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聯試題答卷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2020-06-29 18:31倪美青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平仄下聯對聯

中考是初中學生學業水平畢業考試和選撥考試“兩考合一”的一次考試。中考命題無論是從分值的分配、題型的設置,還是從內容的覆蓋、能力層級等方面的考查,一定會考慮試題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忌诳紙錾献鞔鸬那闆r可以客觀地折射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學存在的問題。為了充分地發揮中考的正面導向作用,就以2019年中考語文對聯試題為例,做一簡要的分析。

有幸參加了2019年山西省某市語文中考閱卷工作,作為題組長審核研判第11題對聯補寫題,學生的答題情況令人堪憂,雖是3分,但得分率不高。

【原題回放】2019年山西省語文中考試題11題,西湖美景古來共談,請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試題

錢塘湖春行(略)

湖心亭看雪(略)

11.同一個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間,看到的風光不同,表達的心情不同。根據詩文內容將下面這副對聯補充完整。(3分)

白樂天? ? 滿懷喜悅賞美景

張陶庵冬夜無限惆悵

備選答案:春日、初春、春季

遇知音、思故國、寄幽思、游西湖

一、學生在中考答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上下聯字數不相等

“字數相等”是對聯的基本結構要求,此題中,上聯對下聯“冬夜”的應是兩個字,可有些學生答“春”、“冬”、“早春時節;下聯對上聯“賞美景”的應是三個字,而有的學生答“望雪”、“大雪”、“雪景”、“西湖”、“獨行”、“思念”、“月景”、“悲傷”、“殘象”、“往事”。這里且不談內容正確與否,單是從字數上來說,就一定是錯誤的。

學生答錯原因是不明白“上下聯字數相等”這個最起碼的要求。

(二)對應詞性不相對,結構不相應

對“冬夜”時,有的學生答“春夜“夏夜”“秋夜”,對“賞美景”有學生答“游雪景”“思美景”“觀雅景”等,這樣上下聯用字重復,也不符合對聯的要求。

(三)上下聯平仄不相合

對聯的聲律要講究平仄,要符合上下兩聯“仄起平落”、“平仄對立”的特點?!柏破鹌铰洹奔瓷下摰淖詈笠粋€字用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用平聲。 “平仄對立”即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字要盡可能平仄相反,這樣讀起來抑揚頓挫,優美動聽。

此題上聯“賞美景“的“景”是仄聲,下聯應用平聲字,有學生答“飲美酒”、“獨看雪”、“嘆往事”,這樣的話,下聯的末尾字就成了仄聲,不符合“平仄對立”的要求了。

(四)閱讀理解不到位,詞義不相關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無論從題目“春行”,還是從頷聯“春泥”,以及描寫的景色都可知曉時間是“春”,有學生補寫“夏日”、“夏夜”、“早冬”“雪日”、“秋夜”、“冬晝”等,說明學生缺失理解能力,可能沒理解題干的要求,也可能沒理解律詩的題目及內容。

張岱《湖心亭看雪》能夠對“賞美景”的短語,一定是來自對文言內容的理解,同時對語言信息的篩選、抽取和組合,有的學生補寫的短語是“看窗外”、“頌詩詞”,顯然在詩文中沒有這些內容,表明學生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表達交流能力還不到位。

二、改進策略

針對考生在作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改進。

(一)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扎實學生母語學習的根基

語文是母語,中國的母語教育應該有中國的特色,如“對聯”文化在宋代王安石詠春節的《元日》中的“桃符”就可見春聯(對聯)的前身,到了明朝正式命名為“春聯”。清朝,兒童的啟蒙教育就開始學習《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對聯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活的文化遺產,直到現在仍然普遍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這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語文課程之一。

關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課標明確指出“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癧1]一度時期,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避開語文知識的傳授,大談人文,語文知識在教科書中的位置,由“稱霸天下”、“獨占鰲頭”到“偏居一隅”,甚至“隱居山林”,直到2016年統編教材的出現,才使語文知識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

統編教材的實施,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雙線組元的單元編排方式,糾正了多年來的偏離,讓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既定的科學的軌道上運行。

1978年版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有這樣的表述: “語文知識包括語法、修辭、邏輯、寫作知識和文學常識等。 “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就簡明地概括了基礎教育階段的 語文基礎知識所含的核心內容,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抓手,也是語文教學落腳處[2]

關注語文知識,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二)加強語言的實踐與運用,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生長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的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如何更好地進行語言的實踐與運用呢?

語言的實踐與運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表及里的過程。

首先通過創設機會,促進學生生長欲望,如提問、討論、表達等;其次通過任務驅動的路徑,為學生創生能力,如寫廣告詞、故事會、詩詞朗誦會、名言展示活動、觀察大自然、關注新聞、搜索文獻、組織策劃活動,并熟悉流程(策劃、計劃、方案、實施、評比)過程性的實踐活動,制作海報;邀請函、制作手抄報、調查訪問、調查報告等;再次通過全方位多維度搭建平臺,為學生鋪設成長的道路,如演講、辯論、調查訪問、解疑答惑等。

從口語到書面,從思想到表達,從理解到運用,這是實踐的不同層面,折射的是不同的能力,在課堂上,學生認為“聽懂了”不等于“學會了”;在落筆的過程中伴隨的是知識到認知,認知到能力,能力到素養的過程。

創設情境,開展各種語文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學習語言,形成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

(三)加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全面發展學生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于,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4]教師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創設多途徑多渠道學語文用語文的方式,隨時隨地發現和挖掘可以用作課程資源的內容。如利用自然科技、軍事地理、人文故事、名勝古跡、人文景觀、傳統節日,社會熱點、影視綜藝,甚至是街頭巷議的八卦等來開發成課程資源加以利用,不斷引導學生由課內學習走向課外更廣闊的空間,將視角轉向周圍的社會和生活,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2—34.

[2]黃偉.語文知識芻論及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14,(5):30.

作者簡介:倪美青,(1974—),女,中小學高級教師,山西省懷仁市人,山西省懷仁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主要從事中小語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平仄下聯對聯
巧出對聯
小試身手
貼對聯
解縉二改對聯
春天的馬蹄聲
羊年春聯
意外懷孕,怎么辦?
“逾”與“愈”不同
律詩平仄格式的構成與推導
亂字組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