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學生先“育”家長

2020-03-12 09:08潘麗芬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
關鍵詞:情緒建議微信

潘麗芬

摘? 要: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指導修正,要讓父母清晰地認識到父母的情緒和父母的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焦慮;無助;對抗;改善關系;溝通;理解;管教;支持和力量;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5.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6-265-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很多人都知道。只是這位“老師”常常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中迷失自己。忘記了生孩子的初心,忘記了享受孩子帶給我們的快樂,忘記了孩子只是孩子,把自己的很多理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可是很多父母卻不知道,這“最好”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可是,卻不是每個孩子都懂得父母的愛。父母與孩子之間很多時候缺乏溝通的橋梁,父母無法理解孩子的叛逆和無助,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苦心。這樣就導致了很多的問題少年。

這一天,在微信里收到一位媽媽的微信留言。她在微信里充滿了自責和焦慮,她的孩子因為疫情在家里學習借機玩手機,她想制止孩子玩手機,但是孩子根本不聽。她無法和孩子溝通,一說就生氣。一生氣就和孩子形成對抗。孩子拿著手機就是玩,不上課,不做作業,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家里很無助,不知道該怎么辦。這位媽媽的精神狀態已經接近崩潰了。根據我對這個孩子的了解,男孩人挺聰明的,就是比較懶惰,不服媽媽的管教,因為他媽媽是個心軟的人,孩子抓住她的這點心理,使用各種方式要挾她,逼她就范,例如:不給手機就不吃飯,例如:不給看電視就離家出走。他媽媽經常是要對他妥協的。我打通孩子媽媽的電話,和她分析孩子不做作業的原因,孩子不做作業的原因是因為覺得作業很難,自己不會做就干脆不做了。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不切合實際,孩子達不到要求就失望,難過。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建議她首先降低要求,不要用過高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然后不會做的作業可以讓孩子適當地去找參考書或者資料,或者去問同學,首先是把作業完成,不強求過程,只要結果,先建立孩子的學習責任感和自信心。孩子的問題多數都來源于家長,來源于家庭,我同時引導她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然后結合問題再引導她想出辦法應對。在和她的對話中,她提到,有一次,忍不住就打了他,他就很生氣,不肯吃飯,也不理睬媽媽。我向她提出:“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會不會有影響呢?”“會有些什么影響?”“這樣的影響對于孩子來說,他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這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讓家長反省自己的做法不妥的地方,從而為后面的建議做鋪墊。這位媽媽在回答問題時經過了思考,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沒有和孩子好好溝通;沒有獎罰分明;沒有給孩子機會說話;沒有很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等等。當家長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我就向家長提出建議,建議家長先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先改善和孩子的關系,把關系改善了,孩子自然就會相信她的話了。改善關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期望幾天就能見效,很多問題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見效的。接著建議她爭取到爸爸的支持,讓爸爸作為一個中間人的角色,幫助協調母子關系。最后建議家長對孩子要有獎有罰,做得好的時候就要有獎勵,獎勵他最想的東西,做得不好時就要懲罰,懲罰的必須是他最在乎的東西。和這位媽媽講完后我再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學習的方式和方法,鼓勵他不懂就要問同學,問老師或者查閱資料。同時告訴他對媽媽應該是一種怎樣的態度,告訴他如果有覺得不想做的事可以說出來,然后爭取媽媽的理解,只有這樣,媽媽才能很好地理解他的需要。最后,考慮到媽媽的焦慮情緒和爸爸有直接的關系,我打了個電話給孩子的爸爸,把孩子媽媽的情況向爸爸反映了,然后跟爸爸探討: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這位爸爸也向我講述了他的困擾,他覺得媽媽是個性格脾氣古怪的人,常常不能理解孩子和他,所以導致了一家人的關系都不好,同時他也覺得媽媽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很簡單粗暴的,并不認可她的做法。我把他的困擾和媽媽的困擾結合起來和他分析:媽媽的焦慮情緒直接影響到孩子,所以我們先要緩解媽媽的焦慮情緒,而媽媽的焦慮是來源于她的無助,因為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充滿了無力感,在家庭里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所以,想改善媽媽的情緒就要讓她感受到力量和支持,而這種力量和支持很重要的來源就是爸爸。孩子的爸爸聽了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都忽略了媽媽的付出和感受。最后,我問他:“那以后可以怎樣做才能幫到媽媽?”他明確以后會多留意媽媽的情緒,會多回家,也會在教育孩子時多肯定媽媽的付出和努力。我就趁機給出建議,讓他多注意媽媽的情緒,多關心媽媽,認可媽媽的付出,多溝通,多理解和多包容,讓媽媽感受到自己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努力的,另外,要在孩子的面前多說媽媽的好話,讓媽媽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變得美好,這樣孩子自然就會信任和尊重媽媽了。

經過這樣的溝通,兩位家長都配合得很好,孩子的表現明顯有了改變,能按時完成作業,和媽媽的關系也改善了很多,在回到學校學習時,上課能認真聽講,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迫卫蠋熞部吹搅怂倪M步并表揚了他。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事例。

愛孩子,那是一種本能,會愛孩子是一種本事。而這種本事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鍛煉出來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教會家長會愛孩子,幫助家長把這一本事鍛煉出來。

(作者單位:四會市東城中心小學,廣東? ?四會? ?526200 )

猜你喜歡
情緒建議微信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微信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三代人的建議
微信
微信
情緒認同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