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優秀本科生學習投入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0-05-25 09:11李佩蓉楊婷婷黃亞娟
文教資料 2020年8期
關鍵詞:學習投入雙一流建設

李佩蓉 楊婷婷 黃亞娟

摘? ? 要: 本研究選取了江南大學至善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并對問卷的結果進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江南大學至善生整體學習投入呈現較高水平,認知和情感投入的穩定性較好;普遍制定并運用合理的學習監控策略?;谘芯拷Y果,針對研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打破思維慣性,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學習,提高學習投入的質量。針對本次調查,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影響本科至善生學習投入的外部環境因素。

關鍵詞: 優秀本科生? ? 學習投入? ? “雙一流”建設

一、調研背景與意義

2018年10月12日,教育部下發《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下稱“意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稱,出臺這一《意見》是要讓高?!皩W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嚴把畢業關、嚴格學業授予等方面都可以體現出國家越來越重視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2019年4月1日,教育部出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文件中提到:“分類建設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學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政策體系,引導高等學??茖W定位、特色發展。提高一流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睘樨瀼芈鋵嵨募?,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通知》,決定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提高本科生的人才質量,從根本上促進本科生的學習投入的增加。研究優秀本科生的學習投入狀況及影響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提出關于提高普通本科生學習投入的改進對策和策略。

本研究以江南大學至善生為樣本。江南大學于2009年10月正式成立至善學院,學院性質為榮譽學院,管理權直接歸屬學校。院學生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至善學院直接管理的“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強化班”學生,另一部分是至善學院和其他學院雙向管理的“至善學院學生”。其中,“強化班學生”是我校從理工類優勢學科中統一遴選出的具有突出學習、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學生;“至善學院學生”是在全校本科生中按一定比例選拔的具有特殊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的優秀學生,因此,選取江南大學至善生作為優秀本科生的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問卷結構與樣本選取

(一)取樣。

研究對象來自江南大學至善生。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110份,回收問卷107份,問卷回收率為97.27%。去除空白卷和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10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1.82%。其中男生25人,女生75人。文史類專業28名,理工類專業61名,藝術類專業8名,其他專業3名。其中在校獲得的最高獎勵為院級的為12人,校級的為28人,省級的為15人,國家級的為23人,未獲得獎勵的為22人。

(二)測量工具。

研究者直接采用了廖友國[1](39-44)研究制定的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共有20個項目,3個維度。該問卷的信效度較好。評分方式采用了李開特五點量表評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分值越高,代表程度越高。

(三)實施過程。

問卷發放與回收共耗時一個月,在四位測量助手的幫助下,通過網上問卷的方式回收了數據。

(四)統計分析。

本研究運用SPSS13.0對問卷進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相關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本科至善生學習投入現狀的描述性分析。

具體結果看表1,題目1—6屬于行為投入維度??偟膩砜?,江南大學至善生的行為投入較好,平均分在3分以上,但不同題目差異較大,說明在行為投入的不同方面,樣本的投入程度不同。具體來看,“去書店或者圖書館看書“”這一項得分最低,同學們在此方面投入較少;課上緊跟老師思路和課上積極思考兩個題目得分最高,說明同學們的行為投入在課上投入較大。

由表2可知,題目7—13屬于認知投入維度,江南大學至善生的認知投入較好。在認知投入的不同方面,題目10得分最高,說明樣本在“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方面的認同較高,題目8得分最低,樣本在監督自己是否按照學習計劃學習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由表3可知,至善生的情感投入的均分都在3分以上,說明整體水平較高。題目14—20屬于情感投入維度,具體來看,“成績穩定,感到自在與輕松”的情緒較少,能“安心學習”的情緒在樣本中有較好的表現。

(二)行為投入、認知投入、情感投入各維度的相關分析。

對量表得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三個維度呈現正相關。由表4可知,認知投入和行為投入的相關度較高,大部分維度的相關性都在0.4—0.5,樣本的認知投入越高,行為投入越高。形成對比的是,在情感投入維度中,“學習上受到夸獎贊美”題目與行為投入的各維度密切程度都不高,說明至善生并不會因為外界的夸獎和獎勵而加大學習投入?!皩W習讓你感到快樂”“學習有趣”兩個題目與行為投入的密切值較高,可見積極的心態、興趣越高,行為投入越高?!皩W習讓你感到快樂”與“課上積極思考”相關度最高,r=0.586***(p<0.001)。

四、結論與討論

(一)整體學習投入呈現較高水平,認知和情感投入的穩定性較好。

在學習投入的認知和情感投入中,本科至善生普遍對學習有一定的認知策略投入,能夠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適配短期和長期的學習目標,對學習進程進行監督與評價,能夠適當地集中或轉移注意力于學習之上;對于學習的情感態度,普遍呈現較為積極正面的態度,學習過程普遍描述為輕松、好奇、安心,負面情感多體現在學習成績的穩定性可能產生的焦慮,但這并不能說明至善生因學習成績的穩定性而影響學習情感的投入,呈現消極狀態,需要作具體的討論。

