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昌大柘鎮傳統文化研究

2020-06-22 13:00項新衛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廟會傳統文化

項新衛

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了大柘廟會的三種形式,即三月會、五月會和八月會。大柘三月會,是為了紀念東岳大帝黃飛虎誕辰而舉辦,會場在城山古廟東岳宮。大柘五月會的成立,有多種紀念意義。大柘八月中秋會,又稱“后垅迎佛”,以后垅慈仁大帝為主。

關鍵詞:傳統文化;廟會;三月會;五月會;八月中秋會

大柘鎮地處遂昌縣中部,是遂昌縣西部四鎮六鄉通往縣城的必經之地,面積123平方公里,總人口14569人,下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大柘鎮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歷年來大柘人民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民間傳統活動,如春節元宵節的舞龍、舞獅,以及三月會、五月會、八月中秋會等廟會。

一、三月會

大柘三月會,是為了紀念東岳大帝黃飛虎誕辰而舉辦,會場在城山古廟東岳宮。根據當地傳說,黃飛虎本是商朝紂王駕前一名虎將,因紂王聽信妲己及奸臣讒言,逼反黃飛虎,使之投奔西岐,在興周滅紂戰爭中,黃飛虎死于 “翻天印”下。戰爭勝利后,姜子牙在玉虛宮封神時封黃飛虎為五岳之首的“東岳大帝”。農歷三月廿八是黃飛虎誕辰日,為紀念其豐功偉績,故在歷年三月廿七日,東岳宮中設祭禮供奉,并請戲班演出長達十天十夜,信眾都到城山殿東岳大帝前拜神祈求,求簽解惑,祈禱平安,故而此地香火興旺。

按慣例每年負責人要早早到各地去挑選戲班,經過觀摩再慎重選擇,對演員、演技、行頭要求很高。因此,來三月會演戲的都是響當當的戲班,很吸引觀眾。先后有“周春聚”“新興舞臺”“姜洪?!薄按笃酚瘛钡韧饪h戲班來此表演,本縣戲班有“團體舞臺”“老蔡和”等。演出劇目繁多,有《避塵珠》《蝴蝶夢》《九曲珠》《唐王游月宮》《玉麒麟》《黑風洞》《十五貫》《金棋盤》等代表劇。

曾經有一年請“少洪?!睉虬?,當時正值三月廿七日歸門演出,這天下大雨、漲洪水,途經一條三米寬小溪,步行受阻,此戲班演員武功了得,個個翻跟頭越過小溪到城山殿,演出準時開始。

過去對演戲很嚴格,紅包(戲金)、戲牌(節目牌)掛在臺柱上,另外還有一串花炮,如有角色穿錯戲裝,或進門出戶、上下樓、臺詞等出錯,負責人就會翻戲牌,輕則放花炮,重則減戲金,所以演員不能有半點馬虎。臺下觀眾人頭攢動,婦女坐中堂,而觀音堂、樟樹下是休息的最好去處。

本縣及鄰縣松陽、龍游、衢州、龍泉等四面八方小商小販,紛紛前來三月會,廟外四周各種攤販各據一方,一直擺到萬石橋,叫賣的商販售有小首飾、小百貨、小五金、油貨、面、餛飩、湯圓、糕點、酒等各色商品應有盡有,還有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夜場戲演完,又是萬家燈火,人們各自提著燈籠、風雨燈、松明火等緩緩向四方散去。

二、五月會

大柘五月會有多種紀念意義:一是紀念愛國之臣屈原;二是紀念婦女馬氏、陳氏、李氏、林氏四夫人成神;三是紀念關圣帝君,因五月十三日是關公誕辰,大柘七個社殿、夫人殿、關帝廟擺祭禮供奉。為增加氣氛,搞得熱鬧一些,也請戲班演戲,每社演一天一夜,七社演完,接著夫人殿演五天五夜,關帝廟于農歷五月十二日,演戲一天一夜。

過去五月是農閑時節,大柘人民熱情好客,在演戲時期,殺雞宰羊,置辦酒肉,邀請親朋好友來做客,看戲聚會,所以每場戲觀眾爆滿。但男女有別,婦女都在中堂坐,男人都是站在走廊、天井、臺階上。五月天氣熱,大家擠得汗流浹背,少數人熱得難受,就脫衣赤膊,肩上斜掛湯布,既可遮身又能揩汗。夫人殿南邊走馬樓是婦女們的小天地,若有男人抱著需要喂奶的嬰兒時,也要打過招呼,方能抱進去給喂奶。

