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例1~<2個月嬰兒體檢疾病檢出情況分析

2020-04-17 13:51
關鍵詞:缺鐵性黃疸母乳喂養

邱 辰

(北京市第六醫院兒科,北京 100007)

嬰兒生長發育迅速,定期進行體檢,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并進行早期干預。嬰兒42天體檢,是兒科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為了解北京城區1~<2個月嬰兒體檢時疾病常見病檢出發病情況,進行本研究,本研究結果將為做好嬰兒保健工作,及指導父母科學育兒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來自在北京市第六醫院出生,并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來醫院進行出生后42天健康檢查的嬰兒體檢資料。對出生為單胎、胎齡≥37周、出生時無窒息及明顯疾病、出生體重≥2500 g、就診時月齡為1~<2個月的嬰兒的疾病或發育異常檢出情況進行分析??傆嬘?45名嬰兒的體檢數據進入統計分析,其中男孩176例(占51%),女孩169例(占49%);嬰兒體檢時日齡為39天~57天,以42天日齡的嬰兒最多,占34.2%。

1.2 統計分析

用頻數和百分數描述各種疾病的檢出情況,用x2檢驗,比較不同組間相關疾病檢出率的差異。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有關低體重,以2015年九市城區兒童的同性別同年齡組體重均值標準差為標準[1],以體重<=-2SD為低體重。有關肥胖,本研究采用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世界衛生組織(NCHS/WHO)推薦的身高標準體重值(見《2005年中國九市7歲以下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研究》中的“附件2兒童期肥胖癥診斷標準”),≥20%者為肥胖[2]。黃疸的判定標準為>12.9 mg/dl。貧血的判定標準采用我國小兒血液會議(1989)建議,為<90 g/L。

2 結 果

2.1 低體重和肥胖

在345例1~<2個月嬰兒體檢中,低體重檢出1例,檢出率為0.3%。肥胖檢出15例,檢出率為4.3%,男孩肥胖檢出率(6.8%)高于女孩(1.8%),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72,P=0.022)。見表1。

2.2 疾病的檢出情況

在345名1~<2個月的嬰兒中,有關疾病的檢出情況,排在前3位的依次為濕疹46例(13.3%)、黃疸29例(8.4%)臍疝26例(7.5%)。此外,檢出的疾病還有睪丸鞘膜積液10例、呼吸道感染8例、貧血6例、先天性心臟病5例、血管瘤3例。見表1。

表1 1~<2個月嬰兒健康體檢時10種疾病的檢出人數和比例

2.3 不同喂養方式與濕疹和黃疸的檢出率

在345例1~<2個月嬰兒中,209例(60.6%)為完全母乳喂養,124例(35.9%)為混合喂養,12例(3.5%)為人工喂養。根據喂養方式分為完全母乳喂養和非完全母乳喂養。完全母乳喂養與非完全母乳喂養間濕疹的檢出率(12.0% vs. 15.4%)及黃疸的檢出率(9.6% vs. 6.6%)的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濕疹:x2=0.863,P=0.353;黃疸:x2=0.932,P=0.334)。

3 討 論

兒童肥胖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也是許多成年期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對我國1986-2016年4次九城市七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顯示,7歲以下兒童的肥胖檢出率呈現隨時間上升趨勢[3],對我國1985-2014年6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資料中7~18歲漢族學生的數據分析顯示,2014年中國7~18歲學生的超重及肥胖檢出率為19.4%,1985-2014年中國7~18歲學生的超重、肥胖檢出率持續處于正增長趨勢,超重檢出率年均增長值在0.27%~0.63%,肥胖檢出率年均增長值在0.10%~0.58%[4]。提示我們要重視兒童肥胖問題的預防和控制。然而,有關1~<2個月嬰兒肥胖檢出率的報告很少。本研究按照WHO/NCHS身高標準體重值,>=20%為肥胖,在345名1~<2個月嬰兒中肥胖的檢出率為4.3%。2016年九市7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報告的最小年齡組為1個月~<1歲,其兒童肥胖的檢出率為2.2%[4]。本研究顯示,完全母乳喂養與非完全母乳喂養組1~<2個月嬰兒肥胖檢出率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為更好地探討1~<2個月嬰兒肥胖在隨后的生長發育中持續肥胖的風險,更好地預防控制兒童肥胖問題,需要開展自出生開始直到整個童年期有關肥胖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的追蹤研究,從以往過分關注某些階段性結局研究向關注整個生命周期的長期效應方向轉移。只有針對其影響因素,采取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我國兒童肥胖的流行,減少未來肥胖相關慢性病的風險。

貧血是兒童中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以缺鐵性貧血居多。缺鐵性貧血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危害不容忽視。其危害主要表現為體格生長發育遲緩;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神經系統發育落后,影響兒童的認知學習能力、社會情感發展、以及運動能力。貧血患兒食欲下降,導致喂養困難,從而加重貧血。將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是2011~2020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兒童與健康部分中的一個主要目標。預防控制嬰兒貧血,有利于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6個月以下的嬰兒由于生理性貧血等因素,血紅蛋白值變化較大,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研究顯示,妊娠中期母親輕度缺鐵可減少胎兒期鐵貯備,與早期嬰兒缺鐵性貧血呈正相關。提示我們要重視對孕期母親進行宣傳教育,注意營養素的攝取,預防母親妊娠期鐵缺乏,減少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

本研究采用42天嬰兒體檢數據,對一些疾病和異常的檢出情況進行了分析。但缺少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在今后嬰兒體檢中,可考慮補充一些影響因素信息的采集。本研究的不足是分析例數較少,結果外推需要謹慎。盡管存在不足,但本研究結果仍然為了解近2年來北京城區1~<2個月嬰兒一些常見病的發生情況提供了參考,對今后更好地做好母嬰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猜你喜歡
缺鐵性黃疸母乳喂養
新生兒黃疸治療箱常見故障處置及預防性維護實踐
魯曉嵐:黃疸
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及其與缺鐵性貧血的相關性
血常規檢測結果對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價值觀察
妊娠期婦女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特征和危險因素分析
向你普及新生兒黃疸相關知識
碳氧血紅蛋白在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中的臨床意義
缺鐵性貧血病因探討(飲食治療)
母乳喂養進社區
母乳喂養 好處多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