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探討

2020-04-15 03:55王毓章劉轉利孫莉峰任宛莉
科技風 2020年11期
關鍵詞:化學教學高職教育課程思政

王毓章 劉轉利 孫莉峰 任宛莉

摘?要: 實施“課程思政”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本文探討了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并且提出了實施“課程思政”的途徑。教師要找準切入點,確定教學目標后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評價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教育;化學教學;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具體到高職院校來說,單純靠輔導員和思想政治課教師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把“課程”和“思政”結合起來。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專業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培養出了大批高技能人才。目前,高職院校有很多專業開設了化學課,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主要是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打好基礎。在“課程思政”理念下,如何使高職化學教學實現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并且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需要進行積極探索。

一、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具備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綜合職業能力的,為生產和管理第一線服務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在高職院校實施“課程思政”,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職院校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類課程的教學中,形成協同效應。

高職院校有很多專業都開設了化學課,一般是安排在一年級。高職一年級學生因為年齡較小,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形成,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時機。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團隊精神以及環保意識,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辯證唯物論、愛國主義教育等,充分發揮化學課的育人功能。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是實施“課程思政”的基礎

教師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也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關鍵力量。教師的育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程思政”的效果,因此必須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第一,教師要有高尚的品德。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言傳身教比單純的說教更有說服力。這就要求教師起到表率作用,以自身高尚的品德來帶動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

第二,教師應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僅包括專業知識,還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知識。

第三,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改變過去只注重“授業、解惑”而忽視“傳道”的做法,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講授課本知識,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關注點,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切入點

高職化學課教學內容比較豐富,有很多內容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教師要找準切入點,包括辯證唯物論、愛國主義精神、環保意識、團隊精神、工匠精神等,把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立德樹人”。

(一)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就是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其中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規律。

在化學課上經常會提到對立統一規律。例如酸與堿的對立,氧化與還原的對立,沉淀與溶解的對立等。在有機化學中,加氧或去氫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加氫或去氧的反應是還原反應。醇類化合物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生成醛類化合物,醛類化合物可以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醇類化合物。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事物的變化存在量變和質變這兩種形式,量變表現為事物及其特性在數量上的變化,而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例如從元素周期表里面,能夠充分體現出質量互變規律。以碳族元素碳、硅、鍺、錫、鉛為例,隨著核電荷數增加,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碳、硅是非金屬元素,鍺、錫、鉛是金屬元素。其中硅和鍺既表現出某些非金屬性質,又表現出某些金屬性質。

否定之否定規律在科學理論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例如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經過了幾個階段,從道爾頓原子模型、湯姆生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到波爾原子模型,經過不斷修改完善,形成了比較科學的原子模型。還有很多例子說明,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總是在不斷否定的基礎上逐漸完善的。

(二)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使學生對國家振興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在化學課教學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講到酮類化合物的時候,教師向學生講述化學家黃鳴龍的故事。1945年黃鳴龍在美國從事凱西納—華爾夫還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國際上稱之為黃鳴龍還原反應。1952年他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回到國內從事科研工作,為我國有機化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又例如講到原子結構的時候,教師向學生講述化學家張青蓮對多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行重新測定,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確定為國際新標準。教師通過講述類似的例子,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學生學好化學課及其它課程。

(三)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和化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化學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國內外一些具體案例來講述環境污染的危害,例如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雙苯廠發生爆炸導致硝基苯泄漏事故、2012年1月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導致居民生活用水受到嚴重影響、2017年5月河北滄州氯氣泄漏事故導致多人中毒等案例。這些案例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化學實驗過程中,要經常對學生講述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實驗室產生的“三廢”要做到無害化處理,甚至實現廢物再利用。產生廢氣的實驗要在通風櫥內完成,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采用廢氣吸收裝置,把廢氣吸收濃縮后再處理。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液,不能隨意向下水道傾倒,要根據其化學性質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不能混合貯存。固體廢棄物不能隨手亂丟,要統一收集、統一處理。

(四)團隊精神

在化學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講到原電池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分成小組來學習。小組成員在內部進行分工,有的學生組裝原電池,有的學生畫示意圖,有的學生寫反應式,任務完成后再進行討論。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承擔任務、相互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化學實驗的內容比較復雜,所用到的儀器試劑比較多。因此在化學實驗課上,通常是分成小組來完成實驗。小組成員要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實驗內容,準確記錄實驗數據,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分組實驗,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技能,也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五)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其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高職教育是為生產和管理第一線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所以特別強調工匠精神。在化學實驗過程中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促使學生規范操作并且認真分析實驗結果,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述化學家的故事,激勵學生要勇于創新、精益求精。例如講到純堿的時候,教師向學生講述化學家侯德榜的故事。1921年侯德榜從美國學成回國后,經常到車間和工人們一起操作。經過了大量研究試驗,侯德榜掌握了索爾維制堿法的各項技術要領,打破了外國純堿的壟斷。但是侯德榜沒有滿足于現狀,而是繼續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進創新,終于在1941年發明了聯合制堿法,后來被命名為侯氏制堿法,對世界制堿工業產生了重大影響。教師通過講述類似的例子,為學生樹立榜樣,著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四、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途徑

(一)確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要實施好“課程思政”,首先要確定“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的課程標準進行修訂,提出該課程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即“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學習辯證唯物論,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團隊精神和環保意識等,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

(二)優化“課程思政”教學方案

“課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中,與對應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加入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引入化學發展史和化學家的故事,緊密結合近期社會熱點問題,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要認真進行學情分析,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使“課程思政”更具有親和力。

(三)改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并且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把思想政治教育很自然地融入課堂,做到“潤物細無聲”。

舉例教學法可以使“課程思政”取得很好的效果?;瘜W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課本知識和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舉例教學法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講到氮族元素砷的時候,教師向學生講述2008年6月云南陽宗海砷污染事故,從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這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單純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對于實施“課程思政”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教師在講到二氧化硫的時候,組織學生討論“大氣污染及其危害”,啟發學生提出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從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聽取別人的發言并進行比較,能夠取長補短,開闊眼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完善“課程思政”評價方式

學習評價的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二者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總體評價。為了落實“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應在形成性評價項目里面加入思想政治表現,例如評價學生是否認真完成實驗內容、是否如實記錄實驗數據、是否能按要求處理實驗廢棄物、是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是否能進行創新、是否具有團隊精神、是否認真完成課后作業、是否有抄作業現象等。有些評價項目由教師評分,有些評價項目由學生互評得分。通過完善“課程思政”的評價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教師的育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程思政”的效果,因此必須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找準切入點,確定教學目標后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評價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做到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從而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海疆.“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實用語文教學改革探索[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65-67.

[2]辛志玲,張萍,郭文瑤,朱晟,王羅春,徐群杰.課程思政在《化工原理》教學過程中的探索實踐[J].考試周刊,2019(29):8-9.

[3]尹雪娜.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化學教學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121-122.

[4]黃春花,常瀟丹.找準切入點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以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9(5):56-57.

[5]邢彥軍,張琳萍,楊常玲,侯煜,劉燕.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無機化學”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紡織服裝教育,2019(3):269-272.

[6]王朝暉,方從嚴.“三全育人”理念下課程思政教學的思考[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74-77.

[7]陳陽建,李鳳燕,張立飛,羅方.“課程思政”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探索實踐[J].管理觀察,2018(26):126-127.

基金項目: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9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課程思政在我院化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編號:SZJYB19—019)”,主持人:劉轉利

作者簡介:王毓章(1976-),男,漢族,陜西鳳翔人,本科,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猜你喜歡
化學教學高職教育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
化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構建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