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性化防控對降低普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發病率的效果觀察

2020-05-25 09:15曾文玲許林鳳劉艷
中國當代醫藥 2020年11期
關鍵詞:效果觀察

曾文玲 許林鳳 劉艷

[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防控措施對降低普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6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0例。實驗組患者采取個性化防控措施,對照組患者實施綜合性監測。比較兩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病率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總發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5.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個性化防控措施,可以降低普外科手術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病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個性化防控;普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發病率;效果觀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60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from Jul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8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individualiz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67%, which was lower than 5.5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7.22%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 surgery,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Effect and observation

醫療質量是指在現有醫療技術水平及能力、條件下,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臨床診斷及治療過程中,按照職業道德及診療規范要求,給予患者醫療照顧的程度[1]。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發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以及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其已成為影響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原因[2]。醫院感染防控像一座大壩、一道防線,做好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既是對醫療活動中各環節的質量控制,也是對醫療服務內涵的提升[2]。個性化防控即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法,是一種基于團隊的、系統的、前瞻性的分析方法,用于識別出現缺陷的原因,并為改善缺陷提供建議和制訂措施[3],能保護患者安危,保護醫院醫療秩序正常運行,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本研究選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6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個性化防控措施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6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0例,女150例;年齡6~86歲,平均(48.17±3.25)歲;手術類型:剖腹探查術36例,胃切除術27例,腸切除術19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45例,膽囊切除術68例,疝修補術52例,闌尾切除術39例,前列腺電切汽化術23例,腹腔鏡手術51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0例。實驗組中,男103例,女77例;年齡6~79歲,平均(49.32±3.48)歲;手術類型:剖腹探查術19例,胃切除術13例,腸切除術10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22例,膽囊切除術35例,疝修補術27例,闌尾切除術20例,前列腺電切汽化術11例,腹腔鏡手術23例。對照組中,男105例,女75例;年齡8~86歲,平均(48.95±3.16)歲;手術類型:剖腹探查術17例,胃切除術14例,腸切除術9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23例,膽囊切除術33例,疝修補術25例,闌尾切除術19例,前列腺電切汽化術12例,腹腔鏡手術2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原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確診[4]。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手術治療且出院。排除標準:①急診手術(入院后2 h手術)患者;②住院不足48 h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醫院感染綜合性監測。

實驗組患者采取個性化防控,具體如下。

1.2.1醫院感染綜合性監測? 醫院感染散發病例的報告由經管醫生或監控員報告,院感科對普外科所有患者住院病歷進行回顧性調查并進行電話隨訪,調查率為100.00%。

1.2.2個性化防控? 即應用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法對入組患者進行醫院感染風險評估(定量評估);依據相關規范、標準等制作思維導圖,實施相關預防控制措施,院科兩級檢查督導落實情況,具體如下。①組建團隊:2018年7月在普外科成立組建包括院感科、普外科醫院感染監控小組成員及普外科主治以上的醫生、護士的實驗團隊,并于2019年1月初對包括團隊成員在內的所有普外科醫務人員進行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評估方法相關知識,及醫院感染診斷相關知識的培訓,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及風險評估方法。培訓后團隊成員開會討論,根據日常工作中發現的普外科醫院感染病例風險因素,列舉出風險因素條目,制訂風險評估表。②風險評估:對入組的患者在入院時和手術后采取定量評估(運用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進行二次風險評估,并計算出風險優先系數(RPN)。計算公式:RPN=可能性(P)×嚴重性(S)×可測性(D)。根據RPN值評定風險水平,RPN≥18風險水平評定為高,9≤RPN<18風險水平評定為中,RPN<9風險水平評定為低,確定患者的高風險因素。通過評定,找出患者存在的、需要解決的高風險水平的、醫院感染風險因素,落實預防控制措施。③制作思維導圖及措施落實執行督導表:針對風險評估表中普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高風險水平的風險因素,依照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規范、指南、操作流程的要求,制作預防醫院感染的思維導圖及措施,落實執行督導表,發放到科室。④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普外科針對入組患者的高風險因素,依據思維導圖及相關要求落實預防控制措施;院感科每周至少3次下病房對科室實施的預防控制措施進行督導,檢查預防控制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對未落實的預防控制措施督促科室持續改進。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情況以及患者的總滿意度。①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包括:表淺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血流相關感染。②患者的滿意度,采用10分制調查表進行調查,其中9~10分為非常滿意,6~<9分為基本滿意,<6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醫院感染總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總發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5.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總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醫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見的并發癥,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于醫院感染,其在醫院的各個科室均有發生[5]。普外科的患者因各種原因需實施外科手術,手術后機體組織的完整性被破壞,進而導致抵抗力下降[6]。圍術期抗生素使用不規范容易引起菌群失調,再加上各種各樣的侵入性操作等導致普外科成為醫院感染的高發科室[6-7]。研究顯示,醫院感染會大大增加醫療費用[8-9]。我國因醫院感染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其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計[10],因此如何降低患者醫院感染發病率的研究成為減少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負擔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環節[9]。醫院應鼓勵相關科室根據循證醫學原則,采用有效的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方法,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風險[11]。同時,由于醫院感染發生率率顯著下降,故患者的滿意度也就顯著提高[12]。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總發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5.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管紅娣等[12-13]的研究結論相符,提示個性化防控措的實施對降低普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發病率具有較好的效果。

