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農電視頻道服務“三農”問題研究

2020-05-08 08:43胡夢杰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三農

【摘 要】 “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重點關心的問題,電視作為覆蓋面廣、成本較低、普及程度高的傳統媒體,在服務“三農”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專業的農業電視頻道更是服務“三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渠道。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全國電視頻道共計3359家,而省級農業頻道卻只有8套,占全國頻道總數的 0.22%,而農業頻道所服務的鄉村人口有56401萬人。很明顯我國的專業涉農電視資源配置嚴重不足,這勢必影響到涉農電視頻道本身和農村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 “三農” 涉農電視頻道 完善發展

一、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

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全國人口總數為1370536875人,而農村居民人口數量接近九億,農業人口更是高達7億人,在我國全國總人口中所占比重高達50%??梢娹r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占比較高;同時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對我國工業和其它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農村是我國發展較為落后的區域,中國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農村社會的發展程度。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其實,黨和政府一直在高度關注“三農”問題,20世紀70年底末的改革開放就是發端于農村,之后歷屆領導人和政府都將“三農”問題作為當時期的重點問題。1982年,我國政府下發了歷史上第一個“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較為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農村改革事業發展基本現狀。此后四年,一直到1986年,中央一號文件都與“三農”相關。進入21世紀以來,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提“三農”,提出了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意見,此后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是三農相關的政策。從2004年至2020年連續17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表明黨和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2004年發布主題為“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一號文件;2005年一號文件主題為“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06年主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主題“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8年主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2009年主題“促進農業穩定發展 農民持續增收”;2010年主題“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2011年主題“加快水利改革發展”;2012年主題“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2013年主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2014年主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2015年主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2016年主題“落實發展新理念 加快農業現代化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2017年主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功能”;2018年主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主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做好“三農”工作”;2020年主題“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及至到宏觀政策上,從胡錦濤時期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到習近平時期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些對“三農”問題的解決有著重大的理論指導和現實實踐意義。

在具體政策上,黨和政府頒布了許多的關注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如“三補一減”政策、免征農業稅、實行農業補貼、實行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等等,這些政策的頒布及其實施充分的表明黨和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

二、涉農電視頻道存在的困境

(一)涉農頻道不受社會重視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18年全國總人口(萬人)139538,其中城鎮人口(萬人)83137,鄉村人口(萬人)56401占比40.4%。在鄉村人口占比40%的情況下,針對鄉村的節目有多少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8年底,全國電視頻道共有3559套,而省級農業頻道當前只有8套,在全國頻道總數中只有0.22%[1]。農業電視頻道是為農村受眾、部分進城務工農民和部分城市受眾提供農村信息和服務的專業電視頻道。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所占比重幾乎達到50%,但是針對農民的頻道只有0.22%,農業電視頻道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強烈的渴望有更多的此類專業頻道,能夠供農民群體欣賞和觀看??v觀我國省級農業頻道近年來發展狀況,很多省份為了彌補此方面的不足,推出了很多以農業為主的電視頻道,但是和龐大的受眾群體相比,數量仍是不足。

(二)傳播媒介之間競爭激烈

在當前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互聯網憑借著自身的獨特優勢,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關注,越來越多的電視觀眾選擇了新媒體,成為新媒體的忠實用戶。據2019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止到2019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同比增長了1.6%,具體高達8.54億。其中手機網民數量同比增長0.5%,具體數額高達8.47億人,手機上網網民所占比重已經達到了99.1%。我國農村農民規模同比增長305萬,所占比重為26.3%,具體網民規模數額達到2.25億。城鎮網民規模同比增長2293萬,所占比重達到73.7%,具體網民規模數量達到6.3億。其中,65.1%的網名群體年齡在10~39歲,24.6%的網民群體年齡在20~29歲[2]。數據顯示,移動終端設備迅速受到互聯網用戶的歡迎?;ヂ摼W用戶數量的巨大增長,嚴重分化了傳統媒體的受眾數量,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年輕的受眾甚至放棄了傳統媒體,選擇了新媒體。電視作為傳統媒體之一其受眾數量、影響力、權威性正在逐漸被新媒體所分化,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主導的媒介時代的輝煌已經消失。

傳播媒介之間相互競爭激烈,對于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帶來了巨大沖擊。而涉農電視頻道依托于傳統電視媒介,且在電視傳播中比起其他頻道本身就不占優勢,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涉農電視頻道的處境益發艱難。本身涉農電視頻道的受眾較之其他頻道就要狹窄一些,加上新媒體的分流,受眾變得更少。而涉農電視頻道用以吸引普通受眾的電視劇,本身并非獨播,又因為網絡平臺的受歡迎而失掉了競爭力。

(三)涉農頻道發展的局限性

涉農頻道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要面對外在的新媒體、其它類型電視頻道的激烈競爭外,其自身還存在較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制約著涉農頻道服務“三農”的效果。

