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治療高血壓病眩暈的療效觀察

2020-05-19 14:59劉燕
健康大視野 2020年9期
關鍵詞:眩暈臨床效果高血壓

劉燕

【摘 要】目的:探討高血壓病眩暈采用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高血壓眩暈患者3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運用中藥聯合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血壓水平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SBP和DBP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同時,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臨床上運用中藥聯合西藥治療高血壓眩暈患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并且不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關鍵詞】天麻鉤藤飲;眩暈;高血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高血壓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特征為體循環動脈壓升高,具有病程長、遷延不愈的特點,可損害重要靶器官如腎、腦、心等,嚴重危害患者健康。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發病后,若不及時治療,可出現諸多并發癥,尤其是眩暈,以意識模糊、頭暈、頭痛等癥狀為主要表現,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當前在治療高血壓眩暈時,通常以藥物為主,但是常規西藥無法獲得滿意療效。因此,本文對中藥聯合西藥在高血壓眩暈患者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32例高血壓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6例。對照組高血壓病程1-10年,平均(5.4±2.3)年,年齡33-70歲,平均(51.6±11.3)歲,其中7例為女性、9例為男性;觀察組高血壓病程1-11年,平均(5.5±2.4)年,年齡34-72歲,平均(51.8±11.5)歲,其中6例為女性、10例為男性。兩組的性別、年齡等資料無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即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24,規格5mg),5mg/次,1次/d;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生產廠家:衛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30,規格6mg),6mg/次,3次/d,2周為1個療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再運用中藥天麻鉤藤飲聯合治療,基本藥方為:益母草、茯苓、桑寄生以及鉤藤各15g、梔子、杜仲、牛膝以及黃芩各9g、天麻10g、石決明18g,辨證加減,對于合并便秘、口苦口干者,則加入大黃、龍膽草各9g;對于合并多夢失眠者,則加入珍珠母、炒棗仁各30g;對于納呆痞脘者,則加入焦三仙15g、白術12g;對于頭痛者,則加入夏枯草10g;對于合并瘀血者,則加入紅花和丹參各10g;對于痰濕旺盛者,則加入半夏10g,運用冷水煎煮上述藥材,取汁300ml,150ml/次,2次/d,早晚各1次,1劑/d,1個療程為2周。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價治療效果:①顯效?;颊叩念^痛、眩暈等癥狀基本消失,且恢復正常生活;②有效?;颊叩难?、頭痛癥狀改善明顯;③無效。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者病情加重。

1.3.2 臨床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測量兩組血壓水平,包括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同時,治療期間,對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包括便秘、惡心、口干以及腹脹等。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由SPSS24.0軟件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行X2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2周治療后,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血壓水平無可比性(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DBP和S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組間比較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高血壓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使得高血壓眩暈患者的人數也明顯增加,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臨床上在對高血壓眩暈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為營養腦細胞、降壓,雖然可以使患者的癥狀減輕,但是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降低患者耐受性。中醫學上將高血壓眩暈劃分為“眩暈”范疇,認為其發病與風邪外犯、痰濁壅盛、上犯清竅、痰火氣逆以及升降失常有關,治療堅持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基本原則[1]。中藥天麻鉤藤飲中的益母草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調經;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益脾和胃、利水滲濕的功效;桑寄生可以強筋健骨、補益肝腎;鉤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止疼的功效;梔子可以消腫止痛、清肝明目、清熱利濕、瀉火除煩;杜仲具有降血壓、消炎、利尿的功效;牛膝可以利尿通淋、補肝腎、逐瘀通經;黃芩具有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天麻可以祛風通絡、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石決明具有平肝清熱的功效,諸藥合用,則能充分發揮平肝潛陽、益腎養肝、補養氣血的功效[2]。同時,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中藥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以及抗氧自由基等功效,不僅可以使血管內皮功能得到改善,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還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和血流阻力,并且與西藥聯合運用,能夠對人體中多種酶的活性進行調節,使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改善眩暈癥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3]。

綜上所述,臨床上給予高血壓眩暈患者西藥治療時,再運用中藥天麻鉤藤飲聯合治療,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癥狀,使治療效果提高,還不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馮向榮,邱麗,胡燕.中藥敷貼配合穴位按壓治療高血壓病療效觀察[J].上海醫藥,2015,36(04):33-34+41.

滿景華.疏肝化瘀法中藥聯合西藥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4,46(02):144-146.

陳云國,陳斌國,何建成,陳斌.西藥配合中藥活血化瘀法在高血壓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20):49.

猜你喜歡
眩暈臨床效果高血壓
全國高血壓日
如何把高血壓“吃”回去?
高血壓,并非一降了之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突發性耳聾伴眩暈的臨床特征探討
中醫澤瀉湯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眩暈的臨床分析
中醫干預治療高血壓49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