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數據服務助力新文科建設之路徑

2020-04-06 03:25蔚海燕李旺
圖書與情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學科交叉數據服務新文科

蔚海燕 李旺

摘? ?要:新文科的產生深植于社會的重大變革。數據密集型的第四科研范式給文科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因而從數據的角度看待新文科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新文科應遵循信息技術“祛魅”、學科交叉融合、數據人才培育、解決重大問題的邏輯進行建設。圖書館在人文社科數據獲取、保存、傳播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決定了其在新文科建設中的“中臺”地位。圖書館數據服務可從DIKW模型的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四個層次開展,賦能新文科建設。

關鍵詞:新文科;圖書館;數據服務;學科交叉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is deeply rooted in major changes of society. The data-intensive fourth scientific research paradigm has brought new breakthroughs to liberal arts research.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from a data perspectiv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More specifically, the new liberal arts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enchantment,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data-talented cultivation and resolving major issues. It is the advantage in the data acquisition, preservation, and dissemination that determines library's middle stage stat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Therefore, library data service could be improved from the DIKW model, including four levels of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wisdom to empowe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library; data services; interdisciplinary

1? ?引言

2018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上,“新文科”的概念被提出[1],2019年國家教育部等13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2],“新文科”的概念被正式推出,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設宣言》正式發布[3],教育部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更多地為學術界所討論。由于新文科的概念尚不清晰,不少學者對于新文科的內涵、特點進行了探討。如張俊宗[4]認為新文科具有多重面相與意義,應從學科、歷史、時代、中國等多個維度進行理解;樊麗明等[5]則認為要從時間、空間、世界觀、價值觀、認識論與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待新文科;李永杰[6]則指出新文科更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的實踐意義。盡管看待新文科的角度不同,但對新文科的認知學界已達成基本共識:新文科的提出并非源于傳統文科的不足,即新文科的“新”并非“新舊”之新,而是“創新”之新,主要體現在學科的交叉融合、信息技術的融入、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等方面。

新文科成為研究熱點與當下“文科”的發展現狀難以分開,一方面,中國社會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另一方面,新的研究工具、方法、范式在文科研究中應用愈發廣泛。文科轉變為新文科既是為適應時代發展給人文社科帶來的要求與挑戰,也反映了人文社科內部的自我革新。由于新文科具有強烈的實踐導向特點,目前關于新文科建設的研究已經逐步深入到應用層面。多位學者針對各學科在新文科背景下的發展提出了思路:馬世年[7]從重人文、重原典、重融通、重創新四個特征來解讀新文科背景下的“新中文”學科建設;白貴和楊強[8]從意識形態、課程體系、專業技能、師資隊伍等角度確立了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的新進路;馬費成和李志元[9]對新文科背景下我國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闡述……這些研究大多研究都從單個學科角度出發討論新文科背景下各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思路。

圖書館作為內容存儲、獲取、傳播的主要機構,在新文科建設中能提供各種資源,是新文科建設中不應當忽視的重要角色。如劉艷紅[10]對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進行了研究探討,認為圖書館需要積極變革,面向多層次用戶提供多樣的服務。在第四范式逐漸深入人文社科研究領域的背景下,新文科建設需要哪些服務,圖書館自身優勢如何與新文科建設的邏輯相耦合? 圖書館的地位如何,應當承擔怎樣的數據服務,以及如何支撐新文科的建設? 這些問題都是圖書館參與新文科建設中必須要解答的問題。本文從數據視角出發,基于已有的相關研究、實踐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圖書館數據服務的實施思路,以期對探索圖書館助力新文科建設帶來有益的思考。

2? ?第四科研范式下新文科的建設邏輯

新文科的建設應關注三個方面的趨勢:其一是國家發展面臨的問題越發復雜,因此急需對文科進行創新以保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是學科交叉融合程度不斷增高,新的學科不斷涌現,需要從宏觀層面理清新文科背景下新學科的建設邏輯與建設重點;其三是文科人才緊缺,雖然學科更多,招生更多,但當下文科人才仍然供不應求,需要掌握新的技術、固守人文傳統、能解決好中國問題的新文科人才。

