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學教學中MDT模式的應用探討

2020-04-11 13:54黃永周李漪叢竹軍劉永江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腫瘤學實習生病例

黃永周,李漪,叢竹軍,劉永江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學術型、專業性教學模式是當前國內腫瘤學教學的兩種主要模式,前者重點培養實習生理論體系掌握能力,后者側重培養實習生臨床實踐能力,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優缺點[1]。這兩種方式在腫瘤學教學中并不適用,外科、內科、影像學等多個學科同時包含在腫瘤學中,采用單一教學模式很難培養出全方位人才,鑒于此本研究提出學科綜合治療(MDT)教學模式,并驗證其教學效果,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我院腫瘤外科實習的若干名實習生中,選擇112例研究,按照教學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56例,實習生均為2018-2019屆實習生。所有實習生均為碩士研究生,年齡26-29歲,平均(27.50±2.50)歲,對照組實習生男女比例約為1:1,觀察組男性、女性分別30名、26名,實習生水平相當,前期成績無較大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方案,實習期間70%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全部理論知識學習完成后再補充臨床診斷、病例分析教學內容,考試只進行理論檢測一項。

觀察組實施MDT教學模式,措施如下:(1)實習生參與教學方案的制定:老師先搜集歷年腫瘤患者資料,與實習生一起整理資料,要求實習生總結患者臨床特點、診斷流程等,征求實習生意見制定理論、實踐相互穿插的教學方案。(2)典型病例剖析:在扎實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每3天進行一次病例研討,提前1天將所要研討病例發給實習生,讓其預習并搜集相關資料,整理自身不明確的問題。在討論時各抒己見,實習生相互交流心得,老師解答其疑惑,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3)教學方式多樣化:推翻傳統教學使用的圖紙、實物模型,借助多媒體制作出動態影像,確保將腫瘤患者的診斷影像高度還原出來,便于實習生識別。(4)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每完成階段性學習后立即帶領實習生進行臨床診斷,老師先示范如何操作,實習生按照老師操作方法完成診斷,然后獨立完成影像分析,用于檢驗其學習成果。

1.3 觀察指標 評估實習生臨床知識能力:分為理論考試+病例分析+臨床診斷三項考試,每項總分20分,分數越高表明實習生知識掌握程度越高,教學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分析數據,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兩組實習生成績對比:理論、實踐、病例分析成績兩組相比,觀察組分數更高,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實習生理論、實踐、病例分析成績對比(Mean±SD,分)

3 討論

現代醫學對醫生要求逐漸提升,醫生不僅要具有嚴謹的思維,還要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要能綜合判斷影像資料,進而準確診斷腫瘤患者病情。在這種大環境下,傳統腫瘤學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MDT模式誕生,為實習生構建一個兼容的學習平臺[2]。將內科、外科、放療等學科相互融合,消除之間隔閡,將實習生培養成全能型人才,無論面對哪種類型、哪一階段的腫瘤患者,實習生根據檢測結果能準確判斷出個體情況,進而得出相應治療方案。在本研究中,首先夯實實習生基礎知識,讓其參與到教學方案制定中,體會搜集資料、分析病歷等過程,鞏固其基礎的同時讓其了解腫瘤科診斷、治療的大致流程,為后期工作鋪墊。其次,結合虛擬模型、圖片等多方位刺激實習生深度思維,使其建立其空間思維能力。最后知道實習生進行臨床實踐,在實踐中糾正自身不足[3]。在MDT教學模式下,觀察組實習生考核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此教學模式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給予腫瘤外科實習生MDT教學模式,能全面培養實習生各方面能力,強化其思維、實踐能力,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腫瘤學實習生病例
“病例”和“病歷”
本土現有確診病例降至10例以下
PBL教學法在腫瘤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PBL和CBL教學模式下的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討
案例教學法在留學生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兒甲狀腺腫大一例報告
Meckel憩室并存異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最牛實習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