看戲的女性個個梳洗清爽,她們有的頭上梳著發髻,插上梔子花,有的梳辮子,尾梢扎上紅頭繩。時髦的姑娘剪齊耳短發,別漂亮發夾,她們嘴里嗑著瓜子,手上搖著扇子。扇子種類很多,主要有杭州王星記生產的折紙扇,黑的白的都有。蒲扇、麥稈扇都有粗細之分,粗蒲扇與棕櫚樹的葉子相似,細蒲扇制成心形,柄上系著扇墜裝飾。粗麥稈扇由整根麥稈編成,盤成圓形,中間以一塊繡花小圓布鑲嵌。細麥稈扇是把整根麥稈扇破成四、六、八支,染上彩色,經緯交織編制,非??季?,能編出花鳥、山水、詩詞等圖案,然后制成心形,正反兩片不同圖案,彩邊連接,十分精致。

兒童們脖子上掛著制作精巧的香包,有壽桃形、小公雞形、小老虎及大蒜網球等。端午日喝雄黃酒,額頭涂雄黃,一則可避邪,二則可避毒蟲叮咬。

戲迷們從上坦趕下坦,跟著戲樂走。小商小販更是如此,各自搭個攤篷,布遍四周,猶如繁星點點,各類小吃都有,如油筒果、油條、油索兒、永康餅、早米果、豆腐丸、面攤、涼茶仙草等。五月水果有林檎、桃、李等,叫賣聲、吆喝聲、碗盞撞擊聲、鍋瓢敲擊聲、小孩哭聲匯成一片嘈雜而繁榮的景象。

三、八月中秋會

大柘八月中秋會,又稱“后垅迎佛”,以后垅慈仁大帝為主。傳說慈仁大帝在世時是一大孝子,有次發洪水,其母被洪水沖走而他未能救起,就自斬一手,以懲罰不孝之罪。他逝世后,為紀念其孝心,人們將其尊稱為“慈仁大帝”,在后垅村立廟祭祀。在戰亂時期,平民百姓心驚膽戰,為避劫難,都到后垅慈仁殿的慈仁大帝前祈求平安,許下三牲祭禮、五色彩旗、響銃等。地方紳士為求地方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將慈仁大帝等神佛,定于八月中秋出巡鄉里,為保一方平安。

舊時農歷八月十五至十八日舉行,十五日在大柘關帝廟一宿,六日在大畔畈一宿,十七日在上旦大公殿一宿,十八日送神歸殿。神佛出巡,隊伍以先鋒開鑼帶頭,依次為兩面清道旗,一面大方旗上寫“帥”字,兩面飛龍旗,兩面飛虎旗,兩面三角旗,兩面蜈蚣旗和五色湯布旗。嗩吶、鑼鼓、樂隊穿插隊伍中,各神佛轎前有叉戟、鉉、斧、刀、香爐、佛傘等,最后是毛靈公、凈空尊佛、都祿大王、慈仁大帝四神轎。游行隊伍浩浩蕩蕩,八百余支響銃齊鳴,震天動地。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趨于迫切,同時黨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大重視和保護力度,八月中秋會活動得以傳承發展。該活動2005年只在后垅、大垵、象耳頭等村附近小規模進行。2006年柘溪一些熱心民族文化事業的人士,迎合群眾意愿,特邀大柘鎮四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商議,他們一致認為要繼承歷史傳統文化,把八月中秋會辦好,商議決定采取四個村值年輪流主辦,由主辦村向社會籌集資金,無償滿足游行人員、觀眾餐飲需求。2007年始請婺劇團演出十余日夜,熱鬧程度大增。

2009年除后垅、大垵四尊佛外,增加了住龍、華洋、高山等七裝老佛。游行隊伍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秧歌隊、腰鼓隊、軍鼓隊、打蓮湘隊、彩燈舞隊、扇子舞隊、獅子舞隊、龍燈花燈隊,劇團也扮有八仙、楊門女將參加踩街隊伍,加上各村樂隊,足有二千多人。同時,沿街商家住戶迎送花炮、煙花不斷鳴放,震耳欲聾,無比壯觀,熱鬧非凡,觀眾人山人海,數以萬計。主辦村設餐一百余桌,受餐者多至三四遍桌次。

作者單位:

浙江省遂昌縣大柘鎮文化旅游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廟會傳統文化
新年智慧廟會
元宵節,逛廟會
廟會經濟
【專題】逛廟會,過大年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