普外科手術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如住院時間的長短、患者自身的因素、手術因素、醫護人員的因素等,其中患者自身的因素與醫院感染的發生有著直接的關系[6-7]。有研究顯示,年齡≥60歲、體重指數(BMI)≥24 kg/m2、合并基礎疾病等因素可顯著影響術后醫院感染的發生[7]。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作為一種風險分析手段日益受到醫療領域的關注,其實質是通過團隊分析討論,在行動前認清風險并預防風險的發生,通過獲得相關風險優先數(RPN)使所有潛在隱性風險得到量化[14]。在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入院時和手術后采取定量評估(應用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進行二次風險評估,并計算出RPN,確定患者的高風險因素。通過評定,找出患者存在的、需要解決的高風險水平的醫院感染的風險因素,從而使醫務人員能全面地、具體地、有針對性地查找患者可能造成醫院感染的風險,進而能夠有效地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如何針對患者存在的風險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的關健[6]。本研究評定患者醫院感染的高風險因素后,采用思維導圖引導患者實施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思維導圖是采用線條、詞匯、符號和圖像,把枯燥的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相關知識變成圖文并茂、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圖畫,使患者易記易懂,并能更好地配合醫務人員落實預防控制措施,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思維導圖的引入能有效地落實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這與史瑀等[15]的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的醫院感染部位主要為手術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一方面是與患者自身因素有關,如老年人、基礎疾?。ㄈ缣悄虿?、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肥胖、術前營養不良等[16];還有一方面是手術的因素,如手術時間的長短、手術操作中是否止血徹底、手術后引流管的放置等[16-17]。在下呼吸道感染方面,首先是因為手術患者術后臥床時間長、切口疼痛,導致咳嗽受限,進而使分泌物淤積在呼吸道不能有效排出引起[17];其次是麻醉因素,有研究顯示,全身麻醉患者使用呼吸機維持機械通氣顯著增加了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18-19]。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①在入院時和手術后通過采取定量評估(應用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對患者進行二次風險評估,識別出患者易發生醫院感染的高風險因素,為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據;②針對患者醫院感染高風險因素應用思維導圖引導患者實施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將風險因素控制在可控的水平;③加強了監管,通過制訂措施落實執行督導表,使科室所有預防控制措施的執行均有記錄,院感科每周至少3次下病房對科室實施的預防控制措施進行督導,真正做到了院科二級督導;④實驗團隊精誠合作,醫生、護士、院感科專職人員專業互補,尤其是院感專職員,其接受過監測與感染控制知識、技能的培訓,工作經歷豐富,故較管床醫生或責任護士更易發現風險與潛在風險,體現了在管理過程中對工作要領的把握和持續改進的重要性。

本研究還存在不足之處,樣本量相對較少,且僅局限于普外科,在以后的研究中還需擴大樣本量,增加相關科室進行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

綜上所述,對普外科手術患者采取個性化防控,可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療質量管理辦法[Z].2016-09-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指標[Z].2015-03-31.

[3]丁麗蓉,陸巍,傅巧美,等.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降低住院病人壓瘡發生率中的運用[J].護理研究,2014,28(12):4602-46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5):460-465.

[5]郭衛力,梁詠梅,侯富云,等.2014~2016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9):1324-1326.

[6]范麗珍.胸外科圍術期醫院感染的原因與護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7):185-187.

[7]何湛,倪德生,朱建敬,等.普外科患者術后醫院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393-395.

[8]劉衛平,郭天慧,海云婷,等.呼吸內科患者醫院感染經濟損失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2):2841-2844.

[9]向瑩,莫澤繤,王艷,等.神經外科清潔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經濟損失[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8,17(5):423-426.

[10]周春碚.重慶市市級醫院醫務人員手機帶菌狀況研究與手機清潔消毒效果觀察[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7.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評價規范[M].北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6.

[12]管紅娣,吳垠,鄒華珍,等.基于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的兒科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風險管理[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9,26(1):16-20.

[13]楊華俊,吳柳顏,陳揚,等.基于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模型對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8,17(3):58-60.

[14]龐明杰.FMEA在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風險管理中的應用[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8.

[15]史瑀,殷翠香,穆金智,等.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9,23(6):63-66.

[16]鄒濤.普外科患者術后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4):184-185.

[17]朱于娟.RICU和呼吸科普通病房主要腸桿菌科細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細菌耐藥性的比較分析[D].蘇州:蘇州大學,2017.

[18]楊偉東,李雙月,江仁,等.全身麻醉術后下呼吸道感染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9):1374-1376.

[19]劉學佳,丁保峰,楊春曉,等.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相關因素與抗感染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3):5417-5421.

(收稿日期:2019-08-12? 本文編輯:孟慶卿)

猜你喜歡
效果觀察
剖宮產護理中個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
優質護理用于外科患者護理的效果
無痛胃腸鏡用于兒童胃腸病診治的效果觀察
對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實施綜合性系統性護理的效果觀察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觀察
社區健康教育課堂對更年期婦女干預效果觀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