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踐與思考

2020-06-15 06:38張小瑩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0年65期
關鍵詞:識字能力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張小瑩

【摘要】識字能力是小學階段一切學習的基礎性工程,它對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關鍵性影響。通過小學階段的識字能力提升,掌握基本語言構建與應用,在應用語言過程中推動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在深刻領悟語文語言精神內涵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語文核心素養。本文旨在探討運用符合實際要求的有效識字策略,提高小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致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識字能力;教學目標;識字策略

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中逐漸積累與建構而成,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與實踐情境中表現出來的真實語言能力和品質。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識字教學不僅在于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漢字的學習和探究,提升語言能力和建構自主的漢字系統,提高文化品位,直至顯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但在發展新形勢下的語文識字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諸多有悖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問題,如機械式的識字教學方法、為識字而識字等。筆者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總結出了幾條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策略,以供同行參考。

一、注重漢字實踐情境,關注思維能力發展

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就要為學生創設積極而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的環境,進行有意義的識字教學實踐,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對漢字的構建與運用。

1.創設積極實踐情境,趣味識字提升思維

核心素養中指出,思維的提升必須在語言的建構中實現。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根據識字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識字實踐活動情境,使其在趣味識字中發展思維能力。如猜字謎游戲,教師遵循學生的這種心理認知規律,讓學生在猜字謎中找到識字的樂趣,培養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發展思維。首先,采用動畫演示,直觀、生動、形象地把“秋”字的構字特點呈現在學生眼前,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推理、整合信息,從而猜出謎底。在最佳的學習狀態下,讓學生感受到謎語的表述是有趣、嚴謹的,還體會到漢字組合的多變、神奇,大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在猜字謎的過程中,學生的整個思考過程也一步一步呈現出來,教會學生思考,形成能力。教師根據漢字的歷史文化與特點,創設不同的情境,通過師生有效的互動學習,在漢字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其自身的識字經驗,讓學生的識字能力在自己的識字實踐中得以形成和發展,實現知識的內化,在有效的識字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是主動的,達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目的。

2.探究識字規律,建構字族的概念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構字的依據和意義,而字形又是漢字的本體,漢字的本體結構是有規律的。教師按照漢字的構成規律,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和探索,幫助學生形成漢字系統性觀念,構建語言思維能力。如在一年級下冊第3課《小青蛙》,這篇課文為學生打開了形聲字的大門。首先出示基本字“青”,在“青”的左旁出現一幅清泉圖,學生觀察后分析到清泉表示水,偏旁就是“三點水”,猜出此字是“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觀察圖片就是理解偏旁和字義關系的過程,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偏旁所代表這個字相關的意思。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分別學習 “睛、晴、請、情”。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學習,更深刻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設計游戲 “青”字找偏旁朋友,通過組詞區分形聲字。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合作體驗思考,感悟出形聲字的特點,聲旁表音,形旁表義,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挖掘漢字的文化內涵,突破難點,科學識字

字形是識字的難點。漢字筆畫多,結構復雜多變。教師根據漢字的特點,尋找字源,探究構字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識字。

1.追尋字源,認知漢字體系

教師從漢字蘊含的字理,從理性和漢字本身的構造去將漢字科學地充分講解,讓學生形成一個漢字的體系,有章可循地去識字。當達到一定識字量后,學生即可借助漢字的構形系統,聯想到字與字的關系,建立構形規律的觀念。如《彩虹》一文中的“裙、褲”兩字,先觀察圖片,因古人衣料稀缺,故古人更重視上衣,下衣裳,只有貴族才擁有。所以,表示下衣裳的“裙褲”體現了這種歷史。通過追尋字源,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認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衣服有關的字帶有衣字部,從而引出“襯、衫、襖、袍、襟、袖……”等。通過字理的分析,學生發現了這個“衣”字系統,學會分析字與字之間的關系,不再獨立去認識一個字,學會在字與字的關系中用此字解釋彼字,學生借助這規律進行自主識字。

2.追根溯源,提升人文底蘊

漢字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在漢字中蘊含,每一個漢字的產生都有依據,通過認識教學,使學生認識古人的思維特點,提升人文底蘊。如《姓氏歌》中,姓氏從出生之日起就伴隨著小學生,由此作為識字教學實踐的切入口,先把“姓氏”的來源告訴學生,再敘說他們姓氏與歷史中相關人物的故事。學生發現,自己的姓氏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找到了歸宿,是自己血脈的歸屬。通過講字理故事,學生在掌握漢字的同時,迸發出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拓展延伸,自主識字

學生語言經驗的建構是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實踐,不斷積累,通過內化,最終自如運用。拓寬學生的識字渠道,延伸識字的路徑,擴大識字的空間,是實現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新途徑。

1.在活動中競拼識字

學生在課堂中掌握了學習生字的方法,而識字能力是通過學習方法在語言情境實踐中運用才能形成。以在學生中開展有趣的識字競賽活動為例,如開展“識字王”大比拼活動,首先布置學生以主題為單位,搜集主題內的事物,以圖配漢字的形式展示。學生都想成為班中的“識字王”,努力尋找主題內的事物,想方設法把表示事物的漢字學會。展示會上,學生自豪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介紹這個漢字,則識字課堂成了“生字百花園”。學生在漢字的樂園中遨游,尋找識字的樂趣,在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同時,還能獲得較好的榮譽感。

2.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文字及其內涵來源于生活,又能應用到生活中去。教師需要在引導學生識字過程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深入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身邊的事物,把身邊事和識字過程有機聯系起來,從而達到主動識字的目的。例如,在課室設立一個“漢字角”,讓學生負責把你在課外自己學到的字張貼出來,學生天天與這些字見面,自然就認識了漢字。教師要善于借助生活場景為學生提供一切的識字活動機會,促使學生在生活的不同場景去主動識字。

3.在親子閱讀中輕松識字

親子閱讀是和父母在家中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零壓力的地開展識字活動。親子閱讀并不在乎父母能教小學生認識多少字,而是在于激發小學生的識字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小學生識字的基本方法、識字習慣、識字能力都能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發展,還能增進親子關系,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教師依據課程標準,遵循識字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的心理變化規律,緊緊圍繞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教學實踐的目標,運用科學的識字策略,充分融合多種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致力于提高學生良好的識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及審美情趣,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漢字的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2]郭樂靜.部編教材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53-55.

猜你喜歡
識字能力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淺探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
基于期待視域理論確定詩歌教學內容的研究
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
優化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孔乙己》連續性教學目標撰寫及教學活動設計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透過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