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

2020-04-14 04:54吳鐘學陳藍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4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小學數學

吳鐘學 陳藍

摘要: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對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活動是機遇和挑戰,小學數學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信息化教學的引入有利于改善小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提供新的學習方法和途徑,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仍處于發展階段,教學模式不夠成熟,需要一線教師不斷的努力和完善,總之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小數數學課堂上取得不錯的成績,對其他學科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方法和途徑;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4-0110-02

收稿日期:2019-10-15

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617161)

作者簡介:吳鐘學(1981—),男,海南??谌?,一級教師,副校長,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信息技術;陳藍(1986—),女,講師,海南文昌

人,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小學教育。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WU Zhong-xue,CHEN Lan

(The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LingShan Town,Haikou 571126,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teacher in the future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i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the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other courses,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upil of the original study way,provides a new learning method and way,informatiz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the teaching mode is not enough mature,need a line teachers ceaseless effort and improvement of overal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ans in the decimal math class to make good progress,to provide certain help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subjects to lear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curriculum reform,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learn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information teaching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提出,特別是在互聯網大環境的影響下,使得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推陳出新,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的教學模式,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有利于優化教學環境,創新獨特的教學活動,提供即生動又形象圖文結合的教學內容,一方面避免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過于形式化,另一方面有利于集中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展示課件,靈活生動,感官上的接觸,讓學生體會到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角度解決問題能力和信息素養。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整合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方式創新和資源呈現方式、互動方式,優化教學[1]。

1 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上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不否認其存在理論優勢,但信息化教學普及情況下,教育教學更應該突破和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本身就單一且枯燥,導致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使老師不得不停留在“保姆式”的教學。信息化教學變得過于程序化,缺乏合理性,課堂效率止步不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無法實施,從合作意識、邏輯思維、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學在“教師在教,學生在學中”面臨問題如下;學生方面:小學生由于智力尚未充分發展,對于一些問題思考只能采取簡單化方式解決,做不到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同樣,智力發展快的學生可以利用抽象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2];教師方面:教師的信息素養,為了讓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恰當整合中,充分發揮作用,前提必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信息意識和素養[3],但是,小學教師只會使用信息Powerpoint和Word制作課件,存在少數的教師會使用Flash和Authorware,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能力有待提高;教育理念上:信息技術是否真正融入小學課堂教學中,真正為教學服務,這和教師教學理念是息息相關,這不僅僅要求教師有過硬的信息技術技能,來教會學生一些操作上認識,還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而促進教學和評價方式上的改變[4]。

2 信息化教學融入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

由于小學生還不具備完善的自我判斷能力,他們對于抽象內容的理解會存在較大的偏差,所以教師在抽象或復雜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化,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5]。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從教師備課、課堂效率的提高、學生課堂效果及整合優秀的網絡資源、抽象講解到創設教學情景由教學內容一一呈現。課件的導人,教師應從多方面考慮,多媒體課件目的是什么?對教師本人、課堂效率、學生有哪些幫助?不僅僅是為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而引入信息化教學,關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第一;是否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第二;是否改善小學生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分析和用數學解決問題是否有待提高,借此可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圖一為信息化教學改革方向。

3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

先進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必將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必將產生傳統教學難于比擬的良好效果[6]。將教學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演示,具有一定發展空間的能力下,把抽象類的簡單化,講解圖形辨別,課件依次向學生演示關于正六邊形組成的過程,當屏幕上給學生呈現一個完整的正六邊形時,此時老師拋出問題,正六邊形是有那些圖形組成呢?正方形、長方形、矩形、由多少個圖形組成。以小組的形式討論,隨后有學生回答老師提問,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如不懂,可以請求任課教師回放正六邊形組成的課件,順便導人以圖形組成建筑物,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討論時間為10分鐘,以組長形式作為本組的代表去講解,教師可以查缺補漏,及時彌補學生沒察覺的錯誤。信息化數學教學的優勢在于,培養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優化課堂知識結構,突破教學重難點[7]。創設課堂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探索精神,教學內容不.限于傳統課本講解,整合優秀教學資源向學生分享;做到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效果,將抽象轉變為簡單化,邏輯思維的能力化,在信息化教學基礎上,具有抽象空間的重疊圖形呈現學生,把單一枯燥的課堂效果變得生動化,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4 信息化融入小學數學意義

4.1 體會生活中有數學的樂趣

信息化教學的運用不單為了應付考試,更不是要跟隨新課改的要求,多元化教學形式,將被動式教學轉化為主動式教學,注重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無趣乏味的數學上,引導小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會利用數學角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溫度為例題,大小相同兩個杯子和溫度均為100攝氏度的水溫,A杯裝滿水,B杯裝一半水,觀察等量相同的白糖在不同杯子中融入時間的快慢。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內容,播放白糖融化過程,老師向學生提問,那個杯子里面白糖融化的最快,同學紛紛搶答,A杯子最快,這是學生就有疑問了,只是水量不同而已,為什么會時間上有所不同呢?面對學生好奇提問,老師借機解釋水溫高低由水多少決定,因此融化快慢取決去水溫的高低有關。同樣的原理,讓學生回家進行實驗,在家長指導下,目的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的影子。形象生動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真正把信息化教學分享到學生。

4.2 整合資源將理論化演變為實用化

信息化教學融入課堂,將“演示課件+理論講解”的相結合,全方面為學生打造自由發揮的學習平臺。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需要不斷整合優秀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钴S的課堂氛圍也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之一,數學本身具有邏輯性強的學科,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如果不能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對于學生而言只不過是一種娛樂而已,對于學生和老師顯得教學過于形式化,沒有發揮到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以時間和距離為例,從超市到學校一共有三條路可以到達,同樣的時間和距離,唯一不同的是;A條路可直行到達,B條路要穿過一條馬路,C條路要繞過早餐店,課件上演示最先到達的是A到B及最后是C。理論結合實際優勢在于,將實際場景向學生演示,為學生勾勒一個情景導人的教學效果,抽象難理解用多媒體模擬場景,老師面對學生的疑問及時回答,顯示教學效果時效性。課后讓學生自行探討“位置”的問題,可以是個建筑物也可以小物品,讓學生意識到具體角度區分,用信息素養思維去解釋。答案來源可以是網絡、家長、同學等,目的是培養學生自行學習和整合優秀資源解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探索精神。

5 結束語

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課堂,尤其是在互聯網和新課改的驅動下,教師要注重信息化教學的改革,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的應用。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整合栩栩如生的課堂效果,精而簡、實而不華,才是每一次教學新探索考慮的因素。教學不斷推陳出新對學生有哪些幫助,僅僅是方便于教師教學或者是落實新課改的政策,信息化教學有沒有突顯出學生占有的優勢,突出教學重難點等,這些都是信息化教學探索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覃月娟.用好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數學教學改革[J].課程與教學,2019(7):56-57.

[2]唐興芬.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118.

[3]呼媛.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3):1-33.

[5]張賢流.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改革[D].新教師,2018(1):42-43.

[6]凌向紅.基于現代教學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驗研究[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2018:819-823.

[7]張真,李俠.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2):129.

[通聯編輯:唐一東]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小學數學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