以上三點趨勢都伴隨著數據密集型的第四科研范式的產生與拓展,海量數據的產生與泛濫帶來了一系列重大挑戰與機遇,數據智能催生出一批新學科,進而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從第四科研范式的視角看待新文科建設,是解決新文科建設問題的重要邏輯。新文科的建設邏輯應當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學科為主體進行高水平建設,以人才為對象進行培養提升,目標是解決更重大的戰略問題。

2.1? ? 完成信息技術的“祛魅”

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已非新鮮事物,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在自身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以一種近乎野蠻的態勢進入其他學科,人文社科領域正是受此影響最大的領域。數據挖掘、人工智能、AR等新興技術近年來為人文社科的研究與教學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全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使過去許多不能開展的人文社會問題有了新的研究手段[11],但與此相對應的,信息技術的浸入也帶來了“附魅”效應,出現了“重術輕道”的傾向。

科學技術的發展原本作為人類由“神魅化”社會走向“世俗化”社會的最強大動力,近代承擔“祛魅”作用的科學革命正是由技術推動的。但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在人文社科領域又被重新“賦魅”。對于許多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者來說,信息技術存在神圣性又神秘,許多學科過于看重定量研究,各種先進工具、方法的使用逐漸掩蓋了人文社科領域的思考本質。因而,信息技術一方面拓展了人文社科領域,一方面又逐漸萎縮了研究者對于人文社科領域人文傳統的需要與能力[12]。

第四科研范式下新文科的建設首先要做到對信息技術的“祛魅”。要正確認識到數據范式給人文社科帶來了什么,要準確把握信息技術的作用,厘清科學領域間的關系,確認文科與理科、工科之間的差別,謹防“新文科”在跨學科交叉、多學科融合的浪潮中,質變為披著文科外衣的“新理科”甚至“新工科”。須知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對象“人性”的基礎不是制造活動而是思維活動,不是工具而是精神[13],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依然應當秉承的觀念,也即新文科建設“守正創新”的指向所在。

2.2? ? 推動學科協同、交叉與融合

近年來,社會需求使得各學科邊緣交叉出了一大批新的學科。據教育部數據[14]統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160個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的交叉學科已經達到549個,相比于2019年增長了8%。在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交叉學科作為第14個學科門類獨立出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國交叉學科數量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從具體交叉學科的名稱來看,以“數據技術+人文社會科學”模式構建的交叉學科是當下我國交叉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中國科學院大學開設的經濟計算與模擬融合了統計、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多個一級學科、武漢大學開設的數字傳媒將新聞傳播、軟件工程與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交叉等,這些交叉學科毫無疑問都屬于“新文科”的范疇。

目前已有的交叉學科大多通過更新課程的方式來進行專業的創新建設,新專業的課程、研究都沿用所交叉學科的原有資源,這種粗放的交叉方式協同能力差,難以實現科學整體化、發現新的科學生長點、解決重大問題的設立目的。新文科背景下學科的建設要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待學科間的協同,學科間交叉、融合要實現乘數效應,其重點不在于疊加、混合產生出更多的交叉學科,交叉融合的核心在于建設“超學科”(Transdisciplinary)——應用型的、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復雜多元的學科間相互配合的研究與教育方法[15]。新文科下學科的建設邏輯應當是從沒有聯系的多學科到跨學科、交叉學科,最終從人文社會科學的普遍公理與認知模式,實現新文科領域內包括新的交叉學科、原有學科在內的協同,取代并超越原有的學科體系,產生新的科學生長點。

建設新文科體系下的超學科,要提供完整、全面的數據資源保障,將學科體系中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數據資源與數據處理能力能為這些超學科建設提供重要保障。在超學科體系下梳理新文科建設中出現的協同學科群、跨學科、交叉學科,要整合各專業數據、信息、知識、智慧作交叉學科、新學科建設的支撐,以數據連接各原有學科,基于數據對各學科進行宏觀協調,以數據為核心確定研究主題,各學科主體將數據與學科原理、邏輯策略性地結合。

