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上肢手術中的應用

2020-05-14 07:26郭平沈千賀
健康大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麻醉效果超聲引導

郭平 沈千賀

【摘 要】:目的:探討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上肢手術中的應用。方法: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7月之間收治的上肢手術患者118例進行研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59例患者采用傳統解剖定位法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觀察組59例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觀察兩種麻醉效果等。結果:觀察組59例患者麻醉總有效率、阻滯起效時間與持續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引導下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能有效改善患者阻滯臨床麻醉效果,縮短阻滯起效時間及增加阻滯持續時間,減少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阻滯起效時間;超聲引導;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隨著影像學設備的逐漸發展,超聲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利用超聲行可視化麻醉對提升麻醉質量有著重要意義。上肢區域臂叢神經較為復雜,常規麻醉方式為傳統解剖定位,其具有盲探的局限性,無法滿足上肢區域臂叢神經對麻醉阻滯的要求[1]?;诖?,本次研究針對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方醫院收治的59例上肢手術患者進行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旨在為臨床利用此麻醉技術在上肢手術中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7月之間收治的上肢手術患者118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118例患者均分為兩組。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均行上肢手術者。

排除標準:(1)神經阻滯禁忌癥者。(2)心肺功能障礙者。(3)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4)神志不清者。

對照組59例患者采用傳統解剖定位法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男30例,女29例,年齡25-67歲,均值為(43.56±12.71)歲;觀察組59例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男28例,女31例,年齡26-118歲,均值為(43.62±11.89)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118例患者均行上肢手術,術前8h均禁飲禁食。手術室需嚴格消毒處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進行心電、血壓等生命體征監測?;颊卟扇⊙雠P位進行手術,頭部向患側偏離。對照組采取傳統解剖定位法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觀察組患者所用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1MHZ,將適量耦合劑放在探頭上,包裹無菌塑料袋,放在患者肌間溝區,使用超聲探頭觀察患者的前中斜角肌夾著上、中、下臂叢神經的超聲圖像。若患者肌肉出現顫動則停止進針,之后將有刺激功能的神經導管置入,對患者的肌肉顫動情況進行觀察,并注入0.3~4.0mg/kg。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患者麻醉總有效率。顯效為手術中患者主觀感受無疼痛感;有效為手術中有輕微疼痛,能正常手術;無效為手術中患者疼痛明顯,無法繼續手術,需重新進行麻醉。麻醉總有效=顯效+有效。

(2)統計兩組患者阻滯起效時間及持續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上的分析和處理,分別使用均數標準差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并采用卡方及t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118例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59例患者麻醉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118例患者阻滯起效時間與持續時間對比

觀察組59例患者阻滯起效時間與持續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常用傳統解剖定位法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其原理是根據人體解剖標志對應進行穿刺定位,但其不能直接進行定位,具有一定的誤判率,容易造成阻滯不全,且損傷神經及血管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生理負擔及心理壓力[2]。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59例患者阻滯起效時間與持續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超聲引導下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能提供給診斷人員清晰影像,幫助醫師準確定位,及時調整穿刺方向,提高了阻滯麻醉的成功率,減少對患者的負面影響[3]。此外在超聲引導下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導入藥劑后,及時作用于神經叢,與傳統解剖定位法相比具有起效快的優勢,及時有效鎮痛、鎮靜,減少患者應激反應[4]。此外,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麻醉總有效33例,總有效率97.06%,對照組患者麻醉總有效26例,總有效率76.47%,觀察組的麻醉效果明顯由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超聲引導下能提供給醫護人員患者實時影像,能準確定位穿刺,避免穿刺針損傷周圍神經組織及血管壁,有效降低患者術中并發癥發生率對診斷的影響[5]。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能有效改善患者阻滯臨床麻醉效果,縮短阻滯起效時間及增加阻滯持續時間,減少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左曉春. 羅哌卡因聯合利多卡因對超聲引導下腋路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醫刊, 2018, 53(12):85-87.

陳鳳萍, 唐培佳. 超聲引導頸神經通路阻滯聯合喉罩全麻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 廣西醫學, 2018, v.40(12):52-54.

王輝, 祁紅.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致霍納綜合征12例臨床特征及護理體會[J]. 西南國防醫藥, 2018, 28(3): 271-271.

程珊珊, 王濤, 孫建宏, 等. 超聲引導下腰叢神經阻滯在老年患者腹股溝斜疝手術中的應用[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9, 19(04):120-123.

劉松華, 方懿, 曹理言.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右美托咪定輔助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J]. 海南醫學, 2019, 30(03):44-47.

猜你喜歡
麻醉效果超聲引導
無痛胃鏡檢查中丙泊酚聯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診斷肝臟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七氟烷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臨床研究
超聲引導下不同硬化劑注射治療肝囊腫的臨床效果評價
丙泊酚聯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輸注在燒傷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討
舒芬太尼聯合七氟醚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
比較七氟烷和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效果及對麻醉蘇醒期的影響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