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久坐行為與情緒的相互關系

2020-05-20 15:06荊曉偉
卷宗 2020年7期
關鍵詞:情緒大學生

摘 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大學生久坐行為與情緒的相互關系。方法:選取130名18-25歲在校大學生,采用POMS量表和PSS量表評估受試者的總體情緒狀態。久坐行為分別在基線、3個月和6個月時進行評估,情緒和壓力在基線和6個月時進行評估。結果:總體情緒狀態在六個月后顯著下降,表明情緒有所改善。久坐行為與總體情緒狀態呈顯著正相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相關性逐漸增強。平均久坐行為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保持穩定。然而,較高得分的總體情緒狀態與較高得分的平均久坐行為相關,并且這種相關性在研究期間保持穩定。結論:結果表明情緒與久坐行為之間存在相互關系,久坐行為的降低可以改善情緒,同樣,情緒的改善也可以降低久坐行為。

關鍵詞:大學生;久坐行為;情緒

1 引言

大學生缺乏身體鍛煉的趨勢愈發嚴峻,這表明有必要檢查低能量消耗或久坐行為所帶來影響。久坐行為定義為代謝當量(METS)小于1.5的能量消耗,這涵蓋了大學生一天當中的大部分時間。大學生在醒著的時候平均有55%的時間是坐著的。多種健康風險已經證明與久坐行為相關,如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死亡率,除此以外,久坐行為還與心理和社會心理健康狀況的惡化有關,久坐行為時間增加可能更容易表現出焦慮、抑郁行為或者是壞情緒。不幸的是,即使存在已知的風險,久坐仍是大學生日常的主要行為。他們每天大約有7.5小時會消耗在久坐行為上。

找出減少久坐行為的方法是減少相關健康風險的重要一步。減少久坐行為時間,增加在體育活動中的時間,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緒。然而,尚不清楚久坐行為會導致更糟糕的情緒,還是相反。因此,本研究探究健康大學生久坐行為與情緒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為期六個月的研究中,除了對大學生的情緒進行主觀評估外,還對久坐行為進行了客觀測量。探討在健康大學生中,久坐行為的增加是否會導致情緒惡化,或者糟糕的情緒是否會導致久坐行為的增加,或者兩者都有?

2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選取130名18-25歲,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0-35 kg/m2之間的健康大學生。排除標準確保了在過去幾個月里,除了健康行為方面的有限變化外,沒有重大慢性健康問題。此外,如果他們正在服用治療任何慢性疾病的藥物或幫助減肥,也被排除在外。

分別在基線、3個月(僅久坐行為)和6個月時進行隨訪測量。

2.2 研究方法

參與者首先測試身高體重,然后使用情緒狀態問卷(POMS)評估情緒,感知壓力量表(PSS)評估壓力,獲得受試者基礎數據。使用傳感器對參與者久坐行為進行客觀評估。本研究中,久坐行為被歸類為小于1.5METS,由于傳感器是在睡眠和休息期間佩戴的,所以僅計算在清醒期間對久坐行為,分析之前將睡眠時間去除。

POMS量表是一種可靠的評估各種情緒狀態的方法,如焦慮、困惑、疲勞和憤怒。量表問卷由7個子量表組成:緊張、憤怒、疲勞、抑郁、精力、慌亂和自尊感。量表問卷要求參與者“描述他們在過去一周的感受,包括今天的感受”。從這些子量表中,總體情緒狀態得分是將抑郁、憤怒、疲勞、緊張和慌亂子量表相加,然后減去精力子量表計算出來的。為了解釋情緒和久坐行為之間的關系,并控制其他因素對情緒的影響,參與者還完成了PSS量表,詢問與壓力生活事件相關的問題評估參與者的壓力。此外,研究人員還向參與者提出了一系列與生活壓力相關的問題,如畢業、學業、學費、生活等等。與情緒狀態量表類似,PSS和生活壓力因素在基線時進行評估,然后在3個月和6個月的隨訪中再次評估。