2.3? ? 促進具有數據素養的人才培育

新學科的設立代表著新的需求與新的理論、方法的出現,但由于交叉學科各校設置差異較大,不僅名稱難以統一,即使名稱相同或相近,由于專業所屬院系不同,培養方案也往往千差萬別。因此,要在數量大、差異化大的各新文科專業培養方案中提取核心的能力訴求。第四科研范式下,發現、評價、合理有效使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將是新文科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數據素養成為人才培養的核心。要從數據意識、數據能力、數據倫理三個層次有意識地培養新文科研究者與學生的數據素養[16],從數據意識方面來說,要打破傳統專業知識的局限,讓新文科研究人員與學生都能敏感意識到數據的價值,具備數據思維;從數據能力上來說,新文科研究者與學生應當具有獲取、評價、分析、保存數據的能力;從數據倫理上來看,要規范使用數據,在獲取數據時要關注數據的真偽與質量、使用數據時要關注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涉及機密的信息要關注信息安全。

當然,重視數據素養并不等同于將數據處理、管理能力的培養置于人文學科的思辨能力之上,數據素養應當與人文精神相互融會,要用數據思維與人文的思辨精神結合,以數據視角看待問題,掌握以解決人文問題為導向的數據能力,以人文精神內核指導數據的使用,建立數據倫理規范。

2.4? ? 實現面向重大問題的主動引領

社會越發展進步,對人文社科人才的需求就越大、越多、越高。新文科建設是要立足于解決國家、社會的重要問題,以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和國家硬形象。傳統文科注重思辨,第四科研范式為新文科解決重大問題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與思路,即通過數據的方式來思考、解決問題。當前國際形勢變化迅速,許多重大問題往往缺乏足夠的時間讓社會科學的研究者進行傳統的研究,而龐大、全面、實時的數據則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充足保障,引導人文社科研究者采用創新的數據視角解決問題。

基于數據視角,人文社科研究者解決問題的準確性與客觀性也將會得到提高。過去重大的宏觀戰略問題,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者往往僅能以自身經驗、知識為支撐,在有限的知識基礎下對問題作出判斷與解讀,進而提出戰略構想或解決思路,這樣的解決方法缺乏足夠的客觀性,容易受研究者個人的偏好或知識結構影響。數據范式下能利用全局、多源數據,拓展過去以問卷、訪談等數據采集方法,獲取更加豐富的數據資源從更宏觀、更客觀的角度分析問題。

3? ?賦能新文科建設:新文科視域下圖書館數據服務

圖書館自誕生以來即作為知識的重要載體,過去提供以文獻為主要載體的知識;從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的角度看,今天的圖書館已經逐漸成為數據資源獲取的主要場所;從信息資源的角度看,其由被動提供信息資源變為主動提供數據服務。守正創新是新文科建設的必由之路,守正方面,圖書館要沿承其兼收并蓄的人文精神對信息資源進行中立的存儲[17],許多人文社科領域的信息資源不能因為經濟價值較低而放棄存儲;創新方面,要重視信息、知識在新文科建設過程中傳播的主動性,利用新的技術方法主動打破人文社科各學科知識間、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的壁壘,讓哲學社會科學內部資源、其他領域可利用資源能在新文科學科間、在各研究項目中、在各學者之間充分流動。

整體來看,人文社科領域的用戶與其他學科背景的用戶數據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術基礎[16],但無論是新文科研究或是人才培養都要求他們擁有數據思維、更多地利用數據資源,這種發展要求與現實情況的隔閡需要有中間機構來進行連接?;诖?,圖書館不僅應該作為有關于新文科信息、知識的基礎設施,要考慮新文科用戶與其他學科用戶相差異的數據需求,逐漸提升數據服務能力,在“推”的方面利用技術手段將數據與各種工具整合,以透明、易用的服務形式主動提供給新文科用戶,降低數據使用門檻,在“拉”的方面對新文科用戶的數據素養進行培養,增強用戶的數據思維,信息處理能力與信息道德,成為連接數據后臺與科研產出、人才產出前臺,提供數據服務的“中臺”設施,發揮紐帶作用,為新文科的建設與未來研究“賦能”。

3.1? ? 圖書館數據服務的內涵

圖書館數據服務的提出與圖書館近年來所進行的研究與實踐密不可分:如研究數據管理、數據監管、數字人文研究等。陳建新[18]則認為圖書館未來可提供的服務主要分為開發服務、存儲服務、分析服務、發現服務等。圖書館數據服務本質上是廣義的圖書館數據服務體系,包括數據管理服務、數據計算服務、數據素養教育等。其中數據管理服務包括了圍繞數據生命周期各個過程的服務。數據服務的方式既包括數據的導航指南、咨詢建議服務,也包括提供數據管理服務和平臺等。

