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銀行授信審批機制探討

2020-05-08 08:43牟艷娥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實體經濟疫情

牟艷娥

【摘 要】 本文從銀行傳統授信審批機制特征入手,分析了實體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對授信審批帶來的挑戰和矛盾,進而提出創新、改革授信審批機制的合理建議和意見,幫助實體經濟度過難關。

【關鍵詞】 授信審批 疫情 實體經濟

新冠疫情國內傳播逐漸減弱,但全球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封關限制和國內外需求放緩已非常明顯,同時伴隨的還有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要求產業回歸,疫情后國內實體經濟困局形勢嚴峻。而商業銀行作為鏈接資金和實體經濟的紐帶,也將受到直接沖擊,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形勢和矛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銀行融資杠杠,大量投放以支持實際經濟度過難關;另一方面,面臨國內外需求放緩,實體經濟步履維艱,還款能力不容樂觀,存量和增量貸款風險劇增。各種矛盾都將集中到商業銀行風控部門的授信審批環節,因此新形勢下對銀行授信審批機制的反思和探討尤為必要。

一、銀行傳統授信審批機制特征

(一)授信審批機制與經濟形勢高度相關

商業銀行一般將授信審批定位于中臺,獨立于其他部門,賦予其較大的獨立審批權利,具備政策制定、制度解釋、統一授信管理等職能,也就具備了統一全行風險偏好的功能,直接決定著全行的信貸投放方向和規模。傳統授信審批機制在經濟形勢向好時,會放松政策,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在經濟形勢下行時則會緊縮貸款規模,強化資金監管。

(二)授信審批機制與審批人員風險偏好高度相關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信貸投放部門正努力轉向到大數據審核決策,但對于國內商業銀行而言,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實際還處于線上模式的探索階段,利用大數據監測、分析的綜合授信集中在以小額授信為主的消費貸款,而經營類、小微企業類貸款通常仍然采用線下人工審批模式。不同于線上模式,線下模式與授信審批人員個人風險偏好程度高度相關,即授信審批人員若為風險偏好者,則通常不會對前臺申報貸款施加限制和影響;而風險厭惡者則通常會采用退回、限制條件、縮減額度等措施控制風險,進而影響著銀行的前臺申報的積極性,從而對銀行信貸投放規模產生影響。

(三)授信審批機制與審批流程高度相關

授信審批是授信全流程的重要環節,對信貸投放效率產生重要影響,目前線下審批流程一般采用多級審核模式,即信貸客戶經理完成后,首先應交由信貸業務主管進行審核,然后提交上級授信部門審查,根據金額不同,商業銀行一般還分為初審和復審以及技術審查,審查完成后再提交審批,審批模式又分為單簽、雙簽、貸審會等,審批后一般還存在著終審環節,終審有權直接推翻前述結論,而根據各行授權不同可能還需提交市級、省級或總行級別進行審核,因此傳統授信審批流程過多、環節過多、審批人員過多,拉長審批戰線,影響審批效率,這也就是部分貸款申請者甘愿采用更高息的民間借貸而不愿尋求銀行支持的原因之一,該模式較大程度上影響了銀行授信效率。

二、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授信審批矛盾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擴大內需和支持實體經濟是當前復工復產的兩件要務,銀行支持必不可少,傳統授信審批機制已不能完全適應這種形勢,授信審批矛盾日益加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信貸需求方和供給方不匹配矛盾

授信審批作為風險防控的核心環節,其根本目的是將貸款資金發放到經營情況好的企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銀行“嫌貧愛富”,投放貸款更愿意“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在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時甚至可能出現抽貸、斷貸、壓貸等“落井下石”的行為,站在實體經濟角度也就是說有需求的未必經營好,經營好的未必有需求。在疫情影響下不論是政策還是長遠發展來講都需要將資金投放到存在困難的企業上面,但實際情況我們也看到,目前信貸資金的實際投放是大量投向少數如醫藥、民生等行業,造成過渡授信,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諸如酒店、餐飲、娛樂服務等行業難以得到資金支持,該矛盾不利于真正解決疫情所帶來的實體經濟資金困境。

