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疾病診斷中AST、ALT與γ-GT檢驗的價值探討

2020-04-11 13:54李松鵬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正常值基轉移酶受檢者

李松鵬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 昆明 650041)

肝硬化主要是因長時間反復肝損害引起的,屬于臨床好發的肝疾病,早期可出現黃疸、脾大、尿少、下肢水腫、腹脹、乏力等癥狀[1],雖能夠對疾病起到初步篩查作用,但僅評估體征,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為了防止肝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發生,還需注重臨床實驗室檢查,目前以生化指標(AST、ALT、γ-GT)最為常用,其能夠了解肝細胞受損情況,從側面反映疾病特點,為治療方案擬定提供依據[2]。而本文進一步探索生化指標在肝硬化評估中作用性,如下文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將100例肝硬化患者(觀察組)、100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此次受檢者均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收集。觀察組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1.49±4.75)歲;性別:男性44例,女性56例。對照組年齡35-73歲,平均年齡(51.87±4.62)歲;性別:男性43例,女性57例。兩組資料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檢測方式:在采集血液標本前,囑咐受檢者提前一天禁止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禁止飲酒,保持空腹12 h,在收集到血液標本后,使用貝克曼AU5400型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γ-谷氨?;D移酶(γ-GT)指標,AST正常值:8-40 U/L;ALT正常值:5-40 U/L;γ-GT正常值:0-50 U/L。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受檢者AST、ALT、γ-GT。分析AST、ALT、γ-GT聯合診斷的特異性、敏感性、誤診率、漏診率。

1.4 統計學處理 實施SPSS 22.0軟件統計學處理,當P<0.05時代表統計存在差異。

2 結果

觀察組AST、ALT、γ-GT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受檢者生化指標(Mean±SD)

3 討論

肝硬化主要是因多種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彌漫性肝損傷,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具有病殘率高、病死率高、進展快、預后差等特點,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對肝臟供血造成影響,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引起膽小葉變性、肝臟硬化變形,嚴重時,可造成癌變,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為了降低病殘率、病死率,還需盡早診斷、治療。

ALT是目前檢測肝功能最常用的指標,常存在于肝細胞漿內,能夠準確反映當前肝細胞受損程度,當機體某些組織、肝細胞受到損傷后,可導致ALT指標升高,即便是輕微損傷,也可通過ALT指標反映出來[5-6]。AST在一定程度與ALT較為相似,當肝臟發生一定程度破壞或壞死時,可導致AST濃度偏高,是目前生化指標中,較為重要的轉氨酶,常存儲在細胞線粒體中,在兩種指標均呈上升趨勢時,則意味著肝細胞存在明顯損傷、壞死[7]。γ-GT在發生肝內梗阻或肝外膽管梗阻時,可出現明顯上升趨勢,且活性與肝膽病變程度存在一定相關性,目前常存在于肝細胞漿和肝內膽管上皮中,也是目前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8]。分析本次結果,觀察組AST、ALT、γ-GT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AST、ALT、γ-GT聯合診斷能夠明顯反映肝硬化的發生發展階段,為肝硬化評估提供科學價值,及時獲取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正常值基轉移酶受檢者
基于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自動曝光控制降低CT檢查中受檢者輻射劑量的研究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關空泡樣脊髓病1例
健康體檢的護理質量管理實踐及體會
木薯UDP依賴型糖基轉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葡萄醇?;D移酶編碼基因遺傳變異研究
氨基轉移酶升高真有這么可怕嗎
銀川地區兒童肺通氣功能正常值及預計方程式
氨基轉移酶升高代表肝臟受損嗎
冠狀動脈CTA檢查前需做哪些準備?
說說健康體檢中的溝通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