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古府”核心景觀與“普洱古茶”核心產業融合催生產業首站效應研究

2020-05-25 03:00李海波
中國市場 2020年13期
關鍵詞:金融科技

李海波

[摘 要]云南作為普洱茶的發源地,其種植歷史和原生歷史源遠流長,20世紀90年代末普洱茶逐步復興,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等古茶樹資源也逐步向世人展現。然而,云南普洱茶,雖具有世界品牌的潛質底蘊,卻不具備世界品牌的口碑。為此,文章從產業與景觀的融合布局,以及金融與科技的支撐等方面著眼提出布局方案,以兩者融合催生推動云南省支柱產業首站效應對外文化品牌窗口,為優化和助力云南產業布局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普洱古府;普洱古茶;產業景觀;金融科技

普洱茶興于東漢,商于唐朝,始盛于宋朝,定型于明朝,繁榮于清朝,是歷代的貢茶。普洱城興于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于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設“利潤城”,視茶林為獲利之物;雍正七年設普洱府,為流官制,轄六大茶[1],并將茶業私商一律趕走,官府壟斷普洱茶產業。文章“普洱古府”與“普洱古茶”的定義由此而來。

1 古今對比價值分析

20世紀90年代末,普洱古茶逐步復興[ZW(]此處引入“普洱古茶”定義,特指以云南生態古樹老樹喬木為原料的普洱茶,僅為與人工臺地連片種植及制作的普洱茶有所區分,讀者不必深究。[ZW)],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等古茶資源逐步向世人展現,古樹茶制作工藝日臻完善,普洱茶市場受眾也日漸增長,從產業價值角度評估,普洱古茶的品牌資源優勢,幾乎與云南煙草行業并駕齊驅。兩者區別僅在于,普洱古茶作為一款“成癮性”健康綠色食品,卻未成為國家專賣。云南普洱古茶,雖具有世界品牌的底蘊潛質,卻未具備世界品牌的口碑,究其根原是“散”。古茶樹資源“散”、產權歸屬“散”、交易地點“散”、制作工藝“散”、產業管理“散”、物流承接“散”、品鑒口味“散”、客戶圈子“散”。古時的云南,承官府之力,設專府專司貢茶與貿易茶的生產交易,造就了普洱古府(如今的寧洱縣城)車水馬龍,四通八達的普洱茶集散地重鎮風光,也促成了普洱古府與普洱古茶之間資源與市場的良性承接。如今的云南,卻不復昔日氣象。古今相較,最有價值的普洱茶營銷啟示是:若想獲得貨真價實的普洱古茶,首選普洱古府。

2 “首站”效應核心布局

普洱古府的繁盛自著名畫家陳啟富的《普洱府秋集圖》中可見一斑[2]。而今,普洱古府遺址僅余寧洱縣城一座門坊,但云南省各地新建特色小鎮、產業園區、物流園區比比皆是,無法產生市場共鳴和文化向往,究其根由是缺乏文化底蘊的載體。試問:以普洱古府營銷普洱古茶或以普洱特色產業園區營銷普洱茶。誰能同時具有歷史文化、旅游熱點、商業平臺、民族風情四重關注度,而誰又能同時具有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眼光的魅力?一個是正宗普洱茶的歷史傳承,一個僅是經濟發展的普通載體,答案不言而喻。

云南若將“普洱古府”作為核心景觀,將“普洱古茶”作為核心產業,兩者融合布局推進,必將再次迎來古時普洱茶“利潤之物”與普洱府“利潤之城”相得益彰的氣象,而依托普洱茶的歷史地位和產業價值,云南將再次造就一個絲毫不亞于煙草行業的支柱產業航母。

回顧普洱古府歷史地位,其早已具備普洱古茶產、集、銷、運、管、游、食、宿等全產業鏈功能[3]。以“普洱古府”為核心,云南將順利打通普洱茶旅游線路首站點、普洱茶交易中心點、普洱茶物流集散點、普洱茶文化體驗點、普洱茶康飲品鑒點、云南少數民族民俗展示點、云南特產消費點等長產業鏈環節,并形成文化旅游業、茶產業、綠色食品、金融、物流、新能源汽車等多產業聯動,普洱古府則順理成章成為云南省戰略定位“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首站。為此,首站布局可從核心選址、分流輻射、營銷策略三個關鍵問題上尋求解決方案。