(二)風險把控和信貸發展的矛盾

從傳統授信審批角度當前經濟下行,實體經濟經營困難,授信審批的重點應當是逐步化解風險,而站在長遠角度則必需大幅增加授信,擴大內需才能逐步走出困境,這也就是政府、人行等行政及監管部門反復強調擴大普惠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的根本原因。如若授信審批以風險化解為主,則會不斷抽貸、斷貸、壓貸,必將對實體經濟造成更大影響,而盲目擴大規模,增加投放,則銀行必將承擔更大的損失,風險把控和信貸發展的矛盾正愈發明顯。

(三)控風險和高效率的矛盾

同上文所述,當前國有商業銀行授信審批的層級過多,審批限制過大,已經很大程度制約了貸款發放的效率。一方面面對大量的監管和風控要求,制度制訂者盡量將制度細化,滲入到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過多的制度約束,使得授信審批執行者束手束腳、裹步不前。如若將每一審查審批層級程序執行到位,那么無疑使得授信審批流程低效率運行,有些貸款甚至數月未能審批。時間拖延就似成了一種風控嚴格的表象,就這一點無論是否發生疫情都已經成為了當前授信審批高效率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亟待制度制訂者站在未來發展角度進行改革。

三、政策建議

(一)銀行主動讓利,解決授信審批敢貸、愿貸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銀行必需主動讓利,近年來國內實體經濟利潤不斷下滑,而主要商業銀行都保持著兩位數左右的增長率,這是極不正常的現象,只有脫虛向實才能真正保持可持續發展。因此商業銀行除了降低貸款利息主動讓利之外,站在授信審批角度更能發揮實際影響。首先是放寬尺度,授信政策要敢于制訂一些純信用的、創業性質的政策,不能一直停留在風控基礎上去做國有大型企業、抵押、擔保等低風險貸款;其次要完善授信審批的追責機制,對于盡職免責應更加明確和寬松,當然存在道德風險的除外,以此可減少授信審批人員對責任認定的后顧之憂;第三,在適當情況下可以對授信審批人員進行一定的綜合激勵措施。上述策略必將增加銀行貸款損失的可能性,但與其說是損失,不如說是讓利,必將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對銀行也是有益的。

(二)放寬授權,解決授信審批低效率問題

多級審查,多級審批,反復補充完善真的可以有效控制風險嗎?從筆者所接觸的實際情況來看,在以同樣制度作為決策依據情況下,不斷增加授信審批層級對風險控制效果并不明顯,同時授信審批只是作為風險的判斷,不應該,也不可能完全解決所有的授信風險。從國外經驗來看,在道德風險可控情況下,采用一級審查,一級審批已經足夠把控風險,與多級審查、多級審批的結果并無明顯差異。真正體現出信貸風險差異的,應該是授信審批人員的專業能力,因此建議商業銀行內部逐步放寬授權,將授信審批的重心放到專業能力建設上,盡量細致分配到幾個細分行業中去,讓真正有能力的授信審批人員成為少數幾個行業的專家即可。

(三)整合要素,解決疫情影響下實體經濟的痛點問題

當前商業銀行貸款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還款方式主要為按月還息、到期一次性還本,等額本息、等額本金等方式,在每次貸款時重視對貸款用途的審核。這種要素機制下,國內實體經濟面臨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于資金的整合問題,特別是在普惠型小微企業,固貸和流貸往往相互滲透,短貸長用也較為普遍。當面臨資金還款時,往往會把流動資金再投入,很難在短期內整合出足夠的還款資金,這也就是過橋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不管是監管還是銀行內部授信審批在經濟放緩,國內外需求不振情況下,應當同實體經濟同呼吸,共患難,鼓勵發放長期流動資金貸款,采用借新還舊,無還本續貸、按計劃還款等要素的重新整合,以全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四、結束語

銀行與實體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銀行授信審批機制必需拿出改革的勇氣,適應疫情后實體經濟的新形勢和新常態,才能實現互利共贏,互促共生。

【參考文獻】

[1] 王濤.銀行授信審批流程的優化與管理創新[J].中外企業家,2020(04):65-66.

[2] 中國人民銀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新冠肺炎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分析-基于湖北宜昌市的調查[J].武漢金融,2020(03):85-88.

猜你喜歡
實體經濟疫情
戰疫情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淺談我國實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