蜂)侯(猴)、事事(柿)如意等吉祥圖案,表達了民眾辟邪、求吉、納福的吉祥藝術觀。民俗藝術具有生動的視覺語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將其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拓展學生創意思維,豐富設計語言,提升創新設計能力,從而提高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質量。

二、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路徑

(一)民俗藝術融入第一課堂

1.融入的方式

“第一課堂是指高等學校按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組織的教學活動,包括講課、實驗、作業、考試、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各個教學環節。它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實現形式?!?4)李進才:《高等教育教學評估詞語釋義》,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54頁。民俗藝術融入第一課堂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開設民俗藝術類專題課程,一種是民俗藝術融入相關專業課程。

(1)開設民俗藝術類專題課程

民俗藝術類專題課程,按課程性質有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分,按修習性質有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之分。該類課程對民俗藝術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較為系統,有助于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民俗藝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2)民俗藝術融入相關專業課程

將民俗藝術納入相關專業課程的授課計劃,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合理設置民俗藝術的授課內容,有助于豐富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在不同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獲取與之相關的民俗藝術知識與技能,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特色與教學質量。其中,將民俗藝術融入專業考察、畢業設計兩大集中實踐課程,可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掌握民俗藝術的調研方法,加深學生對民俗藝術的感性認知,提升學生對民俗藝術的創新設計應用能力。

①專業考察

田野考察是民俗藝術重要的學習和研究方法,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的專業考察環節,合理安排民俗藝術的田野考察任務。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圍繞藝術設計與民俗藝術的保護、開發與利用主題,制定民俗藝術的田野考察方案,針對民俗藝術的各種依存載體,如鄉村古鎮、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歷史文化街區、民俗藝術節會、民俗藝人工作室等,展開專業考察,運用觀察、訪談、調查問卷等調研方法,搜集文字、圖片及影音資料,撰寫調研報告,創作具有民俗藝術特色的設計作品,作為專業考察的課程考核作業。專業考察作為學生專業學習中一段寶貴的學習經歷與體驗,可使學生在民俗藝術原生文化空間中親身感知民俗藝術的文化魅力,提升民俗藝術的學習效果。

②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旨在通過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性、系統性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操能力。將民俗藝術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等選題融入學生畢業設計,有助于拓展畢業設計選題范圍,增強學生對民俗藝術的創新應用能力。概括而言,民俗藝術融入畢業設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確定感興趣的民俗藝術設計選題;二是將教師相關科研課題與學生畢業設計相結合;三是源于企業生產實踐課題,一般來源于校企合作企業或畢業生實習單位的實際設計項目,與虛擬選題相比,此類畢業設計選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具體而言,由于學生實踐經驗缺乏,自擬選題多為虛擬選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空洞性、滯后性,往往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需要教師給予相應指導,提升畢業設計選題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此外,指導教師將個人承擔的相關科研課題與學生畢業設計相結合,將課題中的適宜部分納入學生畢業設計的選題范圍,供學生結合個人興趣選擇,師生探討確定選題并展開具體設計,有助于提升學生畢業設計選題與方案的針對性、實操性、前瞻性、系統性。

2.融入的要點

(1)靈活安排教學內容

民俗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理論授課環節與實踐教學環節。因民俗藝術課程性質的不同,兩者的比重有所不同。對理論性課程而言,民俗藝術理論授課的課時比重要大于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實踐環節是學生對民俗藝術理論知識的深化理解和創新應用。對實踐性課程而言,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要大于理論授課的課時比重,理論授課環節通過教師對民俗藝術重點知識、典型案例等的講解,為后續學生的設計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此外,對于地方高校而言,本地生源往往占比較多,民俗藝術課程授課內容宜著重選擇本地域內的民俗藝術。學生在熟悉的民俗文化環境中,能夠相對深刻地理解本地民俗藝術的民俗功用、審美特征、文化內涵等。再者,由于地緣優勢,學生能相對便利地針對民俗藝術的生產、展演、銷售場所及人員展開實地調研,親身感知民俗藝術的生發環境,了解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及發展態勢,加深學生對民俗藝術的理解。

(2)以科研促進教學內容更新

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推進器,以科研促進教學是專業教師提升民俗藝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通過科研活動,有助于發現民俗藝術保護、開發與利用方面的熱點與前沿問題,掌握民俗藝術研究的最新動態。專業教師將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把在科研工作中獲得的新知識、取得的新成果及時補充到民俗藝術教學內容中,有助于增強課堂授課內容的前沿性、豐富性、實用性、生動性,激發學生對民俗藝術的學習興趣,提升授課質量。

