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高職銜接背景下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有效性研究

2020-04-14 04:54蘇文包佃清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4期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職業素養高職教育

蘇文 包佃清

摘要:職業素養的提升是中高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中高職銜接是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對中高職銜接背景下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現狀進行有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職業素養;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TP3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4-0096-02

收稿日期:2019-12-05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高職銜接背景下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有效性研究(2016SJD880142)”;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17SJB1724);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培養對象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蘇文(1979—),女,江蘇連云港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圖形圖像、信息技術、計算機輔助教育等。

1中高職銜接背景下職業素養內涵

目前,國內的職業教育迅速發展,但社會技能人才緊缺問題仍然存在,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很多學校積極推行“3+3”中高職銜接合作辦學,進行分段人才培養,就是針對三年中職教育學業取得中專畢業證書的學生,進行學業水平測試后可獲得升學資格,進入高職教育階段進行學習,中高職銜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1-3]。

職業素養是指人們在從事相應的職業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一般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四大要素,具體可體現為合作素養、創新素養、道德素養和專業素養等方面[4-5]。

中職和高職教育銜接背景下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中高職銜接為背景進行人才培養,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明確職業理想,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責任、職業意識的培養,有效促進學生掌握社會必備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有利于解決當前社會的就業難題,緩解就業矛盾,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通過中高職銜接實踐,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新視野。

2 中高職銜接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目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現象嚴重,職業素養現狀不容樂觀。筆者針對本校計算機相關專業“3+3”銜接班級學生對于職業素養的了解情況展開調查,具體如下:

對于職業素養的認知了解情況,如圖1所示,有的學生表示了解職業素養,有的學生表示對職業素養知道一點,有的學生表示不知道。

學生關于職業素養重要性的認識方面,問卷調查中“對于企業單位錄用員工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過調查顯示學生選擇所學專業和個人素質所占比例較高,其中個人素質占52.63%。如圖2所示。

對提升職業素養方面。學生對于提升職業的態度如圖3所示。有36.11%的學生目標明確,會利用課內課外的機會鍛煉自己,以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有的學生有想培養職業素養的意識但不知道如何提升的學生占13.89%,就業以后再提升職業素養的學生占33.33%,更有甚者學生表示不要提升職業素養。以上情況說明注重提升職業素養的同學只占少數部分,大多數在校學生缺乏培養職業素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3 中高職銜接背景下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主要問題

3.1 學生基礎薄弱,中高職銜接學生生源特點凸顯職業素養培養的困難性

中高職銜接的學生基礎薄弱,專業和文化基礎相比較差,他們身上原來就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學習目的過于功利性,缺乏主動意識和職業理想。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就業意識,但缺少職業意識,對職業素養了解較少,缺乏主動性,缺乏職業理想,因此需要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理想。此外,這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注重功利,自我感覺良好,組織紀律性不強,缺乏團隊合作與吃苦精神。因此,中高職銜接學生生源特點更增加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困難性。在銜接的高職大學三年的時間內需要根據生源特點對他們進行職業道德素養、職業行為習慣和身心素質的養成訓練,切實提高升職業素養。

3.2 探索發展中的中高職銜接教育,中高職銜接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不成體系.

當下,國內高等職業教育飛速發展,為社會不斷培養和輸送高技能人才。但中高職銜接還處在發展與探索的階段,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中職和高職都沒有形成系統的體系,職業素養培育的內容沒有明確性,更沒有將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導致目前學生職業素養的缺失,這也是職業院校改革發展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

3.3 傳統觀念深厚,職業素養培養被輕視化

傳統職業素養培育模式下,教師多認為職業技能是職業素養培育的全部內容,把教育教學的重點局限于掌握專業技能知識[6-7]。并沒有認識到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對于未來從業人員的重要性。況且,職業技能最能顯示出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業績,而其他隱性職業素養需要長久培養方能養成,而且還需要在工作崗位中體現。這也是教師在教學模式上基本注重以傳統的說教方式進行職業技能的傳授,忽視其他職業素養的養成的原因。

4 中高職銜接背景下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內容與途徑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提升是一項復雜的長期任務,要想取得實效離不開中高職院校學生、企業等多方協同參與和共同努力。

(1)職業素養培育明確,共同制定“貫通式”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方案,突出“職業”特點,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目標、職業面向、職業資格證書、綜合素質、職業能力、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等方面都進行系統化設計,實現中高職人才培養層次分明,課程體系循序遞進,職業能力培養貫通提升。銜接后的人才培養方案,操作性強,階段任務明確。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行業發展趨勢,在人才培養實踐中以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傳授為基礎,重點培養與“職業”相關的環境適應能力、學習思考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以滿足行業一線高技能型應用人才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需求,突出職業特點。

(2)以校企合作為載體,建立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機制,突出“企業”特色,提升職業素養。

以校企合作為載體,由中職、高職和企業共同配合參與人才培養。高職院校完全充分利用教育、社會和企業三大資源,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融人高職教育的日常,為學生就業做好鋪墊。因此,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制定“雙線并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全方位培養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著重發揮政府主導,高職院校專業技術技能素質培養一條線、企業崗位技術技能素質培養一條線,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系統化技術培養優勢、企業崗位實踐技能培養優勢,雙線并行且交互,優勢互補,形成良性培養機制。

(3)構建中高職銜接的專業資源平臺,突出“創新、共享”特色,在實踐技能訓練中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

當今社會,企業員工需要具備一定的開拓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得機會。然而,現階段高職學生在職業素養上缺乏這種能力,因此,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成為新形勢下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目標?;趯I的教學資源平臺,通過實踐技能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創業意識與能力,激發學生的能力,同時對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可持續性發展的體現。

(4)全面落實“加強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的要求,借助課程思政改革,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德育教育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課程思政應落實到每門專業課程當中,確保把“立德樹人”的精神融入專業課的教學中,每門課程教學都應該承擔德育教育的任務。課程體系需要合理規劃,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教案、教學案例以及政治標準等關鍵環節進行整體設計,并為不同的課程分配不同的“政治任務”,明確不同課程在“課程思政"中的主體責任,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5 結束語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人,高職院校最終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需要積極探索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模式,尋找職業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以中高職銜接為背景合作辦學,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對職業索養的提升,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需求。通過中高職銜接實踐,共同制定“貫通式”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方案、以校企合作為載體、建立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機制,構建中高職銜接的專業資源平臺和進行課程思政改革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新視野。

參考文獻:

[1]張躍東.江蘇中高職銜接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4):73-75.

[2]劉銳.高職專業教學資源庫研究綜述[J].職業技術教育,2013(14):42-46.

[3]龍洋.“3+2”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計的實踐探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5):67-70.

[4]陸剛蘭.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5]謝軍,顏晶晶.加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0):109-111.

[6]錢俊,錢琛.校企合作視域下職業院校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路徑[J].林區教學2019,9(10):37-40.

[7]邵政.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8,12(15):25-29.

[通聯編輯:朱寶貴]

猜你喜歡
中高職銜接職業素養高職教育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