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檢驗中的誤差原因分析

2020-04-11 14:02張明蘭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抗凝劑血常規準確率

張明蘭

(膠州市北關街道辦事處衛生院,山東 膠州 266300)

臨床上,血常規檢驗為檢查方式中重要的一種,具有重要的診斷和治療作用,血小板、紅細胞等指標為主要檢測項目,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同患者診斷和治療效果息息相關,所以需保證規范的血常規檢驗[1]。本研究以102例血常規檢驗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誤差原因并列舉解決措施,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8年8月-2019年8月,選取我院102例血常規檢查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4.45±0.61)歲;對照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齡24-49歲,平均年齡(35.01±0.59)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血常規方法檢驗,對常規采集方法嚴格遵循,采集標本,利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驗,限定時間內檢驗。觀察組:總結常見血常規檢驗期間誤差,找尋原因,實施對應措施,實施質控管理,以預防誤差為基礎,采集標本,實施檢查,對全部血常規檢驗過程進行控制。

1.3 療效判定標準 ①血常規檢驗質量評分、檢驗準確率。自制質量評分表,包括檢驗所需時間、規范操作情況、誤差情況,共計100分。②誤差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分析數據,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檢驗準確率、檢驗質量評分 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檢驗質量評分、檢驗準確率

2.2 誤差發生情況 觀察組血小板檢驗誤差、白細胞檢驗誤差、紅細胞檢驗誤差、操作不當誤差、儀器使用檢驗誤差發生率分別為3.92%(2/51)、1.96%(1/51)、3.92%(2/51)、3.92%(2/51)、5.88%(3/51);對照組分別為11.76%(6/51)、11.76%(6/51)、13.73%(7/51)、13.73%(7/51)、15.69%(8/51)。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3.1 血常規檢驗誤差原因

3.1.1 患者本身 受檢前,患者攝入的食物影響血液中化學成分;身體處在緊張狀態或強烈運動改變血液狀態;受檢前服藥,某些藥物同血液中物質出現反應,影響指標;患者本身為內分泌失調。

3.1.2 儀器試劑 震動情況出現在全自動分析儀使用過程中,致使結果受到影響??鼓齽舛炔煌率怪笜顺霈F不同。

3.1.3 檢驗人員 采血和檢驗技術。采血期間采血管常使用,注入樣本順序出現差錯、送檢速度、采血速度太慢會出現樣本凝固、溶血情況。操作人員對于說明書沒有嚴格執行,出現檢查流程差錯、操作不當等情況,結果受影響。

3.2 解決對策

3.2.1 對患者強化宣教 檢驗前,加強患者教育,告知其調節生理節律、禁劇烈運動、保持空腹等,避免檢驗結果因其原因出現差錯[2]。

3.2.2 檢驗人員操作進行規范 加強檢驗人員培訓,提升其對檢驗重視度,對操作步驟嚴格執行。并且將檢驗有關物品保管工作、登記等做好。確保規范的血液采集、送檢時間、保存溫度等,降低發生誤差幾率。送檢期間,保證試管為平穩,存有血液試管禁止搖晃,分離處理需冷藏血液標本[3]。

3.2.3 抗凝劑嚴格選擇 采集血液后,抗凝劑與血液實時混合,盡早送檢。擬定統一抗凝劑標準,根據標準對抗凝劑實時配置。清洗、消毒器械,避免樣本被殘留物污染[4]。

本研究結果為,觀察組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偠灾?,血常規檢驗中以儀器試劑因素、患者本身因素等為常見誤差原因,結合原因實施對檢驗人員操作進行規范、抗凝劑嚴格選擇等措施,從而使誤差發生率降低,從而使血常規檢驗準確率得到提升。

猜你喜歡
抗凝劑血常規準確率
為什么獻血過程中不可隨意更改獻血量?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解讀
乳腺超聲檢查診斷乳腺腫瘤的特異度及準確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診斷脊柱損傷的臨床準確率比較探討
2015—2017 年寧夏各天氣預報參考產品質量檢驗分析
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指標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頸椎病患者使用X線平片和CT影像診斷的臨床準確率比照觀察
血常規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抗凝劑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預防皮下出血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