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銅鼓文化為載體,在小學常規美術課堂中弘揚傳統文化的途徑與策略研究

2020-03-22 19:44黎家君
教師·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小學美術傳統文化

黎家君

摘 要:文章作者試圖把本土銅鼓文化資源作為該論點“傳統文化”的鋪墊,讓其走進常規課堂,并結合實踐性作業等表現形式進行設計創新。還將常規的藝術表現形式,如繪畫型、剪紙型和制作型等形式納入美術課堂創作中,并加以整合創新,用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和提高其各項綜合能力,從而使常規美術教學內容及過程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彰顯文化之美,并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同時也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展示出永久魅力與時代風范,為建設“文化強國”助“一臂之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實踐性作業設計;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7-1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4-0100-03

隨著經濟現代化不斷地深入發展,社會呈現出文化的多元化。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弘揚發展傳統文化,國學教育方興未艾。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嶄新階段,結合時代背景繼承創新,努力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梢妰炐銈鹘y文化在教育文化比重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為此,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常規美術課堂,貫穿于日常教學中,并豐富其內容表現形式,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刻不容緩且艱巨的任務。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南方少數民族先民們創造并積淀了別具一格優秀的銅鼓文化。為此,筆者在本文中試著以銅鼓文化來闡述讓傳統文化走進常規美術課堂的必要性、作用價值及方法策略。

一、傳承弘揚銅鼓文化的必要性

(一)銅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優秀的傳統文化里包含了無數華夏先哲們的智慧結晶。例如,銅鼓文化在壯鄉已經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積淀,上溯春秋、下至明清,它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百科全書,不僅有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同時還表達了南方民族從生活經驗中汲取到的優秀文化價值和審美理念。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我國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象征著優秀的民族靈魂。它的靈魂精髓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走向,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與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我們要弘揚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將其滲透到常規課堂中,為民族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二)銅鼓文化還需進一步加強保護與傳承

隨著時間的流逝及人去藝絕等原因,銅鼓文化的傳承保護迫在眉睫?!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盡可能地運用身邊的自然環境資源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常規教學。如何在美術常規教學中合理地進行本土資源的滲透,貼近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的共鳴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這也是教師應思考的問題。

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傳授美術基礎知識理論,還需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需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保護意識。為此,如何提高人們對優秀文化的弘揚傳承意識及提高美術課程的靈活性,同時如何將優秀文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出謀獻計”。要想有效弘揚傳承傳統文化就必須與常規教學生活互為關聯并使之“司空見慣”,銅鼓文化走進課堂需從小學常規美術課堂抓起。

二、銅鼓文化貫穿小學常規美術課堂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作能力

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積淀,造就了不同地方民族的風格流派,而銅鼓文化就是其主要代表。在長期的人類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其極具文學性和藝術性,這些獨有的文化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此外,學生在折、畫、捏、剪的創作過程中,不但可以嘗試應用各種豐富多樣的創作表現手法,還可以讓手、足、眼、腦都得到充足的鍛煉。琳瑯滿目的藝術作品創作展示,不僅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還有效激發了其創造力,學生的審美情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豐富美術教學的方法策略

銅鼓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遺跡、民間故事傳說及民俗文化等。學生可通過賞析銅鼓的各種作品,了解中華各地少數民族風土人情與傳統文化習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或探究學習的形式,在思考、討論、操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學習,并通過搜集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其感悟和體驗。

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擊,師生通過不斷的信息整合搜集,不僅為挖掘考究新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還在一定程度上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新舊文化得以發展延續,間接為保護傳統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

唯物辯證法提出,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活到老,學到老。由此看來,首先,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保證不掉隊。而加強教師專業知識培訓是首要的,建議教育單位等部門定期組織美術教師參加各種相關活動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廣西傳統文化、廣西民俗文化、銅鼓文化等,以不斷地提高其教學水平。其次,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組織教師觀看各類與之相關的紀錄片或者視頻。再次,組織美術教師前往各種民族文化博物館參觀學習,以及到銅鼓文化發源地的鄉鎮農村進行實地參觀學習。通過讓教師進行走訪參觀學習,不單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民族傳統旅游產業的發展,起到弘揚和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作用。

