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鏡與傳統開放甲狀腺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2020-03-01 07:32李兆云張平李明
醫藥前沿 2020年30期
關鍵詞:全腔乳暈術者

李兆云 張平 李明

(安徽省舒城縣人民醫院 安徽 六安 231300)

甲狀腺良性腫瘤是在廣大中、青年女性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腫瘤疾病,現階段對于此類患者首選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病灶。以往多運用開放手術治療,然而其缺點在于切口大,頸部疤痕影響美觀,有一定的并發癥率。隨著近年來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腔鏡手術在甲狀腺腫瘤患者的治療中具有廣泛應用并受到關注[1]。鑒于此,以下將對比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和傳統開放手術在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中的治療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3 月本院80 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依據術式方案分組,觀察組:40 例,男5 例/女35 例:年齡24 ~62 歲,平均(39.5±0.4)歲;疾病類型:結節性甲狀腺腫21 例,以及甲狀腺腺瘤19 例。對照組:40 例,男4 例/女36 例:年齡22 ~63 歲,平均(39.4±0.6)歲;疾病類型:結節性甲狀腺腫22 例,以及甲狀腺腺瘤18 例。兩組各項基礎資料比較具備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觀察組行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治療,術中為平臥體位,使雙腿分開,術者立于雙腿間,依次在患者右乳暈的上方、雙乳頭連線中點以及左乳暈上方做5mm、10mm、5mm 的手術切口。通過切口向內注入適量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混合溶液,充分分離胸前壁皮瓣,置入Trocar,建立6mmHg(1mmHg=0.1333kPa)的二氧化碳壓力腔,放置腔鏡、超聲刀以及分離鉗等手術物品,首先以超聲刀對皮瓣進行分離,使胸鎖乳突肌能夠充分顯露,之后對頸白線進行切開操作,使患側甲狀腺組織充分顯露。再以超聲刀對甲狀腺葉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標本置于取物袋內,通過10mm 戳卡觀察孔取出。檢查術野無異常后置5mm 負壓引流球自乳暈切口引出。對照組行傳統開放手術治療,術中為平臥體位,使肩頸部適當墊高充分顯露術野,全麻或頸叢神經組織麻醉后,在胸骨上行低領弧形切口,根據瘤體大小,長度約5 ~10cm。皮瓣充分分離后,縫扎頸前靜脈,沿頸白線切開,必要時離斷頸前肌群,充分顯露甲狀腺,結合腫瘤狀況行甲狀腺次全/全切除。徹底止血后常規置皮片或引流管引流。

1.3 評價標準

(1)對比兩組的常規圍術期指標,例如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以及拔管時間和住院時間等。(2)統計兩組術后發生的大出血、甲狀旁腺損傷、神經損傷、切口愈合不良(感染/液化)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常規圍術期指標對比

兩組的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引流量、術后拔管時間多于/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率對比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率為5.00%,對照組為20.00%(P<0.05),見表2。

表1 兩組手術常規圍術期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手術常規圍術期指標對比(±s)

分組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失血量(ml) 引流量(ml) 術后拔管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0 72.62±21.06 5.26±3.95 70.59±4.35 3.41±2.25 3.12±0.25對照組 40 70.59±23.57 30.06±5.18 52.53±7.18 2.55±1.09 5.03±1.17 t-0.4062 24.0780 13.6060 2.1755 10.0968 P-0.6857 0.0000 0.0000 0.0326 0.0000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比較[n(%)]

3.討論

甲狀腺良性腫瘤是近年來高發的臨床疾病,許多患者在發病早期并無明顯的癥狀表現,隨著瘤體不斷增大,對氣管、神經及食管產生壓迫而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以及吞咽困難等一系列癥狀,并且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惡變風險,所以在確診后需要及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2-4]。傳統開放手術創傷較大,特別是術后頸部瘢痕明顯,對于患者美觀產生嚴重影響,同進也增加了患者手術后的心理創傷。所以為了優化患者的手術治療方案,本次研究中對于經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和開放手術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全面比較。對比發現經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鏡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利用超聲刀在腔鏡的放大作用下進行手術,可為術者提供更為清晰的手術視野,手術操作更為精細,有利于控制術中失血量并加快術后的康復進程,同時減少血管、神經、甲狀旁腺等損傷機率。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在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等圍術期指標方面優于同期對照組,并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較對照組得到明顯降低;同時該手術方案最大的優點在于美容效果更優[5-7]。本次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采用腔鏡甲狀腺手術治療在手術時間方面略長于同期開放手術的對照組患者,分析原因主要與術者操作中的熟練度以及超聲刀應用熟練度等有關。然而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腹腔鏡微創手術中視野更為清晰,能夠避免對患者喉上神經及喉返神經等產生損傷。筆者在腔鏡甲狀腺手術的操作中體會到,超聲到在應用中采取先凝后切或采取邊凝邊切的方式,也就是凝固止血的過程中需要緊握超聲刀,從而避免發生凝固止血以前患者甲狀腺組織已然夾碎的情況,這樣非常容易造成出血現象的發生。同時超聲刀頭應用中應該與患者喉返神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通常應大于5mm。有報道中指出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中,由于超聲刀頭應用中與患者喉返神經過于接近(約距離為3mm),從而造成短暫性喉返神經麻痹的情況。在臨床操作中需要盡量緊貼患者甲狀腺真被膜進行操作,使功能刀頭能夠遠離患者喉返神經區域,并且盡量維持刀頭向上,防止過深而造成熱損傷情況,若仍存在解剖部位以及喉返神經相接近而造成的組織滲血情況,此時可通過采取壓迫方式進行止血,或利用明膠海綿以及蛋白膠等進行止血。經乳暈入路的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具有微創手術的顯著優勢,例如創傷更小、術后恢復更快且疼痛感更輕。

綜上所述,經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是一種安全且可行性較高的外科手術治療方案,并且隨著未來腔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優化,特別是器械設備的不斷完善和改進,采用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對于良性甲狀腺腫瘤能夠獲得更優的臨床療效。為了確保經改良胸乳入路全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的應用安全性以及可行性,在臨床治療中術者還需要嚴格的進行病例選擇與把控,一方面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另一方面還應遵循患者的意愿,例如對于美容要求比較強烈的患者可建議選擇該手術治療。除此以外,術者熟練掌握該手術操作流程,并熟練應用超聲刀也是確保腔鏡甲狀腺手術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并且術者需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進而逐步拓寬經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的適應征。

猜你喜歡
全腔乳暈術者
全腔鏡Ivor-Lewis術在食管癌中的療效及對疼痛指標的影響
冠狀動脈介入術者上肢輻射的影響因素及防護
經皮冠脈介入術中術者頭頸部輻射強化防護效果研究
全腔鏡與開放根治術治療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對比研究
乳暈又大又黑能改善嗎?
乳暈入路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與小切口甲狀腺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分析
乳暈變黑是病嗎?
探討腋窩乳暈入路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的護理方法及美學效果
環乳暈微切口治療男性乳腺發育癥的效果
傳統和無痛人工流產術式選擇對術后恢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