(3)采取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方法

理論性民俗藝術課程教學中,應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與藝術設計實踐的緊密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和審美創造力,學以致用,引導學生主動將民俗藝術運用于個人設計創作之中。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采用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方法,開展課程作業的匯報、交流與展示活動。圍繞“藝術設計與民俗藝術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主題,根據課程性質(理論性課程或實踐性課程),或理論探討,或設計創作,或兩者結合,組織開展民俗藝術課程作業的匯報、交流與展示活動。班級學生分組獲取課程作業任務,圍繞各自任務,學生分組進行資料的調研、搜集、整理、匯報PPT制作,結合個人設計作品,課上按分組順序依次進行PPT學術講解與設計作品展示,通過師生點評,開展互動討論式教學,提升課程吸引力,激發學生民俗藝術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筆者在為藝術設計本科及碩士研究生開設《民俗藝術》課程(理論性課程)的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學生了解民俗藝術的生成與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針對某一特定民俗藝術,開展課堂討論作業的匯報、交流與展示活動。教師應兼顧民俗藝術的不同類型,提前擬定待討論民俗藝術個案的名單目錄,供學生選擇或補充,確定分組名單。以泉城兔子王為例,課程設置的討論內容主要如下:泉城兔子王在傳統農耕社會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及民俗功用;當今工業社會,泉城兔子王生存狀況如何,存在何種困境,原因何在;泉城兔子王的當代傳承方式有哪些;結合實例及個人設計作品,重點探討藝術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等)在泉城兔子王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的應用。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圍繞課程任務,通過網絡資源查閱文獻資料的同時,走出學校,針對民俗藝術的從藝者、研究者、管理者、設計者、展銷者等相關人員展開調研訪談。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論學習與實踐調研、設計創作相結合,完成調研報告的撰寫、匯報PPT的制作與演講、個人設計作品的創作與展示,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給學生提供了民俗藝術學習、創作的交流與展示平臺,激發了學生民俗藝術學習的熱情,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授課效果。

(4)邀請民俗藝人進課堂

邀請民俗藝人進課堂,開展民俗藝術知識的講授、民俗藝術作品的展示、民俗藝術技藝的示范教學與指導等教學活動。例如,“徐州工程學院近年來嘗試推行‘1+1’教學模式,即由一個專業教師和一個民間藝人共同主講一門課。專業教師可以講某種民間藝術的發展源流、不同地區或不同藝人運用同一種藝術形式的風格比較和民間藝術傳統語匯的開發利用等等,而民間藝人的主要任務是:現場表演,講述自己學藝歷程及體會,以及介紹相關的民間歌訣等”(5)張歐、王湉:《高校藝術教育改革的民間藝術學取向》,《高教發展與評估》2012年第1期,第113頁。。民俗藝人這種生動鮮活的場景式教學方式,是高校專業教師無法替代的,能加深學生對民俗藝術的感性認知,使其掌握一些民俗技藝,有助于學生后期設計實踐對民俗藝術元素的活化運用。

(二)民俗藝術融入第二課堂

1.融入的意義

“第二課堂是指高等學校在教學計劃之外,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的課外活動,包括政治性、學術性、知識性、健身性、娛樂性、公益性等方面的活動。它是第一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也是高等學校育人的重要載體?!?6)李進才:《高等教育教學評估詞語釋義》,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54頁。作為民俗藝術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與民俗藝術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主要包括學術講座、學生社團活動、科技創新活動、專業競賽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第一課堂重在理論知識的習得,將民俗藝術融入第一課堂,有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相對系統地學習民俗藝術的理論知識,但對學生來說這些知識是間接和抽象的。第二課堂重在學以致用,將民俗藝術融入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變課堂的被動式學習為以探索發現為基礎的主動式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了解民俗藝術前沿知識,有助于學生將所學民俗藝術知識應用于實踐,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通過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學生有機會親身感知與體驗鮮活生動的民俗藝術,所獲取的知識多是直接、感性的,或許不如課堂所學知識那般系統、簡練,但因為是學生親歷、親感,故而印象深刻,能起到與課堂教學相互補充、印證的作用,有助于彌補第一課堂教學的不足,豐富學生民俗藝術學習的渠道與方式,激發學生民俗藝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習效果。

2.融入的形式

概括而言,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第二課堂的主要形式如下幾種。

(1)學術講座

邀請民俗藝人、專家學者、設計師、政府文旅部門工作人員等民俗藝術的從藝者、研究者、設計者、管理者等相關人員,走進高校,就民俗藝術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等問題,舉辦講座、技藝展演等活動,有利于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助其了解民俗藝術保護、開發與利用研究與實踐的最新動態和最新信息。

(2)學生社團活動

成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藝術學生社團,組織開展有關地域民俗藝術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民俗藝術進校園傳播。民俗藝術學生社團通過組辦講座、討論會、民俗藝術知識與技能比賽、民俗藝術技藝展演、民俗藝術作品展覽等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活動,既有助于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也有助于引發大學生對民俗藝術的關注,增強其對民俗藝術的了解和認同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民俗藝術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

(3)科技創新活動

鼓勵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如參與教師承擔的相關課題研究、申報相關科技創新項目,學以致用,將所學民俗藝術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具體而言,結合民俗藝術保護、開發與利用研究與實踐的熱點問題,從藝術設計角度指導學生申報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研究計劃項目等相關科技創新項目,撰寫調研報告,發表學術論文,設計相關作品,申請相關專利,激發學生民俗藝術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專業競賽活動

