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小學音樂課本到民族音樂教學課堂的思量

2020-06-28 06:09劉逸慈
快樂學習報·教研周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教學策略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課程理念,要求積極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且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弘揚和發展要“從娃娃抓起”,那么關注小學的民族音樂課堂教學自然而然也是我國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從湘藝版音樂教材導入再步步滲入到我國小學民族音樂課堂教學,仍能看到存在的點點問題,對此我們需采取一定教學策略,將民族音樂更好融入于小學音樂課堂。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教學策略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民族音樂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稍顯美中不足

鑒于各個地區省份的教學要求和具體政策的不同,進而所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現下各個省份載綜合上來說,使用的小學音樂教材不乏十幾個版本,常見的有人教版、人音版、湘藝版、蘇教版等等。我們以湘藝版為例來看,教材中的民族音樂的比例分布情況:湘藝版小學音樂課本中民族歌曲所占比例為16.2%左右、民族器樂作品大約占總量的54.7%、感受與欣賞類約為總數量的50.4%。其中,教材中涉及的民族歌曲、民族器樂曲良多,民族歌曲多以中國地方民歌為主,如江蘇《茉莉花》、安徽《鳳陽花鼓》等,器樂則有琵琶、二胡、古箏、嗩吶、笛子等等眾多流行于我國的傳統民族民間器樂。從這個比例及選材中能發現,我國眾多版本的教材中設計的民族音樂教學內容數量繁多,能滿足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但在大多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師自身對民族音樂知識不熟悉,從而導致在自己不太熟悉的教學內容方面都是一筆帶過甚至閉口不提,使得教學內容顯得美中不足,教學效果得不償失。

2、課堂參與程度參差不齊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呈現出不同步的趨勢,教育的發展受到各地區政治、經濟、地方文化等等方面的影響,自然而然各地區民族音樂教學的實施水平也高低不一,導致我國各地區小學民族音樂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在某些省會城市來說,學習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取得了相對可喜可賀的成效,學生不但能唱各類民歌、演奏民族樂器,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民族音樂文化知識;但在偏遠地區的城市或鄉村來說,其教學現狀著實堪憂,民族音樂教學進展緩慢嚴重可致停滯,與課程標準預期目標相差不止一星半點。學生不僅對民族音樂毫無興趣可言,而且接觸民族音樂的機會少之又少。此外,也存在教師自身對民族音樂也不甚了解的情況,不知如何進行所謂的有效教學,及學校、家長不重視音樂課等等都是造成師生參與度低,民族音樂教學課堂收效甚微的原因。

3、教學方法運用千篇一律

我們所謂的教學方法一般指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一定方法和手段,來完成既定的師生互動活動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我們一般可分為:以語言為主的講授法、談話法和討論法;以陶冶為主的情境創設法、欣賞法;以實踐為主的練習法、音樂實踐法和探究法;以直觀為主的演示法以及觀摩法等等。那么,我們日常見到的小學民族音樂課堂教學通常使用的是以語言為主的講授法,以及以陶冶為主的欣賞法。原因在于,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教學要求、課程性質、教師自身素質、教學硬件設施等因素的限制,其他種種的教學方法用的很少,教學方法顯得單一,極其不利于小學民族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將民族音樂融入于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1、樹立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

在全球化、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社會大背景沖擊之下,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我們可以采用三步走戰略:一步走,要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感悟民族音樂文化,了解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大意義,民族音樂是根植于各民族生產勞動發展以及社會生活實踐的音樂文化,是全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全國乃至全人類社會的文化珍寶;二步走,在多元文化全球化趨勢下,認識到我國民族文化傳承情況不容樂觀,保護發揚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勢在必行,要讓學生明白發揚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迫切現狀,加大保護發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力度及進程;三步走,則是進一步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重大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來促進全面發展。

2、將民族音樂融入不同教學領域

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將我們的音樂課程分為了四大領域,即: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那么我們在音樂課堂中就應該把民族音樂更好地融入四大領域:其一,可以加入國外的優秀民族民間音樂,在直觀可感的環境下對比我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來增強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其二,豐富教學內容的類型,可以嘗試加入說唱音樂、勞動號子、戲曲音樂等音樂類型讓學生通過歌舞表演、話劇演出的形式表現出來,將歌舞集于一體,側面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其三,與流行音樂進行適度結合,把握其結合的度,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將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做一個簡單結合,來增強我們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創造力;其四,發掘本土地方資源,結合當地音樂文化特色,讓學生有更強烈的親切感、獲得感,正如謝嘉幸老師所說的一句話“讓每一個孩子都會唱家鄉的歌”,與本土優秀民族民間文化互融。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家鄉的民歌,也深入了解了當地的民族音樂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加自身對家鄉的歸屬感、認同感。

3、結合現代媒體融入多種教學手段

快節奏的社會一如既往在發展,觸面廣的網絡無懈可擊在傳揚。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如視聽結合、音像一體化、信息量大、資源廣等等一系列當代新媒體技術都是我們老師需要掌握的,充分發揮其為課堂或是課外教學甚至藝術實踐等活動服務的作用。概括的說,即結合現代媒體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課堂的單一乏味教學模式,利用當代新媒體技術創設各式情境,讓學生在輕松和快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學習音樂、進入音樂,賦予著音樂教學課堂某種強大且持久的生命力。新媒體與音樂課堂的融合,不僅是使得新媒體作為課程的藝術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傳統的課程教學理念,從而搭建出教學互動的新概念以及新平臺。并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學生也盡可能地多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掌握現代社會生存、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技能。

總而言之,在我們現下所處的社會中,多元文化發展的茁壯成長、全球化趨勢的勢不可擋、現代化進程的順勢而為等等背景的映襯下,更加顯現出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受到愈來愈大的沖擊,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勢在必行。最后,相信隨著國家、大眾關注程度提升以及各路教師的努力,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未來仍然值得我們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詠北,王北海主編.《新編音樂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劉逸慈(1996.12.23-),女,湖南岳陽,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民族音樂學方向研究生。

猜你喜歡
小學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教學策略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論高校音樂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
傳統文化與民族音樂的重構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中西民族音樂在多元世界民族音樂中的地位探析
創新思維,讓小學音樂課堂充滿活力
小學音樂課堂實施豎笛教學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