圖書館數據服務助力新文科建設,首先是建設數據服務基礎設施和數據內容。圖書館利用分布式系統整合包括文獻數據、研究數據、用戶行為數據在內可用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包含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類型比例持續增長。要高效利用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收集或開發;數據的存儲服務為個人或團體的研究數據提供保障,存儲服務一方面是對用戶的服務,另一方面又是數據收集的舉措與開發的步驟,既為用戶提供服務,也對數據重用打下重要基礎;數據參考咨詢服務主要包括數據發現與檢索、數據素養教育,數據發現與檢索指通過數據檢索、導航、主動推薦等方式來揭示數據存在,進而實現服務,數據的素養教育則是直接對用戶進行教育培訓以提升其數據思維與意識、數據能力及數據倫理;數據分析計算是在數據基礎上,直接提供一站式的分析、計算服務,如計算、可視化等內容。最終目的是圍繞文科用戶的科研活動,提供不同科研生命周期階段的數據服務。

圖書館數據服務的開展、優化是用戶導向的,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要深刻把握研究者對于數據服務的需求。而新文科建設中又亟需進行學科交叉融合的探索,走在研究者的需求之后又不能滿足新文科建設對圖書館創新服務提出的要求。

3.2? ? 新文科用戶視角下的圖書館數據服務

從用戶視角來看,圖書館是人文社科數據、信息、知識的重要存儲機構。人文社科的許多資料都以紙質或數字化的形式存儲于圖書館中。高校圖書館如北京大學圖書館[19]收集整理其特藏資源建成了包括北大名師、燕大論文、北大博文在內的一批特色數據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也保存有大量特色文獻數據庫,這些資料檔案都是極具價值的內容,要讓這些典籍發揮更大價值、支撐新文科建設。

許多文科研究者并不重視對于研究數據的長期保存和共享的意識、能力、條件,因而圖書館應進一步提供數據存儲的平臺和服務,提供更便利、更易于使用的數據存儲與共享服務。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圖書館應當新文科的研究者與新理科、新工科任務不同,其需要一定數據素養,但往往無需過度關注技術底層細節。圖書館可以直接為新文科研究者提供封裝好的、透明的數據服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成熟的存儲方案、平臺提供給研究者讓人文學科研究者對于儲存所知更多而非更少,從這個角度來看,提供存儲、管理服務也有助于信息技術的祛魅,讓研究者更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新文科建設中所起的作用。

對用戶而言,圖書館也是數據、信息、知識的獲取場所。人文社科的研究者多有從圖書館、檔案館獲取相應的知識與資料的習慣,新文科背景下,圖書館應當認識到,被動提供檔案等數據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新文科研究者的需求了,提供以數據為基礎,信息技術為支撐手段,向外拓展的一系列信息、知識甚至智慧等內容,才能滿足文科研究者的需求。新的數據平臺、數據門戶與其集成的一系列服務如可視化、在線分析等逐漸成為圖書館支撐新文科建設的應有之義,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科研數據服務平臺利用統計分析軟件對于用戶的科研需求進行數據分析。

4? ?DIKW框架下圖書館數據服務助力新文科建設的實施路徑

不同人文社科研究用戶對于數據服務的要求不盡相同,有的用戶需要最原始的數據,有的則需要經過匯總的信息,而有的希望獲取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具體問題,還有的用戶則希望得到更高層級的智慧來支持面向未來的重大決策或戰略制定。作為新文科建設的“中臺”設施,圖書館應當提供多層次、全方位服務以支持具有不同數據訴求的新文科研究人員,在此背景下,尋找一種框架對圖書館在新文科建設中所能提供的數據服務的層次進行梳理尤為重要。

DIKW是符合該要求的一個基本模型,其將數據(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智慧(Wisdom)由低到高歸集到一種金字塔式的層次結構下。自1989年DIKW被提出[20]以后影響巨大,理論學界大量學者如葉鷹和馬費成[21]對其進行了深度的研究和探討,提出了DIKW鏈,在實踐領域如計算機科學、數據庫的發展也證明了DIKW的解釋性與說服力。雖然近年來也有學者如葉繼元等[22]認為DIKW框架無法完全正確地反映數據、信息等概念間的關系,但計算機學科與數據庫技術的迅速發展證明了在實踐意義上DIKW框架對于數據資源能具有一定歸納能力,因此,本文試圖從DIKW的四個角度對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對圖書館在提供數據服務展開論述。