(四)開闊本土美術資源開發視野

若想有效開發本土美術課程資源,可將現有教材作為教學的起點,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豐富本土美術課程的文化特色。

縱觀中外美術史,在藝術領域這片沃土中,許多功成名就的藝術家或多或少都會從前人身上和本土地方資源環境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在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都力求保持本土文化的升華延續。

因而,美術課程的研發設計需與生活密切聯系,從各類本土地方資源中開發挖掘、篩選加工,打破固有框架,實現美術教學邊界的重組構架,讓“南國奇葩”——銅鼓文化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開發彰顯地域特色文化的本土美術資源。

(五)拓寬本土美術課程教材設計空間

地方特色美術文化具有濃厚的本土人文思想精神特征,加之銅鼓文化集科學的鑄造和精美藝術于一身,凝聚了我國少數民族先民的智慧與心血,圖騰崇拜、漁獵捕撈、水田勞作生活……這些優秀的地方美術資源既具有中華主流文化的共性,又尊重保留了當地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恰好也是一種多元文化的彰顯。以《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開發地方美術資源,傳承本土文化藝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愛家鄉的思想情感及提升其綜合美術素養,也是完成美術教育現代化行之有效的手段,對構建特色美術文化體系和促進世界多元化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美術課程標準》的“綜合探索”的板塊領域設計體現了當代教育的綜合發展趨勢,指導大綱要求學生把美術學習上升到美術文化學習層面,將科學、哲學等其他學科緊密聯系、融會貫通,這不單可以給美術教育帶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藝術。

將銅鼓文化與美術課程資源結合,既豐富了當地美術課程教材資源,又可通過組建銅鼓藝術興趣學習小組,讓學生在欣賞銅鼓藝術作品時充分感受優秀傳統文化,深刻體會到其多樣性及豐富性。

三、銅鼓文化貫穿小學常規美術課堂的方法策略

(一)加強思想建設,提升師生愛國情懷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著我國文化軟實力,并逐漸呈現出日益壯大的影響力,世界各國無法忽視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為此,堅定文化自信,從娃娃抓起,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把我國建設成“文化強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尤其精神層面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在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愛國主義教育與弘揚傳統文化。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常規課堂教學中,如銅鼓、壯錦、繡球……不僅能豐富教材的內容選擇,還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二)在備課環節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

備課,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核心部分,也是教師有序高效地開展教學的基礎環節。在走進課堂前,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對學生現有文化知識的儲備量及年齡特征,以及學科教材內容進行剖析,做好充足有效的備課工作,以便高效地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高質授課,把握好教學節奏。

教師應注重在備課過程中將傳統文化適當融入美術課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美術學習,了解、認可與喜愛傳統文化。例如,在廣西桂美課標版美術教材四年級上冊“歡樂的民族節日”教學中,教師可以壯族三月三歌圩節為例,在導入新課環節中,使用問題加“小視頻”的方法,在觀看前拋出疑問,并播放一段歡快的壯族三月三慶典活動掠影視頻,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自主尋找答案,從而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傳統習俗文化活動,提高傳統文化與美術學科相結合的實效性。

(三)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有效地對銅鼓文化的開展進行研究,首先就要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采取多樣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都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為此,筆者教學的“美麗的銅鼓”一課,代表學校參加了2018年青秀區及南寧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比賽,在課堂設計環節就較好地結合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創設“玩中學”情境,通過信息化設計整合,借助希沃白板5軟件平臺,在授課過程中穿插各種各樣的有趣小游戲,如闖關奪寶爭冠大賽、“火眼金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并提高其積極性、團隊合作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進行美術教學活動中,努力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氛圍,使學生對學習的激情及信心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從而為銅鼓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素。

(四)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因材施教”

根據皮亞杰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各有不同。因此,筆者結合小學課堂實際情況,將其分成“小中高”三部分來進行實踐。

一、二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好奇、好動、好模仿,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都特別濃厚。為此,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理解接受“重復”一詞。

