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教學,牽手“言語”行走

2020-05-29 08:14莫岸冰
讀天下 2020年10期
關鍵詞:牽手言語

摘?要:閱讀教學要“增強目標意識,強化訓練意識”,依據年段目標,用心捕捉文本中的言語形式,從文本的“言語”出發,牽手“言語”行走,并運用“言語”,遷移訓練,內化為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言語形式;牽手“言語”行走;遷移訓練;提升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不但要讓學生知道“寫什么”,更要品悟“怎么寫”?!皩懯裁础笔莾热?,“怎么寫”是言語形式。言語形式是“語文要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篇課文往往有多方面的例子功能,要根據學段特點、文體特征、文本特色,從言語形式方面找出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作為閱讀的“生長點”和寫作的“訓練點”,牽手“言語”行走,體現讀中學寫,內化為學生的語用能力,這樣就能落實目標意識,提升語文素養。

“言語形式”包括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語法結構,還涉及言語動機、交際目的、語言環境、文體特征、語言風格等。

如何牽手“言語”,在閱讀教學中愜意行走呢?

一、 研讀捕捉,關注“言語”

語文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關注言語形式,要靠語文教師自己精心解讀文本,將每篇課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學的精華“篩選”出來,建構為本體性教學內容的“內核”。這個內核可以是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語段,也可以是一個技能點、情感點等。

(一)咬準精妙傳神的字眼、詞語

我們的漢字是“一字一幅畫”,內蘊極其豐富,在很多文本中,往往妙用一個字,便滿篇生輝。

《搭石》中的“伏”這個生字,在文本中是一個看似平常,實則富含精神和意味的文眼。一位老師通過“字理”詮釋祖國語言文字的文化,加深學生對“伏”的感受。在感受的基礎上,創設“伏”下身子背老人的情景,走進家鄉人的內心,再拓展意境“一代又一代人”“伏”得“理所當然”。學生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一個字理,“伏”出了母語文化氣息,“伏”出了村風民俗,“伏”出了人性美。老師設計得真是精妙和細膩,一個小小的字,竟延伸出一段飄然優美的教學環節,讓人為之欽佩!

又如《桂花雨》中的“浸”字,將無形的香氣寫得可感可觸,讓人從濃濃的桂花香中體悟到淡淡的鄉愁,一個平常的字眼盡顯散文語言的魅力。

在古詩《泊船瓜洲》中的“綠”的形容詞活用,成為千古練字的典范。

詞語的精妙運用在文本中更是每篇必有,處處散發著語言的芬芳。

如二年級下冊的《亡羊補牢》中的“趕緊”一詞,就是“文眼”,它很好地突出了養羊人知錯后及時悔改及時彌補的實際行動,突出了寓意。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窮人》中的語氣詞“哦,啊,唉,嗯(第四聲),嗯(第二聲)”不可或缺,是小說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一個窗口。六年級上冊的《我的舞臺》中的“為所欲為”貶為褒用,寫出了師傅的嚴格認真和“我”的學藝的艱辛。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頂婉少年》中的關鍵詞“驚心動魄”牽動全文,輻射全文。

(二)捕捉優美典范的句式、語段

文本中,學生認為陌生的、奇特的或是有矛盾的句式,如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反問句等等,往往最見言語形式功夫,最值得推敲揣摩。

如《慈母情深》中的慢鏡頭倒置句“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快鏡頭“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腰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些細節描寫,寫出了“慈母”的辛勞,慈母情深。

又如《猴王出世》節選:“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潤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言語秘妙就在分句之間“三字—四字—五字”特有語言規律中,刻畫了快樂自由,靈動聰慧的仙猴形象。

(三)揣摩別出心裁的特殊標點

標點符號隱藏著表情達意的密碼。如小說《窮人》中的省略號的運用,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桑娜的忐忑不安的內心世界;《橋》中,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后邊!”三個感嘆號,高亢激昂的聲音,傳遞出老漢的威嚴、責任、人格。

又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痹~語之間用句號而不用逗號,形象再現了“我”當時渴望父親早點回來好夸獎“我”的焦急等待的心理。

(四)推敲匠心獨運的“特色結構”

