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對倫理的挑戰

2020-05-08 08:43宗曉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進化

【摘 要】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自誕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甚至逐漸淪為科學界的禁忌,成為科技接潘多拉魔盒一般的存在。那么作為一項科學技術,為何如此不被認同,它究竟是什么呢?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對人類的基因進行修改,將原本自然的人類向非自然人轉變,有選擇的決定了人類的進化方向?;蚓庉嫾夹g不同于醫療技術,前者在先天上對人類進行改造,剝奪了自然選擇的過程,將人類的誕生推向了如同機器制造一般的地步,這對倫理進行了巨大的挑戰。而醫療技術這是對后天人類的治療,它并沒有改變人類自然人的本來面貌,而是通過技術的手段,幫助人類解決身體上的疾病。

【關鍵詞】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 自然人 潘多拉魔盒 進化 醫療技術

一、基因編輯技術的誕生

人類在不斷的發展進化中,一直伴隨著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古代的帝王更是經常癡迷于長生不老之術。而當人類意識到人在自然成長的過程永遠無法擺脫掉疾病的時候,人類于是將目標放在了人類的誕生上。1996年克隆羊的誕生正是人類開展這一篇章走出的第一個標志性階段,然而第一只克隆羊并不如人類預想的那么美好,實際上這只名為多利的克隆羊存活壽命僅有短短的六年時間,它至誕生以來便伴有多種先天性疾病,這導致它的壽命甚至不如正常性繁殖個體的一半。這無疑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打擊,制造生命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簡單,更遑論這項技術涉及到種種倫理問題。生命的誕生至今仍被很多人認作是神的創造,這不僅在于現今人類的知識無法完美的解釋生命的誕生,更在于人類對于生命的尊重。在倫理上來說,人類無法容忍自己是被同類所制造出來,面對這些被制造的生命人類又該如何淡然處之,無論是出于對克隆技術的不完善亦或是倫理上的極大不認同,這項技術總之被漫長的擱置下來。

人類的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在追求健康長壽過程上另一個誕生的產物?;蚓庉嫾夹g(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蚓庉嫾夹g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修飾。1這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這項技術制造出最優秀的基因而不受先天自然的約束。有了這項技術的誕生,人類是否能夠結合克隆技術制造出完美的人類呢?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深圳宣布,他們團隊創造的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順利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個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橫空出世,迎來了從科學家群體到普通民眾對人類實施基因編輯倫理的正當性甚至事件真實性的普遍質疑。我們先遑論這項技術中存在的巨大的難度,因為DNA的編輯存在極大的突變性,我們很難保證修改過的基因是正常的人類基因亦或是突變成某個我們未知的怪物的基因。假設這項技術我們能夠很好的掌握,并用之制造出完美的基因。那么通過基因編輯所誕生出來的生命是否還應該稱之為“人類”呢?我們知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完美的生命,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在不斷的進化中變得更加優秀,但人類終究尊重自然法則,人類注定是不完美的。而當不完美的人類制造出完美的“人類”時,人類的倫理觀念是否能接受這種生命,即便是人類接受,這種生命是否能接受人類,愿意融入人類呢?完美的“人類”注定在智商、情商、身體素質等各方面全面的超過人類,他是否愿意與人類為伍呢?邁克爾·桑德爾( Michael J. Sandel) 認為: “基因技術更深層次的危險在于其展現出了改造自然( 包括人性) 的一種普羅米修斯的渴望?!盵1]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指出: “當前生物技術帶來的最顯著的威脅在于,它有可能改變人性并因此將我們領進歷史的‘后人類階段?!盵2]技術導致人類毀滅的觀點并不鮮見,海 德 格 爾 ( Martin Heidegger) 曾在他的書中寫到: “對人類的威脅不只來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術機械和裝置。真正的威脅已經在人類的本質處觸動了人類。在筆者看來這就像潘多拉魔盒一般,只要人類打開了,帶來的注定是毀滅的恐懼??茖W技術無疑是一把雙刃劍,有選擇使用它才能造福社會,肆意妄為的運用科學技術帶來的只能是毀滅。[3]

二、基因技術之于醫療外科技術

我們將基因技術看作是在人類基因層面的改造,那么醫療外科技術則是在人體類組織層面的改造。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間具備一定的相似性,但前者一直以來受到倫理的譴責,后者卻被大加褒贊。關鍵在于技術本身是否尊重人的自然屬性這一要素,我們知道基因編輯技術是在基因層面的改造,而人類的基因是生物自主選擇的結果,是自然人的認證編碼,擅意進行更改不僅破壞了人作為生物的自主選擇,也破壞了人的生物學特征。那么以此技術造就出來的“人類”是否應該以其他方式來進行命名呢?醫療外科技術則是在人體組織層面的改造,通過這項技術人類可以對人體的組織進行修補從而使不健康的人類獲得健康,那么兩者的區別在于,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是非自然人的誕生,而醫療外科技術帶來的是健康人的誕生。我們可以很好的理解自然人在科學定義上是有標準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醫療外科技術在自然人的標準上進行了健康人的定義,健康的自然人在組織層面上需要達到各項要求,醫療外科技術就是基于這種定義對非健康自然人進行改造使之達到或接近健康自然人的標準。人類的發展本就是一個改造自然的過程,醫療外科技術符合人類發展的需求,給人類帶來的是對于改造自然良性需求的滿足,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質量。這相當于人類饑餓時會去尋求食物飽腹,寒冷時會去尋求衣物保暖一樣,人類在非健康狀態下尋求醫療外科技術提高人類的生存壽命和質量,是生物對于生存的本能需求。這并不違反倫理,相反極為符合倫理,所以醫療外科技術才被大加褒贊。弗蘭西斯·培根認為:“科學的真正的與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盵4]伽利略認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的最偉大的書里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盵5]科學技術應該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豐富和發展人類的生活。

三、結語

人類目前正處于科學技術極大發展的時代,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深圳宣布,他們團隊創造的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順利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個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橫空出世,迎來了從科學家群體到普通民眾對人類實施基因編輯倫理的正當性甚至事件真實性的普遍質疑。2這給人類敲響了一記響亮的緊鐘。人類似乎太過沉迷于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忽略對自然的敬畏。人類對于擺脫自然控制的需求固然可以理解,但當發展出的事物本身超出自然的限度時,人類是否有能力控制,這是個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科學倫理應當將尊重自然的作為最大前提,人是自然人這一本質屬性永遠不應該被遺忘??茖W技術的發展應當是在遵循科學倫理的基礎上發展的,人類對于發展的需求永遠不能用打開潘多拉魔盒式的方法去實現。

【注 釋】

[1] 百度百科”基因編輯”詞條

[2] 媒體評"基因編輯嬰兒":對不起!世界沒有做好準備 .網易新聞.2018-11-26

【參考文獻】

[1] Michael J. Sandel.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ethics in the age of ge- netic engineering[M].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 弗朗西斯·福山.我們的后人類未來: 生物技術革命的后果[M].黃立志,譯.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 海 德 格 爾. 演 講 與 論 文 集[M]. 孫 周 興,譯. 北 京: 三 聯 書 店, 2005

[4] 弗蘭西斯·培根. 《培根論人生》.臺海出版社,2016

[5] 《西方科學史》(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1

作者簡介:宗曉(1992年-),男,漢族,南昌大學,在讀碩士,科技哲學專業

猜你喜歡
進化
人的性格會隨年齡“進化”
騰訊“進化”論
大衛的“進化”:從美少年到“荷爾蒙男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