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進的差值質控法在凝血四項室內質控中的應用

2020-04-11 13:55薄帥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檢驗科精密度標準差

薄帥

(遼寧省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16)

凝血四項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用來監測體內的內、外源凝血途徑及纖溶系統,是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監測的必要指標,也是術前篩查的常規檢測項目,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因此,開展凝血試驗質量控制尤為重要[1],質控品是室內質控工作的重要基礎,目前凝血質控品多是進口,價格昂貴,效期短,且非人源基質,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在基層醫院檢驗科,制約了質控工作主動、持續的開展。本研究在差值質控法的基礎上,利用新鮮血漿樣本,把各參數的CV值作為變量,以樣本接力的方式進行室內質量控制,連續觀察6個月,探討該室內質控方法的可行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 希森美康公司的CS-51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試劑、校準品購自西門子醫學診斷產品(上海)有限,質控品購自上海昆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根據《實驗室內部研制質量控制樣品的指南》,選取日常工作中凝血功能正常和異常的樣本各1例,2-8oC條件保存,將該標本的測定值進行校正,把校正后的值假定為靶值,第二天重新檢測,根據假定靶值計算每個參數的CV值,同時再選取類似的新鮮標本作為新的質控品,2-8oC保存,把新質控品的檢測值根據當天的CV值進行校正,把校正后的值作為新的靶值,第二天重新檢測,根據校正后的靶值計算每個參數的CV值,依次類推,把CV值作為變量進行統計學分析,連續20天,計算每個參數CV值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刪除超過3sd的數值,把這個平均數和標準差作為暫時的均值和標準差,利用EXCEL繪制L-J質控圖,通過Westgard質控規則作為判斷標準,每天同商用質控品一起檢測,觀察PT、APTT、Fib、TT質控的穩定性。選取的標本要求無溶血、黃疸、脂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梅毒均陰性。

1.3 統計方法 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在6個月時間,自制和昆淶凝血質控品的室內不精密度結果見表1,均滿足室內不精密度≤1/3Tea(以能力驗證/室間質評評價界限作為允許總誤差)的要求。

表1 自制質控的平均CV值和昆淶質控品的累積CV值

3 討論

機體凝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統、纖溶系統等共同作用完成的,相關的篩檢試驗主要包括PT、APTT、Fib、TT。PT與外源凝血系統的運行密切相關,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在血漿中的水平;APTT與內源凝血系統的運行密切相關,主要反應凝血因子II、V、VIII、X、XI在血漿中的水平;Fib與TT是內、外凝血系統共同凝血途徑常用的試驗,主要反映肝素、AT-III及Fib在血漿中的水平。PT、APTT、Fib、TT組合的凝血檢查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4],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質量控制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質控品是開展質控工作的重要環節,理想的質控品應是第三方的,具有人源基質-避免基質效應,瓶間差小,穩定性好等優點,濃度應處于醫學決定水平附近。目前,國內實驗室使用的質控品多為進口,價格高昂,訂貨周期長,特別是干粉制劑復溶后容易產生基質效應和較大的瓶間差,給實驗室使用帶來不便,特別是基層醫院,近幾年,基層醫院的檢測設備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仍有待提高。近年來,已有學者研究利用樣本血漿作為質控品來代替商用質控品,但由于凝血酶III的穩定性差,-20oC條件下穩定時間在22天左右,APTT、PT在1個月內表現穩定,之后有上升趨勢,不利于室內質控工作的長期開展,也有學者研究通過合適的方法來開展血常規室內質控工作,例如浮動均值法、差值法,但這種方法這種極差圖不能反映日間不精密度,不能判斷誤差類型,也不能對準確度進行評價,并且容易受樣本量和結果差異的影響。

本研究是在差值質控法的基礎上,收集檢驗科工作中凝血功能檢測結果正常和異常的血漿樣本各1例,來制備低值、高值室內質控品,首先將該標本的測定值進行校正,校正主要通過室間比對進行,校正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進行正確度評價,室內質控主要是監測儀器的不精密度,實驗室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后期校正。每天都要根據當天的CV值對靶值進行校正,是進行靶值的傳遞,為了觀察日間不精密度,可以繪制L-J質控圖,當失控時也能對誤差類型有個初步的判斷,進行失控分析。選取的標本應2-8oC保存,第二天重新檢測,不要凍存,凍融后會有纖維蛋白沉淀,影響檢測結果。把CV值作為變量,計算每個參數CV值的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統計學分析,可以繪制L-J質控圖和運用Westgard質控規則進行判斷分析,同時每天的CV值都應小于1/3TEa。穩定性研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但同步穩定性研究具有顯著性和精確性的獨特優勢[5],本研究每天與昆淶凝血質控品一起進行同步穩定性評價,根據質控圖和Westgard質控規則進行判斷,6個月時間內,PT、APTT、Fib、TT平均不精密度均小于1/3TEa,與昆淶質控品相關性良好,無偏離現象。與昆淶質控品同步出現2次失控現象,校準后重新檢測即在控,均與試劑有關。

這種方法采用新鮮血漿樣本作為質控品,無基質效應,真正的第三方質控品,大大降低了成本,可長期穩定,同時能反映日間精密度,可判斷誤差類型,也可以對準確度進行評價,可替代進口質控品用于凝血項目室內質量控制,更適于基層醫院開展室內質控工作,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檢驗科精密度標準差
副波長對免疫比濁法檢測尿微量清蛋白精密度的影響
訂正
關于重復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方法的商榷
基層醫院檢驗科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醫院檢驗科生化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一種煤炭機械化采制樣裝置的設計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兩個錯誤觀點
醫學科技論文中有效數字的確定
談數據的變化對方差、標準差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