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的建構和發展

2020-06-22 13:00樊笑汐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中國電影藝術風格

樊笑汐

摘 要:中國電影在百年發展歷程中,逐漸從模仿走向原創,從單一風格走向多元風格,中國精神、中國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融入電影創作中,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本土風格,有沉靜中的隱忍,有苦難中的調侃,有平凡中的歌頌,從對社會現象的藝術化詮釋到人性的叩問,從關注藝術到關注市場,都影響著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的變化和發展?;诖?,文章將從百年電影的發展中回望和分析,探討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的建構和發展變遷。

關鍵詞: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百年電影;構建發展

藝術風格涵蓋形式到內涵的綜合藝術形態,是區別于其他藝術的“標簽”之一。在中國電影發展歷史中,藝術風格的形成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模糊到清晰、從單一到多元的過程,電影藝術風格經過百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認同特色,電影題材的選擇、鏡頭語言的描述、情感意蘊的表達風格多樣,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修正、完善中從未止步,形成了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特有的建構思路和發展歷程。

一、百年中國電影藝術風格概述

總體來說,中國電影的陰柔含蓄風格較為突出,這和東方特有的審美觀、價值觀有很大關系。東方藝術追求教化價值,在情景交融中抒情或寫意,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電影的敘事方式、情感詮釋、風格表現、價值選擇、倫理現實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特點,尤其是情感表達與西方電影有很大區別,以情感敘事為主導,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呈現上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即使在電影藝術風格多元發展的今天,傳統經典風格仍具有深遠影響,在電影表現中更側重意義的表達,通過融合、委婉、含蓄的敘事方式呈現中國電影特有的風格。在中國電影中,“靜”遠遠多于“動”,情感的內斂遠比張揚要多,即使是在現代電影中,這一風格特色也很鮮明。

二、百年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的建構與發展

(一)沉靜中營造意境

在中國電影的藝術風格與表現手法中,“靜中寓動”的特點尤為突出,這種風格特點的形成與人文環境有很大關系。在中華民族性格和價值取向的影響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強調中庸與天人合一的價值觀,表現在電影中是關注歷史、依照經驗、注重領悟、淡化邏輯、拒絕狂暴、遠離臆想,電影更關注現實風格的營造。譬如《林家鋪子》這部電影,片頭是小船在水上行使的場景,船櫓劃破水面,泛起一道道漣漪,這樣含蓄的表現手法令人感到意味悠長,同時也聯想到電影所描述的那個時代特有的沉重和阻力,人們奮力前行,前面有未知的風浪和險灘,小船引領鏡頭來到窄窄的河道,寓意前路曲折而艱難,這樣藝術化的寫照很容易通過鏡頭語言傳遞給觀眾,在沉靜的畫面中,營造出不一樣的悲歡意境。

(二)婉轉含蓄的抒情風格

中國電影帶有與生俱來的教化色彩,但是卻不是通過空洞死板的形式來灌輸大道理,而是通過婉轉含蓄的藝術化方式實現教化的融合與滲透,這一點與西方電影直抒胸臆的表現風格有很大差別。中國電影的抒情方式是含蓄內斂的,不會過多渲染強烈的感情,即使是愛情或者仇恨,也多以隱忍和節制的藝術風格進行表現。即使是壓抑到極點時的爆發,也有一個從壓抑、積累到爆發的過程,從而給觀眾一個情感緩沖的階梯。比如《早春二月》中,男主人公肖澗秋同時與兩位女性角色有情感糾葛,一位是情感外向、活潑熱情的陶嵐,一位是沉靜溫柔、內向婉約的文嫂,最終男主人公選擇了后者,這種選擇體現出中國電影主流風格的取向,在婉轉含蓄中抒發情感,從而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美感。

(三)質樸純真的表現形態和簡約的線性延展

中國電影的敘事風格以線性敘事為主,這樣的敘事方式能夠使故事線索更加清晰,情節之間有明確的因果關系,要在細節的描述上下功夫,避免情節交待不清,這種表現風格的形成與中國文化注重邏輯性有直接關系,這也是中國電影質樸真實風格的來源。一方面,電影表現出人在社會中生存的掙扎與解脫,另一方面,在本土風格的渲染中形成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即使是在攝影技術、電影特效非常豐富的今天,質樸的風格依然備受推崇。比如《秋菊打官司》中,沒有大場景、大畫面,也沒有宏大的敘事布局,但是這部電影卻能贏得千萬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質樸的表現手法和真實的場景還原,將一個西北農村弱勢婦女(而且還是孕婦)的艱辛的尋求正義之路表現得惟妙惟肖。而在《一個都不能少》中,張藝謀大膽啟用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演員,讓他們本色演出,沒想到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這些成功經驗表明,中國電影質樸純真的藝術風格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總體發展演變

雖然中國電影藝術風格在百年發展中不斷變化,但是其整體基調和文化內涵卻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電影風格滲透了中國人特有的文化觀和審美觀,具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審美導向。

從1905年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開始,經過100多年的探索、發展、沉淀、升華,中國電影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早期中國電影多為對外國影片的模仿,沒有自己的獨立風格。經過本土化的發展之后,中國文化逐漸滲透到電影中。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電影呈現出成熟的藝術風格。

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的巨大改變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傳統電影“風花雪月”的風格主題,在敘事結構、精神表達、情感表達中融入時代特色,這一特色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到極致。藝術的發展歷史證明,單一風格和濃厚的政治色彩并不適合電影藝術風格的完善。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電影真正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電影可以標新立異,可以宣揚個性,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使該階段的經典電影不斷涌現,關注生活、關注傷痛、注重詩意的刻畫和情感的追尋是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的主要特點。

進入20世紀90年代,電影逐漸展現商業化特點,都市的迷茫、生活的悵惘、對真善美的追求、嘈雜中的一地雞毛都成為電影的表現內容,電影呈現出現實與傳統交錯的特點,風格多樣,不拘一格。進入21世紀之后,經過20年的創新發展,中國電影風格在本土化、國際化、藝術化、個性化的“四化”探索中從未止步,中外合作、兩岸三地合作使中國電影的風格更加多元,其藝術表現形式以及風格的演變正在進行中。

四、結語

中國電影歷經百年滄桑,其藝術風格的構建和發展始終是一個開放的、漸進的、多元的運行體系。電影藝術化地再現生活,展現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人們從電影中找到情感的歸屬和慰藉。時至今日,中國電影牢牢扎根于五千年的華夏文化土壤,大膽揚棄,采用豐富多樣的創作手法,在繼承和創新中形成了中國電影發展的獨特風格。百年中國電影風格在發展中演變,去蕪存菁,希望能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電影發展的嶄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欣宇.20世紀50年代中國電影的多元風格[J].西部廣播電視,2019(18):132-133.

[2]王賽.中國電影風格的迷思及其建構[J].新世紀劇壇,2018(5):10-13.

[3]許睿迪.淺論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風格[J].藝術科技,2017(9):119.

作者單位: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猜你喜歡
中國電影藝術風格
張階平水彩畫的藝術風格研究
毛焰藝術風格中的自我表達
17世紀中西方繪畫藝術風格的比較研究
18世紀 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 莊重與理性
漫談寧浩電影中幽默元素的運用
《功夫熊貓》三部曲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從互文性看中國電影名稱的翻譯
當下中國大陸喜劇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發展
淺談東北人藝時期對于遼寧話劇發展之深遠影響
國產奇幻電影的好萊塢元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