4.1? ? 數據層:從自建數據庫到數據管理平臺

數據是DIKW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過去數據被認為能為信息、知識、智慧提供素材,而在大數據環境和數據密集型研究范式下,數據的價值得到了更大的凸顯。數據的內涵也實現了從“事實或觀察的結果”到“資源”再到“資產”的轉變,其價值不斷提升。

多所圖書館近年來發力自建數據庫,尤其是高校圖書館建設了一批高質量、有特點、目的性強的自建數據庫,而這其中人文類型的數據庫又占據了絕大部分,這些數據庫成為新文科建設的重要數據資源。近年來全球的開放數據運動和開放科學也推動了人文社科研究數據的開放共享,圖書館首先開展了研究數據管理服務,即設計研究數據管理的政策,搭建科研數據管理平臺,培養數據館員等。目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都建立了人文科學大數據平臺。因而從數據層來看,圖書館首先能夠實現有價值的文科研究數據被長期存儲,結合數據管理的生命周期來推動文科數據的重用與創新,真正服務于新文科建設。

4.2? ? 信息層:提供數據計算,推動跨學科交流

過去的文科數據庫往往只能提供數據的檢索與下載,然后在本地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文科數據為資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能在數據之上形成多種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如信息可視化、數據挖掘等其他科學數據的分析服務,國內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圖書館基于本校發表論文、專利提供了信息計量、分析等信息服務,但對于研究數據尤其是文科研究數據的分析服務還較少,國際上不少圖書館已經提供了相當便捷的信息分析服務,一方面新的技術便于研究者挖掘、發現知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新文科研究者對于文科數據的分析門檻,依靠圖書館提供的分析工具與資源服務無需配置工具或下載數據。

圖書館可以成為學科間的紐帶,超學科背景下,急需一個能橫跨知識體系的機構來保證交流,具體到實際規劃中,應當提供各學科交流合作的數據平臺。高校圖書館與各學科研究人員的聯系密切,是各個學科的學術中轉站,學科論文收錄、查新、數據存儲、成果統計等服務都要經過圖書館,數據館員就成為連接各學科與圖書館的天然橋梁。圖書館應當成為學科交流的中介平臺,將人文社科研究者信息、各類研究數據與資源、研究成果等進行組織、存儲,促進不同學科的交流:從底層是保障新文科學科間信息技術與數據的交流,從中層應當是促進跨學科項目的協作,從高層應當是助力跨學科人才的聯合培養。

4.3? ? 知識層:推進數據素養教育,開展數字人文研究和實踐

知識層面,圖書館數據服務助力新文科建設主要可以通過推進數據素養教育、開展數字人文的研究和實踐。圖書館承擔著教育輔助的功能,信息素養教育也一直是圖書館的教育工作之一。在新文科背景下,提供數據素養教育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責。尤其是科學數據素養教育尤為重要,可通過數據素養通識教育、學科專題數據素養教育等開展。

第四科研范式下人文領域應用數字化技術形成了諸多數字人文的研究與實踐,社會科學領域則出現了社會計算的概念,無論是數字人文還是社會計算,都反映了信息技術與文科研究深度結合。數據技術能帶給人文社科領域研究者的,絕不僅僅是事務性的將傳統文檔電子化,其帶來的新方法、研究的新模式等內容能為新文科建設提供新的思考角度,進而產生新的知識。2014年,Keller和王寧[23]將數字人文與社會計算的項目分為電子文獻數據庫、互動式學術、強化版書籍三種類型,并指出這些類型的項目都面臨著可持續性的問題。上海圖書館[24]以關聯數據(Linked Data)的形式將其數字人文項目所用的基礎知識庫、文獻知識庫、本體此表等各類工具與資料進行封裝,以多種方式提供數據接口供用戶調用,這類數據服務解決了數字人文項目可持續性的問題。圖書館可領銜或參與到這些數字人文與社會計算項目中,一方面真正做到嵌入式服務,也可為數字人文研究和實踐的知識產出進行組織與長期保存,以支持這些知識在今后得到復用,甚至可以形成數字人文的方法和工具,引領新文科建設的創新。