鼓勵、指導學生參加相關專業競賽,以賽促教,鍛煉、提升學生設計創作對民俗藝術元素的融匯應用能力。

(5)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由校團委、學生處、各學院團委(團總支)等組織進行。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民俗藝術,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專業開展民俗藝術的社會調研與實踐活動,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提升自我。例如,民俗藝術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開展與民俗藝術相關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民俗藝術的魅力,調研了解民俗藝術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現狀,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為民俗藝術的創新設計、品牌營銷、產業發展等建言獻策,為民俗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以設計助力鄉村振興。

三、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保障機制

(一)師資保障

當前,民俗藝術相關專業教師還較為欠缺,盡管近年來國內高校為將民俗藝術融入藝術設計教育做出了諸多努力,但由于師資缺乏問題,導致相關課程難以開設或開設效果不理想。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構建由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組成的高水平民俗藝術教學團隊。

1.專職教師

增量師資方面,有賴于加大民俗藝術相關專業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力度,通過人才引進為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提供優秀師資。存量師資方面,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熱愛民俗藝術、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專業教師隊伍,支持其通過學歷提升、在崗學習、專題培訓、觀摩交流、田野考察、科學研究、教改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師民俗藝術教學水平。

2.兼職教師

兼職教師隊伍主要包括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民俗藝人等。其中,聘請民俗藝人之代表者作為實踐性教學校外導師,走進課堂,進行民俗藝術知識講授與技藝示范指導,既為民俗藝人提供了傳播民俗藝術的良好平臺,也有助于提升民俗藝術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提升教學效果。但是,民俗藝人走進高校課堂,目前尚存在觀念認識、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制約因素。觀念認識方面,一些教師、教學管理者可能認為民俗藝人“沒文化”,給大學生上課內容沒有含金量,不支持民俗藝人進課堂。教學管理方面,教學管理制度僵化、不靈活,預設的學歷、職稱、政府等組織機構授予的榮譽稱號等門檻條件,成為很多優秀民俗藝人走進高校課堂難以逾越的障礙。改變觀念認識,結合民俗藝人實際情況,優化教學管理制度,消除民俗藝人進課堂的制度障礙,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

(二)課程保障

充分認知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加大民俗藝術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比重。一方面,開設民俗藝術類專題課程。結合不同的藝術設計專業方向,開設相應主題的民俗藝術課程。根據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教學目的,對民俗藝術課程的課程類型(必修課或選修課,理論課或實踐課)、課時分配(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的比例)、開設時間、考核方式等進行合理的設置與安排,優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另一方面,民俗藝術融入相關專業課程。在相關專業課程教學中,根據課程教學目標,有機融入民俗藝術教學內容,合理設置民俗藝術授課的內容、時序與課時等,豐富、更新相關專業課程內容。

此外,地方高校民俗藝術課程建設應注意以下兩點:其一,注重挖掘利用本地特色民俗藝術資源。根據高校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地開設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藝術課程,或在相關專業課程中融入地域特色民俗藝術的教學內容,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形成自身藝術設計專業辦學特色。其二,積極探索民俗藝人進課堂的授課方式。專業教師和民俗藝人合理分工,發揮各自所長,優勢互補,科學設計和編排課程教學內容,通力合作完成課程授課,保證教學效果。

(三)教材保障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高質量的教學必須要有高水平的教材做保證。民俗藝術教材建設是民俗藝術課程建設的核心,是進行民俗藝術教學工作,提升民俗藝術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傮w而言,當前民俗藝術的基礎理論教材較多,而體現地域特色民俗藝術的本土化教材較為缺乏?;A理論教材方面,如《民俗藝術學》(陶思炎,南京出版社2013年版)、《民藝學概論》(潘魯生、唐家路,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等,理論性、系統性強,為民俗藝術理論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土化教材方面,高校民俗藝術的研究者、從教者,應注重對地方民俗藝術的科研、教研與創作工作,理論研究、教學實踐、設計創作相協同,編寫高質量的民俗藝術本土化特色教材,為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提供優質的本土化課程教材,促進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化發展。

(四)實踐教學基地保障

加強校內外民俗藝術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民俗藝術實踐教學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建立校內民俗藝術實驗室,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校內民俗藝術實踐教學場所與平臺。實驗室內的民俗藝術教學,宜采用專業教師與民俗藝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專業教師主要負責民俗藝術的理論知識講授與創新設計指導,民俗藝人主要負責民俗技藝的示范、指導與培訓,兩者有機結合,有助于提升校內民俗藝術實踐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積極拓展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相關行政社區或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民俗藝術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民俗藝術考察、調研、創作、實習、就業等實踐機會??傊?,充分利用校內外民俗藝術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俗藝術實踐教學活動,學用結合,強化實踐能力訓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民俗藝術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民俗藝術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從而促進民俗藝術傳承以及創新型、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

四、結 語

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助于療治民俗藝術傳承的斷層化、藝術設計教育的同質化、學生設計創新能力的貧弱化等問題。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已意識到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重要性,通過開展與民俗藝術相關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文化傳承與育人成果。當然,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雖意義重大、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師資、課程、教材、實踐教學基地等方面的短板,亟須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化解困局。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仍有巨大的改革與提升空間。

猜你喜歡
民俗藝術設計藝術
冬季民俗節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民俗節
紙的藝術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