在學習投入的行為投入方面,課堂中的學習行為投入普遍超過課前和課后的學習投入,說明本科至善生普遍重視課堂中的學習行為,注重課堂的聽講與思考,課前和課后的學習行為投入存在一定的水平差異,但基本能夠在平時持續投入學習量,可能由于個人學習習慣的差異、學校課程制度等因素,課前預習、課后同專業教師討論和挑選專業書籍方面的投入水平略有不足。

(二)普遍制定并運用合理的學習監控策略。

本科至善生在學習投入中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夠制訂學習監控策略,如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并且能夠在行為投入中落實計劃,普遍能按照計劃抓緊時間并堅持學習,實現學習目標。從情感投入的分析來看,對于學習較為積極正面的態度一定程度反映了其所制定的學習策略與行為的適配性與有效性。

(三)學習投入中呈現的“傳統慣性”。

行為投入中關于“預習上課內容”“挑選學習書籍”和“同專業教師討論”等內容呈現的較大不穩定性,可以體現本科至善生可能在學習投入中的某種“傳統慣性思維”。這里所提到的“傳統慣性思維”,是指學習的行為投入還是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和傳統性,學生還是基本沿襲高中以來的學習投入方式,在課上投入較多,在課前和課后需要更多主動性的方面表現不佳。具體看數據,課堂中的行為投入水平遠超課前和課后的行為投入水平。

(四)認知投入與行為投入密切相關。

學習行為的產生來源于對學習的認知,在調查問卷中也反映了這一點,認知投入與行為投入各維度都呈現了較高的相關性。

五、建議

針對學習投入的深入了解和以上的調查研究,我們的建議從課程、教師和校園環境三方面進行敘述。

(一)課程方面。

1.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

在教育的發展中,學習理論從行為主義走向建構主義,從舊的教師為中心轉向新的以學生為中心。高校在設置教學內容時,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以學生為出發點,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2](220-221)。以學生為主體,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增加學生的學習投入。

2.建立合理考核制度

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應該是教學相長的,高校應合理規劃考核制度,使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匿名評價老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和考試結果。增加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實踐能力在整體分值中的比例,使學生對課程投入時間比增加,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3](220-221)。

(二)教師方面。

1.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大部分學生在進入校園的時候對于專業和未來沒有很明確的認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對學習有正確認識,同時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教師應為學生指引學習方向,并使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以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為主,完成近期目標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期實現長遠目標[4](220-221)。

2.有針對性地采取學業支持措施

學生具有獨特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的學業支持各不相同,要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采取學業支持措施。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師生互動上主動性不如中高收入家庭的同輩,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需要為前者提供更多鼓勵和支持[3](30-37)。

3.不同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習者情感投入策略

經過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設計中應用作業設計類活動的學生情感投入顯著高于理論概念類和問題解決類學習活動[4](99-105)。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注意可以多涉及一些作品設計類,由此增加學生的情感投入和學習投入。

4.促進基于學科的教學質量評估和學科文化反思

教師在教授課程時需注意不同學科學生學習投入差異部分會體現特定的學科文化,質量評估與學科發展需要假設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并不相同[3](125)。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科文化反思,不應該僅從學生內部促進學習投入,還可以在學科課程方面促進學生的學習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對校園環境。

1.營造高校和諧共生的優良校園文化

大學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相互作用。物質文化,如校園建筑、人文景觀、教學設備等,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制度文化,如組織機構、管理機制、規章制度等,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精神文化,如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嚴謹治學的大學精神等,感染學生的學習品格。在多元文化相互沖擊的校園里,營造和諧共生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定力和學業志趣[5](43-49)。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注意校園文化的建設,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從校園環境方面推動學生的學習投入。

2.改善校園中的社會性人際關系,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積極健康互動。

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本質上是認知、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社會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個體的努力程度直接受到他人及環境的影響。教師(包括行政人員)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反饋,對學生成長的有效引導,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師生關系不但影響學生對校園環境的感知[6](24-32),而且校園人際關系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投入。除此以外,人際關系還影響學生的學習存在感,讓學生更深地融入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增加情感投入、行為投入和認知投入。

參考文獻:

[1]廖友國.大學生學習投入問卷的編制及現狀調查[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02).

[2]徐遠超,向偉,段思嵐.高校大學生學習性投入提升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55).

[3]徐丹,蔣扇扇,劉聲濤.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投入及其影響因素的學科差異[J].大學教育科學,2018(05).

[4]周媛,韓彥鳳.混合學習活動中學習者學習投入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11).

[5]田甜.高校環境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基于CCSS2016問卷[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17).

[6]王紓.研究型大學學生學習性投入對學習收獲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國大學生學情調查”的數據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04).

猜你喜歡
學習投入雙一流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