一個方面,涉農電視頻道存在著電視普遍存在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在和新媒體進行比較過程中更加凸顯。第一,電視存在收視時間的局限性和互動的限制性。收視方面,電視節目有其固定的播放時間,觀眾一定要按時收看,不然就容易錯過。但是,網絡則不受時間限制,網絡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接受信息,并且還可以用碎片化的時間去瀏覽信息,比如在等公交排隊的過程中就可以瀏覽信息,網絡信息的便捷性更受受眾群體的歡迎。在互動方面,傳統電視觀眾要想參與活動,其方法就是發短信、打電話,或者采取最原始的寫信。參與互動的方式非常被動。而網絡用戶只要有移動設備觀看電視節目,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參與互動,受眾的自主性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受眾還可以通過貼吧、微博等平臺,從接受者進入傳播者的角色。例如,糧食作物無法銷售,信息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發布,賣家與感興趣的買家直接對話,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第二,電視存在地域性和傳播路徑的局限性。電視節目的采、編、播流程固定,傳播渠道也固定,不僅往往局限于采訪區域,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閉性”,難以向全世界受眾播出。但是網絡傳播則不同,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節目的內容可以隨著網絡渠道散布到世界上的每一個有網絡的角落,還可以通過網站的翻譯功能,翻譯成各種語言,供不同地區受眾欣賞?;ヂ摼W時代下,信息已經實現了跨國跨文化傳播,網絡的開放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互聯網擁有世界性的信息,觀眾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在傳播途徑上,電視的傳播途徑是聚眾,觀眾只有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才能觀看。而網絡傳播的傳播途徑是以大眾傳播為基礎的,它促進了受眾群體的分化,使其向著小眾化、分眾化發展。

另一個方面,農業頻道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服務“三農”,但農業、農村、農民本身也存在諸多限制,尤其是農業具有不確定性、突發性、時效性強等特點,因而涉農頻道無可避免的要受制于農業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突發的氣象災害或是病毒災害等,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電視頻道的采編播都需要遵循相應流程,往往等到節目可播出的時候,情況已經好轉或消失,而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只能通過緊急直播或是新媒體短視頻平臺對此進行報道,更詳細的解答可以在之后出一個專題節目,總結經驗教訓,盡量避免再次發生同樣的情況。

三、完善涉農電視頻道服務“三農”的相關思考

(一)豐富文化娛樂節目

作為當前階段我國新農村建設事業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也同樣應得到農業頻道的關注和重視。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更為吸引農民群眾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豐富農村文化。首先是積極設計更為貼近農村現實生活的文娛項目;其次是添加一些必要的互動環節,讓觀眾在互動之中愛上欄目;最后,要通過有效的線下活動調動農村觀眾的參與積極性,在舞臺上更多地展示農村文化藝術形式。此外,在節目編排的過程中,還要結合當前農村觀眾群體年齡的變化,適當添加文化、娛樂、藝術方面的元素。過去,農業頻道的文化娛樂節目往往是膚淺的,沒有深入到農業、農村的實際生活,忽視了農村文化建設的特殊性??梢酝ㄟ^深層互動,在滿足廣大農村居民表達欲望的同時,全面強化農村居民的整體文化素養水平。同時,農業頻道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邀請農民觀眾作為現場嘉賓,與節目主持人進行互動。

我們可以從線上到線下的角度,通過農村文化建設來營造農民精神文化的空間,結合當前流行趨勢,如廣場舞、短視頻流行、人人都是主持人的概念,涉農頻道可以與各種短視頻平臺合作創建單獨的片段或標題概念,讓農民可以參與到這個概念中來,通過一系列的線下文化活動,創造另一種新的文化模式。

(二)提升傳播覆蓋效果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電視節目和觀眾之間出現了廣泛的雙向互動。因此,涉農頻道可以通過新媒體的介入,增強頻道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第一,注重“多屏幕”營銷。相對于電視傳播來說,網絡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可以隨時滾動傳播,在電視、微信、官方網站和合作網站上投放廣告,讓觀眾在移動終端上接收廣告,有利于擴大廣告的影響力。第二是提高渠道信息整合能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距逐年擴大,城鄉知識鴻溝不斷拉大,城市網絡普及率遠高于農村,所以農業電視節目和頻道應積極主動地在滿足農民群眾對農業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縮小這種城鄉之間所客觀存在的知識鴻溝。

(三)增強節目的針對性

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戶籍制度的放松,為農村人口的流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這種規模龐大、速度迅猛的人口流動,是過去我們所沒有遇到過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客觀存在,對我國農業電視頻道的發展也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實上,當前“農民”已經不再是農業電視頻道的唯一受眾了,而以此為基礎所設計的頻道發展方向、節目類型更是難以得到農村居民的認可和支持。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將受眾群體細化為傳統農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進城務工人員等等。第一要提高留守兒童、老年人和婦女的關注度。第二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工的重視,據我國相關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就業人員(萬人)77586,其中鄉村就業人員(萬人)34167,約占總就業人人員44%[3]。針對農民工的工作特點,涉農電視頻道可以開設全面加強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方面的內容;其次,針對農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目前進程務工農民工的年紀逐漸變小這一現象,可進一步增設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相關內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涉農電視頻道作為農村覆蓋面最廣的傳播媒介,希望在這重要關頭可以發揮自身力量,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這一目標做出貢獻。

【注 釋】

[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情況,2018年

[2] 數據來源:2019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作者簡介:胡夢杰,1995年,女,碩士,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農村與區域發展。

猜你喜歡
三農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五個堅持”做好“三農”工作
講好三農好故事 唱響三農好聲音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觀察·圖說三農
櫛風沐雨,服務三農
微觀三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