2.3 統計分析

使用自回歸交叉滯后模型考察久坐行為和情緒之間的聯系隨時間的變化,以及自回歸(例如連續久坐行為結果之間的聯系)和交叉滯后效應(例如久坐行為和情緒之間的聯系)。該模型估計了4種不同的模型:久坐行為隨時間的變化、情緒隨時間的變化、情緒的變化對久坐行為的影響以及久坐行為的變化對后續情緒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模型是根據感知到的壓力進行調整的,因為它與久坐行為和情緒結果顯著相關。我們還探討了年齡、BMI和性別、學業、體育活動和壓力生活事件的控制,發現與這些額外變量沒有顯著差異(因此他們被排除在最終模型之外)。最后,檢驗了哪一個方向的交互作用效果更強。所有分析均在spss21.0中進行。

3 研究結果

統計分析共納入130人。平均年齡為21.63歲,大約52.6%的人體重正常(18.5-24.9kg/m2),32.1%的人超重(25-29.9kg/m2),15.1%的人肥胖(>30kg/m2)。自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情緒在連續時間段之間存在顯著的負自回歸模型(基線時的情緒與6個月時的情緒顯著相關,表明情緒隨時間顯著改善)(b=-1.40,se=0.11,p=0.05)。然而,結果并沒有顯示連續時間段之間相對于久坐行為的顯著自回歸模型(b=0.15,se=0.39,p=0.71),交叉滯后效應顯著。在隨后的時間段,不良情緒(高分)與久坐行為行為時間增加相關(β=0.24,p<0.001)。具體來說,在控制其他因素(如時間、感知壓力)的情況下,每個情緒分量表中的一個標準單位差異與久坐行為中的26.04分鐘/天差異有關。久坐行為對情緒也有顯著的交叉滯后效應??刂蒲芯繒r間,久坐行為越高,情緒越差(得分越高)(β=0.20,p=0.01)。具體來說,30分鐘/天的久坐行為差異與1.5個單位的情緒差異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進一步探討了控制其他潛在協變量(包括年齡、性別、BMI、學業和總壓力生活事件)的影響,這些因素對模型估計沒有顯著影響,因此從上述最終模型中刪除。最后,在檢驗交叉滯后效應的強度時,情緒與隨后的久坐之間的相關性顯著強于久坐行為與隨后的情緒之間的相關性(標準化系數之間的顯著性差異,p<0.01)。

4 結論

有學者比較了急性運動對女性抑郁癥患者情緒的影響。結果顯示,良好的情緒和不同運動強度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雖然強度等級是由參與者對最大努力的感知決定的,但這些結果有希望表明,增加低強度運動可以改善情緒狀態。然而,需要與急性低強度運動前后評估的影響相比的研究來確定情緒影響是否更穩定。另外一項研究中,受試者被要求在一周的時間里久坐不動,每天不超過5000步。在靜坐干預周期間,參與者的情緒狀況惡化;恢復積極生活方式后,參與者的情緒又恢復到基線水平,情緒狀態不佳與缺乏體育活動有關。因此,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進行低強度和中等強度體育活動可能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情緒改善方法。

研究結果表明,久坐行為與情緒之間存在交互關系,情緒與久坐行為之間的關系在統計學上更為密切。久坐行為的增加導致了有害生理、心理健康結果,包括惡化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3個月和6個月),情緒預測久坐行為和久坐行為預測情緒均顯著相關。久坐行為不僅對身體健康有害,而且對情緒等心理健康問題也有消極影響。相關人員不僅應致力于減少久坐行為,還應致力于改善情緒(如適度增加體育活動),從而減少久坐行為。

參考文獻

[1]武海潭.體育課不同運動負荷組合方式對少年兒童健康體適能及情緒狀態影響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荊曉偉(1988-),男,漢族,貴州貴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猜你喜歡
情緒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