2.1 普洱古府核心景觀選址

在普洱古府核心景觀選址問題上,普洱市寧洱縣可堪大任。有人會質疑寧洱曾經地震,但反觀麗江的崛起,此劣勢未嘗不是優勢。未選址思茅區的主要考慮是普洱市思茅寧洱一體化建設規劃中兩地應各有側重。普洱市思茅區為行政中心,寧洱縣區為經濟中心,最終思寧兩地各有其發展重點。寧洱縣高速下口至縣城中心一段近2千米筆直大道即可作為景觀導引區,商業的布局在導引區即可完成,可布置城關、官道、驛站、客棧、餐館、娛樂等留客容客景觀設施。至寧洱縣普洱古府遺址后,進入普洱古府核心景觀區。此景觀區可參照《普洱府秋集圖》,精選其中經典建筑物原型,重構普洱古府原貌,并布局云南各地著名茶企業的旗艦體驗商鋪。

2.2 核心景觀分流輻射效應

云南省寧洱縣的交通樞紐地位和歷史人文基礎,決定了普洱古府核心景觀須設在寧洱。一旦普洱古府核心景觀確立,即可形成輻射普洱、版納、大理、保山、臨滄乃至東南亞的人流、物流、交易流、資金流等市場要素先集散后分流效應。通俗而言就是“雁過拔毛”效應。輻射效應依托寧洱縣的交通運輸網,可通達以下同樣以普洱茶為核心的產業景觀和古茶園生態景觀。

2.2.1 普洱本地普洱古茶產業景觀與生態景觀分流效應

僅普洱當地即可形成以下多點景觀分流輻射效應:

(1)普洱古府——>那柯里茶馬古道體驗——>寧洱縣區困鹿山古茶山景區。

(2)寧洱至瀘沽湖高速:普洱古府——>景谷—鎮沅千家寨野生茶王樹單株瞻仰點[4]。

(3)寧洱至墨江高速(高鐵):普洱古府<——>墨江縣鳳凰山古茶山景區(此線路可雙向分流)。

(4)寧洱經思瀾高速:普洱古府—思茅—景邁山古茶山核心區——古寨[5]。

(5)寧洱至經思瀾高速:普洱古府—思茅區木乃河工業園瀾滄古茶品牌中心—瀾滄縣瀾滄古茶生產中心。

(6)寧洱至瀘沽湖高速:寧洱—景谷—李記榖莊傳統茶工藝體驗區。

(7)玉臨高速或寧洱瀘沽湖高速經鎮沅:五一綠茶廠生態有機茶生產工藝體驗。

隨著普洱交通運輸網的完善,轄內九縣中具有特色的古茶山、茶產業、茶莊園等,均可納入普洱古府與普洱古茶的景觀分流節點范疇。

2.2.2 省內異地普洱古茶產業景觀與生態景觀分流效應

以普洱古府為基礎,可形成以下更大規模的全省異地景觀分流輻射效應:

(1)昆磨高速(高鐵)經版納:古六大茶山景區,以及“大益”茶產業品牌中心。

(2)寧洱經鎮沅至臨滄高速:臨滄冰島古樹茶園、小戶賽古茶景區、昔歸芒麓山古茶景區,以及勐庫戎氏茶廠、滇紅茶廠等茶產業品牌中心。

(3)寧洱瀘沽湖高速經大理(下關):下關沱茶產業品牌中心。

(4)寧洱瀘沽湖高速經大理至保山:昌寧“千年茶鄉”生態景觀、騰沖高黎貢山古茶景區,以及云南“昌寧紅”茶產業品牌中心。

依托普洱古府與普洱古茶的“首站”核心布局與輻射效應,不僅可以同時承接商務或旅游的需求,還可繼續增益“綠色產業”和“一部手機游云南”的帶動作用。意猶未盡者,仍可繼續經昆磨高鐵或沿邊高速至其他地市,乃至泰國、越南、緬甸、老撾等鄰國進行跨境商務或旅游。