以廣西桂美課標版美術教材一年級下冊“造型·表現”課程里的“剪折的花邊”一課為例,讓學生通過觀察課本上的圖案,了解花邊的基本用途及特點,并掌握其設計制作的方法與技能;然后通過紙張對折后,畫出一個基本圖案,并剪出得到一連串相同圖案。學生在“玩中學”,體驗到“設計·應用”的樂趣,這為后續階段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三、四年級的學生慢慢地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及閱讀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大多數的學生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知識的獲取途徑不再局限于教師和家長的單一傳授,他們開始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通過書籍、電視及網絡等渠道努力嘗試追逐“科學真相”。為此,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認知”。

教師可以將學科教育與綜合實踐課程融合起來,在原教材課程內容基礎上適當穿插一些關于銅鼓的文化歷史及其作用的一些相關理論知識。例如,在三年級上冊“鼓聲咚咚響”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由“鼓”延伸到“銅鼓”,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銅鼓的歷史故事,或者結合本校(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的校本課程活動,組織學生到南寧博物館及廣西民族博物館等展館參觀,帶領學生有目標地開展相關的資料收集,并完成戶外實踐活動報告單任務。另外,還可以在美術研討課中組織一次“壯鄉優秀文化分享”活動,讓學生當“小先生”分享自己的見聞,學生就可通過說、畫、寫等方式來分享自己學習的收獲,從而提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

五、六年級的學生開始步入青少年期,逐步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與想法,他們的思維逐步擺脫了具體事物的束縛,開始形成抽象邏輯思維。本階段過程主要圍繞“整合創新”一詞進行開展。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五年級下冊的“美麗的銅鼓”一課進行內容的拓展延伸。通過前兩階段的文化素養沉淀積累,學生已經對銅鼓圖案的紋樣規律及其歷史作用等有了一定的認知,那么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為其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

課前,讓學生觀察總結銅鼓的紋樣種類,并臨摹畫出鼓面鼓身的圖案紋樣。待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掌握了表現手法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半命題的創作方式進行設計應用。比如,利用銅鼓元素設計活動或城市的紀念徽章圖案,可以在保留原圖案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創新,甚至打破銅鼓原有紋飾造型規律,創作出別具風格的紀念徽章。根據不同的需求,結合建筑、室內外設計等藝術理論知識,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具有濃厚含義的銅鼓藝術衍生品。另外,還可把銅鼓元素圖案及其他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如把花山巖壁畫圖案及壯錦圖案等舊知課程知識應用延伸到六年級上冊“設計校服”一課中,讓學生大膽嘗試“設計·應用”板塊的創作。這也于無形中營造了“當家做主”的民主氛圍,并且也有利于建立和諧互助發展的師生關系。

只有讓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家常便飯”的形式貫穿常規美術課堂,一代又一代地傳承弘揚,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壯大獨立,我們的文化才得以在這片蒼茫大地上“扎根生存”。

(五)建立學習興趣小組,培養文化素養

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對銅鼓文化的學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生堅持長期的學習及搜集整理才能夠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若想讓文化真正有效地走進課堂,走進校園,融會貫通,就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通過建立銅鼓文化學習興趣小組,定期開展銅鼓文化學習交流研討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學習交流,還能培養其藝術文化素養,從而培養其對銅鼓文化的終身興趣。同時,也可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開展融會貫穿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搜集過程中發現問題,主動尋求獲取“真理”,并相互交流評價。

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精神財富。教師在設計美術作業時,既要考慮“因材施教”與“年齡特點”的重要性,也要考慮如何充分體現美術學科的學科特色,圍繞如何提高學生對該學科作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去開展。

如何將美術學科知識或其他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認知和動手能力及提升其藝術情操,并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這需要全社會共同思考,尤其是帶有“知識的引路人”這一職責身份的人更應為此做出貢獻。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主動保護、珍惜優秀傳統文化,并打破常規,“古今結合”地創造出更多更精美獨特的文化藝術,傳學及古今,經略貫華夏。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需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還應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文化強國助一臂之力。

參考文獻:

[1]何曉瑩.中國民間傳統美術形式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8(9):16—17

[2]謝 靜.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民族元素”的滲透[J].名師在線,2018,68(31):86-87.

[3]丁夢暉.美術實踐性作業設計的創新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18(24):56.

[4]張 雷.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整合的作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20):58.

[5]肖 川.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6]蔣廷瑜.銅鼓研究一世紀[J].民族研究,2000(1):27-37.

[7]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猜你喜歡
小學美術傳統文化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辦法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