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策略

2020-04-11 13:55楊麗珍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標本血液檢驗

楊麗珍

(云南省紅河州開遠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 開遠 661600)

作為當下臨床醫學檢驗常用的檢查項目之一,血液細胞檢驗質量在實際檢驗中受頗多的因素影響,檢測結果出現誤差,導致難以作為臨床診斷分析的參考性依據[1]。為了提高檢驗加過的可靠性,檢驗工作人員應在檢驗過程中全面分析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檢測質量控制措施,本文將研討分析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策略,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挑選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間收治的120例進行血液細胞檢查的患者血液樣本,回顧性分析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20-70歲,平均(37.54±4.23)歲;大學及以上學歷55例,初高中學歷38例,小學及以下學歷27例。比較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臨床檢驗血液細胞,需要配置抗血凝劑,對本次實驗采集的120例進行雪雁檢測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抗凝的處理,將抗凝劑稀釋成兩種比例,分別為:1:5000和1:10000,將其混合相同比例的靜脈血,并把混合液搖勻,均等分為120份,有序進行檢測;其次,存儲血液樣本:采集所有受檢者的靜脈血,獲取血液樣本,將其搖勻后均等分為240份,按數字法選取120份血液樣本置于溫室中,選取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測定,需注意的是,測量時間段分別為30 min、3 h和6 h,份數均為40份;剩余的120份置于低溫環境中,選擇30 min、3 h的時間段進行檢測[2]。

1.3 觀察指標 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分析臨床檢驗血液細胞的過程中,血液標本的采集、抗凝、存儲以及檢測時間等因素均影響檢測質量,并對控制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效措施進行研討。

1.4 統計學指標 數據使用SPSS 20.0分析,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比較抗血凝劑對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 經對比發現,受檢者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的含量均有著顯著的變化(P<0.05)。見表1。

2.2 比較不同室溫下放置時間標本的檢驗結果 不同時間段的血液標本檢驗結果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P<0.05)。見表2。

3 討論

受血液細胞檢測過程中的諸多因素影響,現階段的臨床血液細胞的檢測結果并不穩定,十分不利于臨床中醫師對患者相關血液型病癥的判斷與控制,易出現數據上的偏頗,甚至出現誤判、誤診等醫療事故,加劇醫患關系,所以,有效控制血液細胞檢測質量是醫院相關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為此,從檢測前、檢測中、檢測后全方面進行質量控制,第一,在檢測前,篩選高專業素質和機能水平的檢測人員進行規范化操作,嚴格落實血液細胞信息控制、標本采集的質量控制以及相關儀器設備功能檢測等方面的問題;第二,檢測人員要檢查檢驗中所用試劑和藥品是否合格、儀器是否正常運行,若出現不達標或是故障等情況,應及時調整,另外,檢測室的溫度也應影響檢測結果,需實時監測溫度變化。第三,不能僅憑單一的數據信息進行片面的病理判斷,需將檢測結果繪制為細胞直方圖,并判斷是否作為下一步檢測的參看依據[3]。本文結果顯示,受檢者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的含量均有著顯著的變化,且不同時間段的血液標本檢驗結果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P<0.05),和張宇杰[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表明,在血液標本檢測過程中,血液標本處理、相關儀器的使用以及實驗結果審核等操作流程影響檢驗結果,且不同的檢測環境溫度變化也影響檢驗結果。

表1 抗血凝劑對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的比較(Mean±SD)

表2 抗血凝劑對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影響的比較(Mean±SD)

綜上所述,血液細胞的臨床檢驗中,檢測質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檢測過程中血液稀釋比例的影響、檢驗工作人員操作處理的影響、檢驗室環境溫度的變化等等。為進一步保證血液細胞檢測的質量,工作人員應落實血液標本從采集至檢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處理,及時糾正不足之處,提高檢驗的準確率。

猜你喜歡
標本血液檢驗
血液發生相關microRNAs研究進展
不明原因肝損害的32例肝組織活檢標本的29種微量元素測定
苯中水分的檢驗
COVID-19大便標本采集器的設計及應用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關于鍋爐檢驗的探討
小議離子的檢驗與共存
提升血液與血管力的10個生活習慣!
為什么皮膚劃破后血液會自動凝結
期末綜合復習測試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