2.3 “首站”核心布局營銷策略

“首站”布局要求普洱古府與普洱古茶綁定營銷,同時兼顧歷史文化景觀傳承與普洱古茶品牌宣傳。

對于普洱古府,其文化傳承和核心產業集散地的歷史地位是關鍵熱點。寧洱縣“普洱古府”歷史舊貌還原項目可以考慮重點打造。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的普洱古府,可向外部提供一個入滇“首站”必選的最充足理由。尤其是普洱得天獨厚的先天稟賦,已十分契合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核心標準,更當有舍我其誰的自信。

對于普洱古茶,宜以普洱古府為核心景觀,圍繞綁定云南茶產業鏈集群進行推介。普洱古府內部可入駐全省各重點茶企業的旗艦實體商鋪,外圍集中發展與普洱古茶相互促進的產業集群,如云南少數民族特色餐飲、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民居住宿、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展演等最具云南神秘妙曼特色的項目或活動,并按此模式在各地分流節點相應配置并聯動。

最容易激發旅游興奮度的營銷措施,卻是云南近30個少數民族文化展演活動,可作為“首站”效果的重點營銷熱點,對于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客人,最希望體驗的是異域性、歷史性、民族性的天然景觀和人文風情,而非現代文明發展成果的簡單枯燥展示。

3 金融與科技助推“首站”模式突破

鑒于普洱古府并不具備如麗江、鳳凰古鎮等地較為完整的古鎮傳承優勢,若要取得“首站”模式突破,則需金融與科技兩大要素的助推。

3.1 確立產權關系

產權關系的明確是“首站”模式穩健運作的關鍵基礎,需要政府的權威認證。政府先行組織職能部門勘定普洱古府歷史古跡地標范圍,統一出具古府歷史景觀原貌重塑設計方案,并還原歷史上古府的關鍵標志性建筑,如古府門廊、官道、貢茶交割發運區、地下隱蔽基礎設施等,以上景觀的建設可交由旅游業投資公司承擔;其余景觀及外圍配套設施等可作為經營景觀(經營景觀是指普洱古府用于企業展銷產業的地表建筑),交由全省知名茶企業建設運維。至此,普洱古府形成核心景觀與經營景觀,并可據此確立產權。土地及核心景觀設施產權歸屬政府。經營景觀的地表建設所有權及期限經營權歸屬企業。企業可利用其在普洱古府中的產權作為繼續獲得融資的通用資產。

3.2 金融項目資本運作支持

金融對于普洱古府的支持,宜采取股權融資與項目眾籌的模式,基于政府出具的普洱古府設計規劃,全省茶企業可以競爭性選擇各自中意的地段并投資布局各自經營景觀。待此地開放運營后,入駐企業可選擇成為普洱古府后續運維公司的股東并將投資轉為股份。此舉可令企業的投資得到更多保障,令企業專司安心發展。具體操作上,可優選一家國資企業,如云南普洱茶投資集團公司,作為此產業的核心企業,將有意向的企業納入產業鏈金融服務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整個項目的融資成本,如國內部分銀行已推出產業鏈金融服務,產業鏈中所有企業所付出的融資成本僅為基準利率。借助銀行產業鏈金融管理平臺,可令整個普洱古府及普洱古茶的產業管理在線上完成整個產業的融資統籌及資金調劑。

為保障項目運作最終成功,一個必要條件是金融行業的代表有權參與項目重大事務決策并提出風險管理意見。

3.3 科技拓寬產業營銷瓶頸

政府認證普洱古府后,將依托普洱古府打造云南又一核心產業——“普洱古茶”。經全省各地實地調研,普洱茶當前面臨壟斷性可再生資源不斷積累與市場容納消費能力有限的主要矛盾。若普洱茶無所謂“越陳越香”或“古樹純料”的噱頭,當前供需平衡極有可能早已打破。從科技支持的角度,普洱古茶核心產業需同時做好“開拓營銷渠道”“綠色食品牌安全背書”“正確引導客戶愛上普洱茶”“綠色交通工具分流”四件事。

