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馬克文本類型翻譯理論指導下中式菜名英譯方法

2020-04-09 04:41張玉寧遲文成
青年文學家 2020年6期
關鍵詞:翻譯方法

張玉寧 遲文成

摘? 要: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中西飲食文化的交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在飲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貫穿中國飲食文化悠久歷史的脈絡,中國的菜名不但體現了菜肴的配料、烹調方法、顏色、香氣、外觀等的多樣性,而且還融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菜名的發明者、起源地、吉祥詞等。中國菜的英譯為增進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聯系做出了貢獻。

英國著名翻譯家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在借鑒其他翻譯家的基礎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文本類型理論,旨在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來選擇翻譯方法。據此,菜名的翻譯屬于呼喚性文本和信息性文本。一方面,菜名的翻譯應當體現上菜名的成分和烹飪方法;另一方面,這也隸屬于美學問題,能引起客人食欲大增。我們在中式菜名英譯時應根據不同的菜名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如直譯、意譯、音譯等,從而更好地凸顯中國菜名中所蘊含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關鍵詞:中國菜名;飲食文化差異;文本類型理論;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6--02

一、引言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美食已經邁向世界,這為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契機。作為中西方飲食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中式菜名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式菜名英譯并非易事,飲食行業的菜名翻譯并不規范,甚至存在誤譯錯譯等,這給中國餐飲文化的發揚光大和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帶來了一定障礙。因此, 規范和統一中式菜名英譯迫在眉睫。

二、理論綜述

英國著名翻譯家在《翻譯問題探討》一書中提出文本類型翻譯理論,并且將文本劃分為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

根據文本類型理論,菜名翻譯屬于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本文根據不同的中式菜名特點,采取了相應的翻譯方法:直譯法、意譯法和音譯法(加注)等,從而提升中式菜名的規范性。

三、紐馬克文本類型翻譯理論指導實踐

中式菜名英譯要求譯者不僅要讓外國客人了解中國菜名中所包含的淺顯文化表象,還應讓他們了解深層文化內涵?;诓嗣鄻踊奶攸c,譯者在翻譯時既要符合西方菜肴的命名習慣,又要體現中餐特點,在翻譯時靈活采用直譯、意譯和音譯等方法。

1.直譯法

直譯法,顧名思義,是按照原文一對一的翻譯,同時保持原文內容和形式的翻譯方法。這種翻譯方法會使得菜名直觀明了,令目的語讀者對菜名的配料和烹調方法一目了然。

(1)原文:杏仁雞丁

譯文: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

分析:譯文中的“ Chicken Cubes”和“Almond”分別對應源語中的“雞丁”和“杏仁”。 這樣翻譯既保持了原文內容,又保留了原文形式,并且與中式菜名英譯其以讀者為中心的特點相呼應,翻譯簡潔明了,恰到好處。

(2)原文:麻辣香鍋

譯文:Spicy incense pot

分析:麻辣香鍋是指把各種葷菜和素菜伴以各種調料味料在熱鍋里面炒的一種美食,以麻、辣、鮮、香、油、混搭為特點。本例中對其進行直譯,保持菜名特點的同時,有效傳達了原文內容。若對本菜名進行意譯,不僅不能字字落實原文,也不能很好地保持原作的語言風格

2.意譯法

意譯法指根據原文大意而不是根據其字面意義直接進行翻譯,旨在追求原文內容精髓。這種譯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地方特色,避免菜名翻譯中的文化缺失、歷史背景缺失,使語句更加流暢優美。例如:

(1)原文:炒雙冬

譯文:Fried mushrooms and bamboo shoots

分析:本例中菜名如果直譯成“Fried Shuangdong”,讀者可能不知所云,其實“雙冬”指的是蘑菇和竹筍。因此,這里采取意譯法進行翻譯,譯文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不但準確傳達了原文信息,而且可以加快讀者對菜名原料的掌握。同時,很好體現了呼喚型文本的感染功能。

(2)原文:螞蟻上樹

譯文:Saute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Pork

分析:螞蟻上樹若按字面意思直譯為” Ants on the Tree”,點菜之人難免抵觸,甚至抓耳撓腮,望而卻步。若想將準確形象的譯文呈現給讀者,就需要使其了解這道菜名起源于肉末貼在粉絲上,形似螞蟻,因此本例中采取使用意譯法,這樣目的語讀者不但可以清楚地了解菜名的原料,可能還會食欲大增。

(3)原文:夫妻肺片

譯文: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

分析:有人將其按字面意思英譯成“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看了令人毛骨悚然,食欲全無。若對這道菜的原料、烹調方法以及其涉及到的 典故了解,便可得知“肺片”來源于“廢片”( 以前吃肉會丟掉不要的內臟),然后對其進行意譯,號召讀者按作者的意圖思考。

(4)原文:翡翠蝦仁

譯文: Fried shelled shrimp with green vegetable

分析:這里的翡翠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翡翠,而是借用翡翠形容綠色的青菜,如果將翡翠直譯出來,外國客人難免吃驚。所以在翻譯這類菜名時,為了使外國客人在點菜的短時間內盡快獲取菜品原料和做法等信息,這時應采取意譯法。

3.音譯法

音譯法,即把原語的音翻譯成發音相近或相同的語言。有時譯名加上適切的注解更有利于中國特色食品和菜肴的識記和推廣。例如:

(1)原文:燒麥

譯文:ShaoMai (steamed dumpling with the dough gathered at the top)

分析: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是中國特有美食。直接音譯并不能很好地為“老外”所接受,為使老外更好地了解菜品內涵,本例中采取音譯加注,這樣翻譯可以集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特點于一身,既忠實于原文,又可以號召譯語讀者接受和認可外來文化。

(2)涼皮:LiangPi(ColdRiceNoodles,ShaanxiStyle)

肉夾饃:RouJiaMo(Chinese hamburger)

分析:涼皮和肉夾饃都是中國陜西省著名小吃,在其他國家是沒有的,這時我們采用音譯方法便于外國客人理解,有時可以在括號內加注方便外國人認讀。比如“肉夾饃”直接音譯并不能很好地為“老外”所接受,因此括號里注解Chinese hamburger-中國的漢堡包,點菜之人看后豁然開朗。若不這樣翻譯,老外可能并不清楚該菜的內涵,點菜的概率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四、小結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式菜名英譯不僅是單純的翻譯工作,更是在傳播中國飲食文化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從文化差異角度出發,根據紐馬克的文本類型理論分析探討中式菜名的英譯,結合不同的語境使用相應的翻譯方法來指導實踐,達到傳達原文信息和交際的目的,從而規范統一中式菜名的翻譯,讓中國飲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03):30-34.

[3]彼得·紐馬克的文本類型翻譯理論的分析與探討[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10).

[4]中國傳統菜名的英譯與文化傳播[J]. 王向華.飛天. 2010(22).

[5]中式菜名英譯的技巧和原則[J]. 劉清波.中國科技翻譯. 2003(04).

猜你喜歡
翻譯方法
英文歌曲名稱翻譯的模因解讀
民俗旅游資料日譯方法探討
淺談日語翻譯的方法與策略
中醫語言隱喻分析及其翻譯方法研究
結合語境翻譯文言文方法舉隅
淺談漢語歇后語的翻譯方法
中國特色詞匯及其外宣翻譯
中國特色詞匯的英譯探討
服裝標簽上英文翻譯錯誤分析
菜單翻譯小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