4.4? ?智慧層:開展智庫服務,推動超學科創新

“智慧圖書館”的提出表達了圖書館人利用先進技術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的愿望。也有多名學者提出了疑義,智能技術是否能使圖書館變得智慧?智慧圖書館的數據服務如何產生智慧并服務于新文科建設?圖書館的數據服務的智慧層應關注幾個問題:推動了人文學科學者之間跨學科交流產生智慧,對超學科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產生智慧,提供智庫服務而將智慧轉化為決策,將數據、智能方法與工具、專家智慧等融合[25]最終推動超學科創新。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20年工作要點》[26]中指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需要圍繞黨和國家事業大局咨政建言。高校為國家提供硬軟、巧銳實力的戰略引擎與國之戰略重器,新文科在其中舉足輕重。目前我國圖書館大多都已經開展了智庫服務,但圖書館智庫服務對政府或者企事業單位的決策影響較小,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圖書館深度參與文科智庫的建設中去,利用其數據服務提升高校的智庫服務。

5? ?結語

新文科建設不能忽視數據方面的建設,要深刻把握數據密集型科研范式在新文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新文科建設對于圖書館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圖書館要明確自身在新文科建設中的定位,認識到自身在數據、信息方面的多維優勢,提供其他機構所缺乏的能力給新文科研究者,真正為新文科研究“賦能”。

參考文獻:

[1]? 我國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呈現井噴式增長-教育-人民網[EB/OL].[2020-12-22].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525/c367001-30014317.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召開 [EB/OL].[2020-12-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904/t20190429_380009.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新文科建設工作會在山東大學召開[EB/OL].[2020-12-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4]? 張俊宗.新文科:四個維度的解讀[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6(5):13-17.

[5]? 樊麗明,楊燦明,馬驍,等.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發展路徑(筆談)[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13.

[6]? 李永杰.推進新時代文科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6-05(1).

[7]? 馬世年.新文科視野下中文學科的重構與革新[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6(5):18-21.

[8]? 白貴,楊強.“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J].出版廣角,2019(9):29-32.

[9]? 馬費成,李志元.新文科背景下我國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前景[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6):4-15.

[10] 劉艷紅.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9(4):115-118.

[11] 馬費成.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深度融合[J].評價與管理,2018,16(2):1-5.

[12]? 黃欣榮.論技術的附魅、祛魅與返魅[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4):10-15.

[13] 孟麗娜.芒福德的技術哲學思想[J].晉中學院學報,2015,32(6):23-26.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名單[EB/OL].[2020-12-01].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22/202008/t20200827_480690.html.

[15]? 李穎.全英文授課模式的動因論——超學科分析的視角[J].中國外語,2013,10(1):47-53.

[16] 王菲.“新文科”研究生數據素養教育芻議[J].教育現代化,2019,6(77):7-9.

[17] 呂玉芝,李冬梅.淺論信息服務中的人文精神體現[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1):99-100.

[18] 陳建新.科學數據服務:圖書館服務的新領域[J].圖書與情報,2013(4):93-95.

[19]? 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色資源[EB/OL].[2020-12-01].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zy/tszy.

[20] ACKHOFF R L.From Data to Wisdom[J].Journal of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1989,16:3-9.

[21] 葉鷹,馬費成.數據科學興起及其與信息科學的關聯[J].情報學報,2015,34(6):575-580.

[22]? 葉繼元,陳銘,謝歡,等.數據與信息之間邏輯關系的探討——兼及DIKW概念鏈模式[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43(3):34-43.

[23] MICHAEL A KELLER,王寧.數字人文和計算化社會科學及其對圖書館的挑戰[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10):1-3.

[24]? 上海圖書館開放數據平臺[EB/OL].[2020-12-01].http://data.library.sh.cn/index.

[25]? 趙星,喬利利,葉鷹.面向數據智能和知識發現的圖書情報學跨界拓展——數據—學術—創造整合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6):16-25.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年度工作要點-社會科學司[EB/OL].[2020-12-01].http://www.moe.gov.cn/s78/A13/A13_ndgzyd/.

作者簡介:蔚海燕,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信息學系副教授;李旺,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信息管理系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學科交叉數據服務新文科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數據館員建設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公共圖書館流通外包管理研究
新形式下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建設探究
大學科技社團關于學科交叉建設的探索和思考
《機電傳動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勝利油田智慧社區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