一些文本運用的特殊結構,并不是隨意的安排,而是作者言語形式上獨運的匠心。如《凡卡》采用了特殊的表現形式——寫信,使小說的內容真真切切地打動讀者。信里信外內容的有機結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反差?!稇涯钅赣H》以日記體式來寫,最能表現作者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思念和眷戀之情。又如《蟋蟀的住宅》和《山中訪友》中擬人手法的運用,很好地表達了作者的特殊情感。

(五)品味彰顯主旨的語言特色

很多文本,是典范的名篇,語言富有特色。品味語言特色,更能深刻領悟文章主旨,體悟到人物的形象美、情感美。

如《橋》中老漢的話簡短有力,既體現了情況的危急,又體現了老漢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英雄本色。又如《匆匆》一課疊詞的運用,輕靈,夢幻,一有節奏美感,二能準確形象地描摹事物(時間流逝)的姿態聲音,三能突出作者彷徨無奈焦急惋惜的心情?!蹲娓傅膱@子》語言率性、灑脫、自由優美,打上了作者自身的烙印?!陡F人》一課,語言恰如其分,富有真情實感,桑娜的心理描寫斷斷續續,細膩生動;漁夫的語言描寫簡短果斷,都很好地表現出人物的品質?!饿L》《只有一個地球》《新型玻璃》等說明文,語言都突出知識性、準確性、嚴謹性和科學小品文的生動性。

(六)領略精巧運用的寫作技法

不同體裁,不同類型的文章,在寫作技法上更能體現言語形式的表達效果。如寫人文章中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以及其中的細節描寫、對比襯托等,突出人物的鮮明形象。記事文中的環境描寫、場面描寫、點面結合的技法烘托氣氛。說明文中的各種說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點。寫景文中的寫景抒情。散文中的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真切表達情感。小說中的精巧構思,環境烘托,懸念設置,情節波折等扣人心弦,感染讀者。

(七)探究獨具匠心的謀篇布局

文章的寫作順序,內容安排,行文布局,這些別具匠心的言語形式,都是作者為了更好地表現寫作意圖而采用的。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倒敘寫法,設問開頭,設置懸念?!斗部ā酚昧瞬鍞?,當下與回憶交叉進行,與“寫信”結為一體,人物命運催人淚下?!睹利惖男∨d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頤和園》總分總結構的安排,嚴謹,便于點明中心,抒發感情。

散文《落花生》,圍繞落花生寫了種花生、嘗花生、議花生,而對種花生、嘗花生只是一筆帶過,惜墨如金;卻對“議花生”寫得詳細具體,濃墨重彩。為什么?因為這樣安排材料,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便于借物喻理,以突出文體特征。

再如六年級的《少年閏土》,在寫作技法、布局謀篇值得關注的“金點子”更多:

①畫面開頭法。少年閏土月下刺猹圖,勾畫了少年閏土勇敢機敏的形象,先聲奪人。

②精心選材,詳略得當。精選四件事,突出“無窮無盡”,詳寫看瓜刺猹,前后兩次出現,形象鮮明。

③多方面寫人,性格特點呼之欲出。動作——勇敢機敏;外貌——健康可愛,來自海邊農村;語言——條理清楚,滔滔不絕,見多識廣,知識豐富。

(八)體悟各具特色的文體特征

陳先云先生說:要增強文體意識,依體而教,不同的文體要有不同的目標和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解讀,表達不同的主題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語言特色等等。

我們要從以下方面關注:

(1)記敘文:敘事的,關注情節、結構、人物;寫人的,關注語言、行動、心理等。

(2)寫景文:關注畫面、情感、順序。

(3)說明文:關注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4)小說:關注環境、人物、故事情節。

①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渲染氣氛,展示矛盾,設置懸念,烘托人物。

②怎樣刻畫人物形象: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細節描寫)。

③關注故事中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故事情節,順著矛盾揣摩人物。

(5)詩歌:關注意象、情感、韻律。

(6)寓言:關注故事(故事中角色表現的對比)、道理

(7)議論文:關注論點、論據、論證,小學生也要著重關注如何說理。

二、 讀中感悟,發現“言語”

