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式理論”指導下建構小學科學教學活動

2020-04-08 09:30沈金瑛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3期
關鍵詞:科學教學圖式理論圖式

沈金瑛

摘要:什么是“圖式”?資料顯示:圖式教學是認知學習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圖式是一種關于人的知識是怎樣被表征出來的,以及關于知識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識的應用的理論。皮亞杰認為:圖式雖然最初來自先天遺傳,但一經和外界接觸,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圖式就不斷變化、豐富和發展起來了。

關鍵詞:圖式;圖時建構;科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3-0150-02

筆者認為,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圖式理論來豐富教學,從教師的角度上來看要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應該是運用圖式來幫助學習。

1 了解學生已有科學概念,激活圖式

如在執教三年級《磁鐵》單元時,教師通過課前與學生交談,通過一些問題,如“你玩過磁鐵嗎?”“你是怎么玩磁鐵的?”“你在哪里見過磁鐵?”……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梳理學生所掌握的現有概念。比如,學生知道磁鐵能吸東西(或者有的學生說磁鐵可以吸金屬),學生不一定能準確地說出磁貼能吸引貼鈷鎳等物質,但是離我們所要掌握的正確的“科學概念”并不遠,老師也能從中發現,有的學生認為只要是金屬就能被磁鐵吸引。

學生的已有概念其實就是存在孩子腦海中最原始的知識圖式,教師需要激活這一原始圖式,讓學生充分地把自己內在的這一知識結構表現出來。但學生的“已有圖式”中所建立的概念,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有的是相似的,有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這就利于教師在原有圖式的基礎上形成新的圖式指導學生學習。

2 利用多種可觀手段,豐富圖式

《“圖式教學”:建構新的學習方式》一文中提到,圖式教學的范疇涵蓋了一切“以圖的形式”的學習。還包括學習地圖、思維導圖、思維可視化、圖示教學、概念圖等一切與“圖”有關的教學與學習形式。小學階段科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大領域:物質科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地球與宇宙領域、技術與工程領域。在教學過程中,這四大領域的學習我通常把它們分成兩大板塊來開展:概念教學和實驗教學。如何在學生已有圖式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圖式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

2.1 運用圖像圖式,固化概念教學

“在很多情況下,知識的煉制可以借助圖像、隱喻、類比和圖示來進行?!薄斑B環畫越來越多,圖像已經占領了世界,象形符號在國際化場所的大量使用就證明了這一點?!毙W生通常對圖片要比對文字的興趣更濃厚,也更易理解并記憶,因此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結合圖式來幫助學生學習記憶,認識并內化正確的科學概念知識。

執教三年級《我們知道的磁鐵》一課,在交流時老師對于學生的已有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接著帶領學生了解歸納,為了便于學生內化有關磁鐵的知識,在教學時可利用氣泡圖的形式展示:

教師利用氣泡圖將磁鐵的知識分成三大類,一目了然地展現給學生,利用學生對于磁鐵相關的概念的記憶。

又如執教《誰先迎來黎明》一課時,通過研究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針對高年級學生的科學學習特點,我們可以利用網狀圖式來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去研究地球的自轉方向:

通過這樣的網狀結構,讓學生了解研究地球自轉方向的方法有很多,而這些方向研究的結果都指向同一個科學概念,那就是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運用在科學教學中的圖式形式還有很多,比如:維恩圖、模型圖式等,有了這些形式多樣的圖式幫助學生學習,科學概念的建立一定會更加深刻。

2.2 建立結構圖式,升華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茖W探究學段目標: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8個要素?!币弧昙壴诓煌I域中都設計了適合相關年齡的實驗。結合這8個要素可以歸納出不同實驗教學中的探究圖式,幫助學生建立探究學習的基本結構模式。

如執教《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時,結合學生猜測的因素,先給出其中一個因素的方案框架:提出問題(電磁鐵磁力大小和電流大小有關)→假設(電流大、磁力大)→制定方案(用圖畫或文字記錄下實驗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假設)→搜集證據(記錄好實驗的數據,并匯報)→處理信息(分析自己小組的數據,并對比其他各組數據)→得出結論(通過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的數據來對比磁力的變化,結合剛開始問題回答),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實驗的基本框架結構,學生的表達交流及反思也有理可依、有感而發,不會出現課堂上不知道如何表達,不知道實驗后本課的重點知識是什么。

這樣的基本框架結構,從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開始不斷滲透,從淺人深、從易到難,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不僅收獲的是科學概念,更收獲實驗教學中不可多得的寶貴的科學素養能力。

3 整合拓展學科內容,發展圖式

《學習的本質》一書中提到,“把知識分隔成一個個學科顯然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社會學現象。它促進了許多領域的職業化,使知識領域取得了切實的進步,遺憾的是,現代知識的有些方面還是被人們忽視了,或者是沒有被好好研究?!边@段話讓我聯想到了現在提倡的“STEM”課程,而新課標中也有關于對“技術與工程”目標的描述,這不正說明了,學科整合運用的重要性。在發展技術工程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強了對課堂中科學概念、實驗等圖式的運用,對于圖式的發展也有關鍵作用。

案例:吸管噴霧器

利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吸管,在燒杯中裝入一些水,將細管一端豎直插入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約5厘米左右;粗管一端靠在細管露出水面的那頭,另一端用嘴巴吹氣。

科學:圍繞空氣壓力來進行研究??諝饬魉僭黾?,壓力變小。

三年級下冊科學課上學生研究了空氣占據空間,壓縮空氣是有彈性的。但是教材只利用一課的時間呈現了空氣的這一特點??諝馐侨祟愘囈陨娴奈镔|,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卻隱藏著巨大的秘密。在這一想法的驅動下,我決定利用這個小小的活動,帶領學生探究更多有關空氣的特點,并利用這一特點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還可以利用這一科學原理來進行科技小制作。

技術:搭建一個吸管噴霧器。

利用水杯、吸管搭建一個可以吹出噴霧的裝置。

工程:如何能夠輕易地制造更多的噴霧。

有粗細不同的兩根吸管,學生在制造噴霧前會嘗試兩根吸管的擺放的位置,他們會思考如何比較輕松地制造噴霧,并且噴霧的數量比較多。

數學:測量噴霧的距離或面積。

將白紙放在噴霧前,水染色,測量噴霧的距離,來對每組的噴霧器效能做出評價,并不斷地改進方法。

分析:

吸管噴霧器的原理其實也是利用了空氣的壓力,在生活中飛機機翼其實也使用了這一原理,飛機高速飛行時,機翼上端的空氣流速快,壓力小,所以容易產生一個向上的力,利于飛機飛行。一個小小的裝置里包含了這么大的科學道理,學生接觸后是異常興奮的,并且有的孩子課后還利用這一原理對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進行解釋,如竹蜻蜒。

《“圖式教學”:建構新的學習方式》一文中提到,“展學圖式在知識的應用與拓展階段出現,其作用在于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啟發學生通過“有意義建構”形成優質的認知?!痹谶\用“STEM”進行教學整合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并不斷地加工,在腦海中形成了新的圖式。

圖式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是利用學生的腦海中未經加工的知識圖式,不斷同化、順應,形成利于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如何正確把握圖式教學,仍需我們教師不斷思考。

參考文獻:

[1]許閩安,圖式理論的應用和局限性[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22(4):62-64.

猜你喜歡
科學教學圖式理論圖式
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山東漢畫像石鋪首銜環魚組合圖式研究
圖式思維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小組合作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探討
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中的探析及應用探討
圖式理論與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構建
基于圖式理論的商務英語寫作
從驅動-路徑圖式看“V+上/下”的對稱與不對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