3.3.1 開拓營銷渠道

渠道一可從銀行業電商平臺開拓營銷。各大銀行線上電商平臺開設“普洱古府”專版,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進行普洱古茶線上銷售。渠道二可從“一部手機游云南”開拓營銷。在普洱古府外圍開辟非現金支付交易專區,其中設云南16地市的名優特產集市,支持全程非現金支付交易,且提供統一快遞業務服務。各地市可自行布局名優特產的集市或“街子”,亦可冠以各地市的古代稱謂,如保山為永昌府等。交易資金可歸集至各地市的銀行專戶,實現分潤共贏的效果。普洱古府的經營管理企業可利用銀行的產業鏈金融服務管理系統,統一支付清算過程以及企業經營需要繳納的稅費,將散落在各處的支付資金納入統一財務結算。

3.3.2 “綠色食品牌安全背書”

對于普洱古府銷售的每一款普洱古茶,在任一營銷渠道上,客戶均可實時在線瀏覽產品的質檢報告以及原產地生態環境監測歷史數據。此舉可作為普洱古茶又一項權威性營銷保障措施,從而達到云南省“綠色食品”的“首選”效果。鑒于普洱古府仍有大量的各地特色食品營銷需求,對于非茶類食品,也應納入“綠色安全食品”的保障范疇。據了解,普洱茶質量檢驗中心也具有食品安全檢測的資質與技術能力,可考慮對外提供“綠色產業質量檢驗中心”服務,向在普洱古府外圍營銷的企業提供安全品質認證背書。對于此類名優特色產品,應適當控制各地市品種類別,不宜交叉重復,形成一定競爭關系即可。

3.3.3 “正確引導客戶愛上普洱茶”

普洱古府內的茶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特點推出普洱“引導”茶,口感可兼容中國“東西南北中”飲茶偏好,最核心的目標是“盡力讓客戶僅喝一口就愛上普洱茶”,并在交易成功后即時提供快遞物流服務操作界面,免去客戶后顧之憂。

3.3.4 “綠色交通工具分流”

普洱古府與高鐵站、物流園區、異地分流節點之間,統一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進行運輸,以利于支持我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異地分流節點也參照此模式,可進一步擴大產能。

4 困難與挑戰

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云南茶產業信貸余額近40億元,金融業茶產業的支持力度很大。然而,茶產業為云南本土增加的直接財政稅收卻不到2億元,此為云南產業痛點。普洱古府與普洱古茶的布局,仍然存在大的困難和挑戰。

(1)普洱古茶資源無法形成財稅收益。茶葉生產者農戶免稅,只有茶葉成品才收稅。普洱茶產權在當地老百姓手中,外地茶商直接找茶農對接,在當地自由貿易,并無普洱茶資源保護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普洱茶產業大茶商、大茶廠的營銷中心大部分設在省外,難以獲得分潤效果。

(3)若缺乏全省統籌協作,普洱古茶產業難以形成集散規模優勢,難以有效控制普洱古茶資源價格。在資源價格趨高的利益驅動下,云南古茶資源及其生態環境將遭受日益嚴重的破壞。

(4)如何消除“圈子”文化對普洱古茶價格的炒作影響需要深入研究并妥善解決。

綜上所述,云南省經濟缺乏核心產業支撐的情況由來已久,而普洱茶產業是最大的突破契機。云南,作為普洱茶的故鄉,當仁不讓必須經營好普洱茶產業并保護好普洱茶資源,云南老百姓拭目以待一個不亞于煙草的產業崛起。希望“普洱古府”核心景觀與“普洱古茶”核心產業的融合能夠成為云南省得天獨厚的產業王牌。

參考文獻:

[1]伴夏茶網.普洱茶的歷史地位和記載文獻考究[EB/OL].http://www.ishuocha.com/lishi/yj/28377.html.

[2] 陳啟富.云南《普洱府秋集圖》:茶馬古道上的“清明上河圖”[EB/OL].http://news.163.com/10/1101/10/10/6KD8UTCH00014JB5.html.

[3]李世華,師順,李玨梅,等.天賜普洱 世界茶源[M].昆明:云南出版社集團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

[4]楊中躍,新普洱茶典[M].昆明: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5]楊中躍,荀懷京.品鑒普洱[M].昆明: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創新與金融監管研究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業務創新問題研究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研究
數字智能時代的供應鏈金融
金融科技發展對保險行業的影響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學院
寧夏平羅縣城鄉居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