增、刪、移、換,揣摩比較品味,是發現言語形式,習得語用的好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中的遣詞造句,多了行不行,刪了好不好?為什么用這樣的行文順序?……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更易于讓學生感知文本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無可移易”的妙處,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中有一處描寫:“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p>

比較:如果去掉句中加點的內容,語句依然通順,意思照樣完整。但將兩個句子比較著一讀,上下高低自見分曉。

三、 練筆遷移,運用“言語”

語言的終極目標是運用。學生在讀中悟得言語的妙處后,就要加強訓練,讀寫遷移,一課一得,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語用能力。但在訓練過程中,要依據年段目標,落實到各個單元、各篇課文中。如:

一年級:以字詞為重點,從句入手,側重“四素”俱全的句子訓練

如一年級上冊的《哪座房子最漂亮》,用“漂亮”一詞進行寫句訓練。

一年級下冊的《胖乎乎的小手》,這胖乎乎的小手幫(誰)(干什么)。這(怎樣)的小手幫(誰)(干什么)。

二年級:以詞句為重點,從句入手,側重各種句式訓練;感嘆句、疑問句、描寫句、擬人句、排比句(簡單)……

如二年級上冊的《北京》:

北京有(?),有(?),還有(?)。

北京有(?)的(?),有(?)的(?),

還有(?)的(?)。

又如二年級下冊的《葡萄溝》:

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掛在綠葉底下,就像(?)。葡萄溝就像(?)。

三年級:以句群為重點,從段入手,側重句群和構段訓練

如三年級下冊的《趙州橋》,體現“圍繞一句話來寫”的語文要素。第三自然段寫“趙州橋的美觀”,是一處很好的訓練點。首先讀中悟出“言語”點:過渡句的作用;總分總構段把握段的主要內容,并列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兼聯想,寫出“獅子”的神態動作,突出特征,突出美,理解段圍繞中心句來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仿照言語形式遷移訓練,小練筆:寫建筑物的一個方面,圍繞一句話來寫,抓特征按順序。

四年級:以段落為重點,從篇入手,側重行文順序和寫景、敘事方法的訓練

如寫景文《頤和園》讀中捕捉到言語點:按游蹤順序(移步換景)寫景,通過動詞(進了、繞過、走完、登上等)過渡,景觀描寫(抓特征講順序修辭),觀感表達(融情于景與直抒胸臆),把握全文“游蹤——景觀——觀感”的寫法及總分總結構。

遷移一課一得小練筆:寫一處景點(景觀)如《游西湖公園》。

五、六年級:以段落為重點,從篇章入手,側重構篇訓練和寫人、敘事方法的訓練

如六年級上冊《窮人》,捕捉到言語點:通過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品質,捕捉心理描寫中語氣詞和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環境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

一課一得小練筆:漁夫回來了,面對兩個孩子的情況,他會怎么想?(能用上貼切的語氣詞和標點符號更好)續寫: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后,生活會怎么樣呢?以《清晨,桑娜拉開了帳子……》為題,續寫故事的結尾,要適當進行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提示:清晨,這間漁家小屋會有哪些美好景物?陽光?漁家小屋?漁網?地板?食具?打著補丁的衣服、帳子?七個孩子的睡姿?……看著他們,桑娜會怎么想?

值得注意的是: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訓練是螺旋上升的,在訓練過程中,要關注上文、下文,這篇、那篇的聯系和比照,突出訓練的序列性和整體性。

每堂閱讀課,都是師生們的一次生命成長,是一個追逐文字魅力猶如夸父追日般的靈魂高尚者,引領著一群心靈純凈如玉的天使在追逐著文字魅力的童話!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牽手“言語”,在童話般的課堂中行走,就能品味文字的魅力,踐行統編教材的要求,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先云.增強六個意識,教好部編小學語文教材[J].內蒙古教育,2016(10):31-33.

[2]胡金鳳.讓閱讀教學與學生生活牽手同行[J].小學語文教學,2011(2).

作者簡介:

莫岸冰,廣東省雷州市,雷州市新城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牽手言語
在語言實踐中“生發”言語智能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反”教語文 破解文本言語形式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